对于魏晋南北朝这段时间的历史,很多人可能并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段历史相对来说还是有些混乱的,因为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相互之间又有很多联系。而今天要说的是前秦皇帝苻坚和后燕皇帝慕容垂。慕容垂曾经投靠苻坚,但是最终却反了苻坚,建立起了后燕,按理说这种对自己原本效忠的主子造反,当然想要将他杀掉,可是慕容垂面对一个很好的机会的时候,不仅没有杀苻坚,即便是后来自己当了皇帝,也从来没有对苻坚开战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慕容垂为何不杀苻坚
慕容垂(326年-396年6月2日),字道明,原名霸,字道业,一说字叔仁,鲜卑名阿六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族人。十六国后燕开国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
慕容垂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369年,东晋名将桓温伐燕,举国慌乱,慕容垂站了出来,他大败桓温,威名大振,这使得太傅慕容评对慕容垂是又忌又恨,勾结太后可足浑氏欲除了慕容垂。计划被慕容垂得知,身边的人建议他先下手为强,慕容垂却说:“骨肉相残而首乱于国,吾有死而已,不忍为也”。慕容垂不忍骨肉相残,同室操戈没有动手。被保全性命投奔了前秦。由此看来慕容垂不能说是一个忠心的人,却是一个有道义,有人性的人。
苻坚厚待慕容垂, 慕容垂也投桃报李,投秦后不可谓不卖力,秦第一次东征伐燕,就以慕容垂为向导,大破十几万燕军,占据洛阳。
但第二次伐燕前一个插曲让慕容垂开始胆寒,东征前王猛用了金刀计使慕容垂损失了自己的世子 ,自己逃跑被抓,要不是苻坚宽厚,自己的命就没了。
秦灭燕后,慕容垂随苻坚一起入邺,慕容垂见了以前对他不好的王公大臣有气,想要惩处他们,曾经帮助他的高弼对他说,这些燕国旧臣以后大王用得着啊,慕容垂深以为然,采纳了他的意见。
373年,有彗星出现,太史令张孟认为不详,便对苻坚说:“彗起尾箕,而扫东井,此燕灭秦之象”。并劝苻坚诛杀慕容氏,苻坚未从。374年,也许是处于王猛或者苻氏重臣的授意,社会上谣言四起,说鲜卑人图谋复国。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郎略阳赵整等乘机请苻坚诛杀诸鲜卑人,但苻坚还是未听。慕容垂再逃一劫。
所以从以上事件看,答案清晰了起来。苻坚对慕容垂非常宽厚,非常不错,慕容垂也是一个有道义,有人性的人。所以苻坚兵败落魄的时候,手握精兵的慕容垂并没有落井下石。但苻坚身边人的行为却让自己觉得秦国呆下去是非常危险的,同时身为前燕皇族慕容垂也是有抱负的。

2、为何慕容垂要造反
不杀苻坚是因为慕容垂有情义,那为什么要等一个月后造反呢?
答案是当时条件不允许。其一、淝水之战虽然前秦败了,但具体损失情况慕容垂并不了解,他跟随苻坚一路收拢残兵,随着各种消息传来,慕容垂逐渐了解情况所以才下决定。其二、不在燕地难以起事,所以中途慕容垂借口拜祭祖先离开苻坚前往邺城,淝水之战一个月后,383年12月,回到故地的慕容垂反叛,384年正月,慕容垂称燕王,宣布恢复燕国,在前燕旧地部队迅速扩展到了20多万人,拉开了燕国复国之路。
苻坚对慕容垂非常好,却最终遭其背叛,慕容垂算是阴险小人吗?不是。相反,慕容垂还算得上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慕容垂在淝水之战前鼓动苻坚和东晋一战,虽然他有私心,但并不是一个阴险小人。从慕容垂对战败的苻坚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淝水之战的缘起,一方面出于苻坚的雄心,一方面有慕容垂的支持。当然,苻坚的意念起主要作用。一个雄霸一方的君王,大概都有称霸天下的想法。苻坚也一样,当时的前秦已经同意了北方,成为北方霸主。国强马壮,苻坚就有了一同全国的想法。所有的人都反对,只有慕容垂支持。这里,慕容垂一方面有自己的私心,一方面他大概也意识到,就算所有人都反对,苻坚也会坚持。既然如何,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让苻坚念他的好?
接下来的结果是,苻坚惨败,上百万人马登时溃不成军,狼狈而他。只有慕容垂在郧城带的三万兵马没有损失。当苻坚狼狈投奔慕容垂时,慕容垂身边所有的人都劝他趁机起事,杀了苻坚,恢复燕国。慕容垂没有,他不但没有杀苻坚,还把自己的兵马交给苻坚。因为苻坚在他落难的时候收留了他。当年,他在燕国待不下去,被迫流亡前秦,苻坚的重臣王猛曾建议苻坚杀了他,苻坚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很信任他。慕容垂记着苻坚的这份情。在苻坚最落魄的时候,把这份人情还给了他。应该说,慕容垂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不过,慕容垂毕竟是前燕皇族,遇到合适的机会,他还是会实施自己的复燕计划。公元384年,慕容垂起兵反秦并最终成功,建立了后燕。

3、慕容垂的历史评价
崔浩:“垂藉父兄之资,修复旧业,国人归之,若夜虫之就火,少加倚仗,易以立功。”
房玄龄等《晋书》:“慕容垂天资英杰,威震本朝,以雄略见猜而庇身宽政,永固受之而以礼,道明事之而毕力。然而隼质难羁,狼心自野。淮南失律,三甥之谋已构;河朔分麾,五木之祥云启。斩飞龙而遐举,逾石门而长迈,遂使翟氏景从,邺师宵逸,收罗赵、魏,驱驾英雄。叩囊余奇,摧五万于河曲;浮船秘策,招七郡于黎阳。返辽阴之旧物,创中山之新社,类帝禋宗,僭拟斯备。夫以重耳归晋,赖五臣之功;句践绐吴,资五千之卒。恶有业殊二霸,众微一旅,掎拔而倾山岳,腾啸而御风云!虽卫人忘亡复传于东国,任好余裕伊愧于西邻,信苻氏之奸回,非晋室之鲸鲵矣。”
蔡东藩《两晋演义》:“慕容垂才略过人,卒能恢复燕祚,不可谓非一世雄,其独择子不明,失之于太子宝,反以段后所言为营私。”
慕容垂和苻坚是什么关系?慕容垂为什么背叛苻坚?
和是什么关系?慕容垂为什么背叛苻坚?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很多人知道苻坚囚禁的事情,却很少有知道他和慕容垂也有关系吧?慕容垂与慕容冲两人都是慕容部落的人,而且慕容垂还是慕容冲的叔父,也是苻坚的部下,只不过慕容垂给苻坚出的主意都是一些馊主意,渐渐地就导致败落了。而据说慕容垂的妻子和苻坚也有关系,苻坚真的给慕容垂戴了绿帽子了吗? 苻坚对慕容垂非常好,却最终遭其背叛,慕容垂算是阴险小人吗?不是。相反,慕容垂还算得上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慕容垂在前鼓动苻坚和东晋一战,虽然他有私心,但并不是一个阴险小人。从慕容垂对战败的苻坚的态度可以看出来。 淝水之战的缘起,一方面出于苻坚的雄心,一方面有慕容垂的支持。当然,苻坚的意念起主要作用。一个雄霸一方的君王,大概都有称霸天下的想法。苻坚也一样,当时的前秦已经同意了北方,成为北方霸主。国强马壮,苻坚就有了一同全国的想法。所有的人都反对,只有慕容垂支持。这里,慕容垂一方面有自己的私心,一方面他大概也意识到,就算所有人都反对,苻坚也会坚持。既然如何,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让苻坚念他的好? 接下来的结果是,苻坚惨败,上百万人马登时溃不成军,狼狈而他。只有慕容垂在郧城带的三万兵马没有损失。当苻坚狼狈投奔慕容垂时,慕容垂身边所有的人都劝他趁机起事,杀了苻坚,恢复。慕容垂没有,他不但没有杀苻坚,还把自己的兵马交给苻坚。因为苻坚在他落难的时候收留了他。当年,他在燕国待不下去,被迫流亡前秦,苻坚的重臣曾建议苻坚杀了他,苻坚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很信任他。慕容垂记着苻坚的这份情。在苻坚最落魄的时候,把这份人情还给了他。应该说,慕容垂是个重情重义的人。 不过,慕容垂毕竟是前燕皇族,遇到合适的机会,他还是会实施自己的复燕计划。公元384年,慕容垂起兵反秦并最终成功,建立了。 在弱肉强食的五胡十六国时期,苻坚的前秦在淝水之战后走向衰落,即使没有慕容垂的复燕,还会有别的部落消灭他。战争年代,武力值和军队的战斗力为王。 后燕开国的,慕容垂,原名为慕容霸,是有名的军事天才。百战百胜,在军事上是有突出的才能。作为三朝的见证人,最后能等到复国机会,成为后燕的开国皇帝,也是传奇人物。慕容垂军事才能突出,但是政事上就疲乏了、缺乏远见,对于劝谏也并不接受,最后立了无能的。 而除了这些的军事才能,以及复兴大燕的事情除外,他对于的女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他生平有4个妻子。除了有一个是可足浑氏逼迫娶的妻子之外,剩下的三个都是。 第一个是段王妃,段王妃是个很有气节的女子,鲜卑族女子,性格也是直爽刚毅。那时候慕容垂还是吴王,手握军政大权。而可足浑氏在景昭帝去世后,作为开始干涉朝政,对这个手握大权的慕容垂可是十分不爽。而段王妃作为吴王的妻子,也看不惯这个皇太后处处对自己丈夫的针对,言语之中对可足浑氏也多有冒犯。 两人关系很差。于是这个太后就设计诬陷段王妃巫蛊入狱,对她严刑逼供,意欲让她供出慕容垂谋反,段王妃是很刚毅有气节的人,无论拷打鞭刑或者火烙,她都不曾认罪。吴王看到她被折磨成这样都看不下去,让她招了吧。她却拒绝了。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可是认这样的罪,不仅会让王爷蒙羞,还要让祖宗蒙羞。所以我自己死不足惜,绝对不认罪。一个女子,能禁受这种非人折磨,而且身怀大义的女子,让男汗颜。最终因为她执意不供,最后被活活折磨而死。最后等到慕容垂复国后,被追封为成昭皇后。 因为发妻去世,慕容垂又娶了段氏的妹妹。这个小妹妹不如自己的姐姐。慕容垂投靠苻坚的时候,带着这个小段氏去的。但是这位小段氏貌美,被苻坚看上,无奈跟苻坚有了一腿。最后苻坚的臣子直言劝谏,苻坚醒悟过来,结束这段孽缘。 而另外一个,就是慕容垂年近花甲的时候立的皇后,是之前两位正妻的侄女,美丽聪慧,知书达理。跟段王妃一样很有气节。深明大义,远见卓识。曾向皇上劝言,太子慕容宝资质平庸,而且优柔寡断,在盛世还好,在乱世并不是一个杰出有才能的人,立太子还是立一个贤能的太子。 被慕容垂拒绝,并认为段元妃心怀不轨 。使得段元妃难过痛哭。太子无德,劝谏不过是为国家着想,为了社稷着想,却以为她想要立自己儿子,而害死其他的皇子。这让段元妃感到羞辱。慕容宝确实是资质平庸的人,但是却是为他而死的段王妃的子嗣,所以段元妃的话才是无足轻重。也就是不听劝,坚持立慕容宝。加速了燕朝的灭亡。一代战神,复了一个伤害过的国家,最终还是葬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慕容垂为什么要帮拓跋珪?只因后燕形势所需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拓跋部崛起于时代,而拓跋珪的崛起除了天时地利以为,慕容垂的帮助最大。 有人要说了:“慕容垂怎么不早点杀死拓跋珪,反而帮助拓跋珪,以至于养虎为患,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基业。” 若真的那么简单就好了。 若慕容垂知道将来后燕会被拓跋珪所灭,那么自然早早将拓跋珪杀掉了。但是慕容垂能知道吗?恐怕刚刚重建的拓跋珪都想不到自己将来能够灭掉后燕,毕竟当时自己的生存环境堪忧啊。 代国被灭亡后,将拓跋部,分归刘库仁、刘卫辰掌管。当时刘库仁被杀,其子接收了他的势力。而拓跋珪的势力便归刘显管辖。若不是刘显内部出了问题,拓跋珪的复国大计就夭折了。 “刘显所部有乱,故中部大人庾和辰奉奔珪。” 注:这个拓跋部不仅仅指的是拓跋氏,而是以拓跋氏为首,与其他部落亦加入其中的一种松散的联盟组织。像贺兰氏、长、独孤氏都属于拓跋部。他们的关系类似的天子—诸侯之间的关系。 前秦苻坚自淝水失败之后,国家内部逐渐分裂。在拓跋珪附近有三大势力——河北的慕容垂、山西的、关中的。 除了这三大势力,还有一些小部落如高车、贺兰、纥突邻、纥奚、铁弗等诸部族,乃至拓跋部的贺兰氏也不服拓跋珪。 拓跋珪亟需外援,这时慕容垂正好定都中山,拓跋珪便以拓跋氏与慕“世为昏姻”为由,向慕容垂借兵扫除周边不服。 慕容垂遣子贺驎率众来会。(拓跋珪)与贺驎讨贺兰、纥突邻、纥奚诸部落,大破之。《魏书·帝纪二》 这时又人会说,慕容垂傻啊,真的派兵帮别人发展势力! 其实慕容垂一点也不傻,这跟慕容垂所面临的形势有关。 当时慕容垂的后燕的主要敌人是盘踞长子(今山西长子县)的慕容永,西燕在慕容垂的西南方。 外加后燕内部根基未稳,丁零时常作乱。 而且丁零部又与西燕相勾结,所以这二者便是慕容垂目前所需要解决的目标。 《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九》太元十二年(387年)井陉人贾鲍,招引北山丁零翟遥等五千馀人,夜袭中山,隐其外郭。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翟辽卒,子钊代立,改元定鼎。攻燕鄴城,燕辽西王农击却之。《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太元十七年(392年),既而受翟氏官爵,翟氏败,皆降于燕,燕主垂各随其材而用之。 翟氏从公元387年就不时反叛,直到392年才被慕容垂彻底平定。可见翟氏之乱确实大乱了慕容垂的战略部署,可又不得不平定。毕竟翟氏是在后燕本土上作乱。 那么北方是否就安全了?并没有。北方势力大多弱小,但都是游牧作风,打一枪换一地方,军队派少了没用,想要多派军队又没腾不出手。慕容垂确实尴尬。 刘卫辰献马于燕,刘显掠之。燕主垂怒。《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九》 然而北方诸族环伺又不能不管,否则前方大战正酣的时候,后方突然出问题,那么后燕就危险了。 如果后燕扶持一个“关系亲近”、“实力弱小”的拓跋族,借其之手来扫平北方,自己最后再来收割果实,岂不是完美? 慕容垂在北方需要一个亲近势力来稳固后方,拓跋珪需要外力帮助。二者利益正好不冲突,于是一个微弱的联盟形成了。 拓跋珪当然清楚自己被后燕“利用”,当后燕平定北方的刀。但是拓跋珪又不是白干的,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才是他的目的。 《魏书·帝纪二》 袭高车袁纥部,大破之,虏获生口、马牛羊二十余万。 十有一月,纥奚部大人库寒举 部内属。十有二月,纥突邻大人屈地鞬举部内属。 拓跋珪借后燕的势力,发展壮大自己部族。将战败部落的人口、牛羊都一一吞并,使得拓跋部越来越强大。尤其是获得大量战马,使得拓跋珪的势力大增,而在华北平原,骑兵才是战争中的王者。 注:山西北部雁门之外历来是牧马地,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西篇中有提到:“北收代马之用。”可见得山西,便可有战马。公元三九三年,慕容垂伐西燕,总共兵力不过十二万,其中还有不少步兵。拓跋珪派去救西燕的骑兵就达五万。足以说明拓跋珪整合北方势力后,战马资源的充足,这也是慕容垂伐魏的原因之一,为了抢夺战马。 慕容垂本来以为拓跋部没有什么威胁,结果转身一看,把北方(后燕西北部)统一了。拓跋珪确实消灭了后燕的北方威胁,不过他拓跋便成了新的威胁。 于是慕容垂在391年扣留了拓跋珪派来的使者拓跋觚,并向拓跋部索要战马。 《魏书·帝纪二》慕容垂止元觚而求名马,帝(拓跋珪)绝之。 这不过是慕容垂的试探与借口。 若拓跋珪乖乖交出战马,后燕得到战马既能武装自己的军队,也相当于间接削弱了拓跋部的军事力量。 拖拓跋珪交出战马,也说明拓跋部暂时还不想反燕。 这时候的拓跋魏国,早已不是前几年需要后燕帮助的魏国了。这时候的拓跋周边,除了刘卫辰与,别的势力都被拓跋珪吞并了。 拓跋珪也明白这时候慕容垂所面临的形势:内部有翟氏之乱(上有介绍)。尤其西燕还在,慕容垂这个战场老将不会开两线作战,这样只会拖垮后燕。 因此,拓跋珪与后燕决裂后,便立即与西燕结盟,谋求共同对付慕容垂。 北魏自391年与西燕结盟后,便全力对付北魏周边仅剩的势力柔然、刘卫辰。 两者的实力相比较,柔然的实力略弱。柿子总是捡软的捏,打仗也是如此。 拓跋珪于391年十月,进攻柔然部,“大破之,虏其半部”而归。柔然剩下的部分前去依附刘卫辰。拓跋珪一不做二不休,趁机剿灭了刘卫辰。刘卫辰逃亡中被部下所杀,不过刘卫辰的小儿子跑掉了,也就是夏国的建立者。 自此,拓跋珪整合了代郡周边的势力,《资治通鉴》称:“自河以南诸部悉降,获马三十馀万匹,牛羊四百馀万头,国用由是遂饶。”(这个河以南指的是黄河“几”字横杠以南,并非中原的黄河以南。大约就是现在的内蒙古一部分,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 而这时的慕容垂一边平定内乱,一边与西燕对峙,对拓跋珪的壮大没一点办法。待到公元392年,慕容垂彻底消灭翟氏后,于次年便立即出兵伐西燕,准备解决这个后燕目前最大的敌人。 慕容垂之所以先取西燕,就因为俩燕同属一支,对彼此的臣民都有号召力。就好比大家族争家产,亲戚们可能会偏帮一个,也可能两不相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