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且丰富多彩,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绚丽多彩的文化一直都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骄傲。古代的中国,向来是领先世界的,无论是农业、工业、手工业还是医学、科学技术都是当时世界的领先者。真可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我们现在也没有放弃过发展科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国家虽然还没有达到非常发达的水平。但是相比于古代已然是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为这些恢弘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也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增添一抹靓丽的色彩。古代的科技也不算落后,古代人们的智慧更加不能小瞧。在医疗水平不是那么先进的古代,治病离不开医生,离不开医生的医术。古代医术高超的人还真不少,可是最著名的还得是扁鹊传说,神医扁鹊就是创造了现在中医人都还在奉行的望闻问切。到了后来,人们还常常会用扁鹊再世来形容一个医生的医术高超。今有钟南山抗疫救灾,古有扁鹊起死回生。

医星光映寿星明,妙手回春播盛名
大家都以为太子是起死回生了,纷纷对扁鹊的医术称赞不绝。扁鹊的故事于是也在民间传开了。关于扁鹊的故事,大多数都是一些民间的传说。但是扁鹊救助虢国太子这一事例就是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虽然有史料和遗迹证实扁鹊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提出质疑,扁鹊,到底是祖先编造出来的人物,还是真的存在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2017年新版的中学历史课本发布后,将这个话题引起人们的围观思考。讨论的话题就是关于扁鹊存在的真实性。新版历史课本把扁鹊这一历史人物从旧版中删除了。有些人很不满意这个做法,他们认为,扁鹊就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还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先锋和鼻祖。况且司马迁的《史记》也记载过扁鹊的故事。同样,也有人很支持这个做法。
他们同样质疑扁鹊存在的真实性,有关扁鹊这个人物的描绘更多的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即便是《史记》,也只是记载了扁鹊的几个小故事而已。况且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也极有可能只是取材于民间的传说。他又并没有亲眼看到过扁鹊。所以《史记》也可能存在偏差。而且,《史记》中记载扁鹊曾为春秋时期的赵简子治过病。
1/2
为什么人死后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呢是怎么回事?扁鹊用事实证明了这个道理
在我国古代有着这么一习俗,而且全国都有,那就是有人去世,必须要停尸足足七天,才能够将死者下埋,直到如今,死者都还需要停尸三天才能下葬,很多不懂的年轻人都觉得停尸这么久,是以前留下来的封建迷信,其实并不是,停尸七天或者三天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科学发展缓慢的时期,古人的思维受到束缚,在古代,他们都觉得人死之后,想要能不下地狱,必须要七七四十九天,才能投胎转世,而去世的第七天,也就俗称的头七,这一天古人认为的回魂夜,在头七这天,死者会回家看投胎前最后一眼,所以头七这天,死者家人不能吵架,要大办丧礼等等,这样死者看到后才会离去。 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头七,是封建迷信的产物,但是,在古代的书籍中记载,扁鹊周游各国,在经过guó虢国的时候,听到虢国的太子上午刚去世,而且虢国太子还很年轻,学医的扁鹊听了大家的讲诉后,心中一喜,笑着对大家说,太子并没有死,就这样扁鹊被接到了皇宫,,扁鹊将太子救活了。从此扁鹊救死人的事在各国传开了,被称为,妙手回春之人。 从扁鹊救虢国太子的案例中,聪明点的读者都可以得知,其实太子并没有死,因为古代的科学落后、医学水平低下,导致很多病都不能得治,很多人在得病之后发生暂时假死,人们就以为病人已经去世了。但是神医扁鹊知道病人并没有死去,只是进入假死,为了能够让那些假死的人不被过早下葬,人为致死,所以有了头七,这样即使病人入假死,也能在七天内发现。 如今,古代的头七还在,但是死者只要过了三天就可以入葬了,其实这按照科学依据来改的,因为当今医学发达,进入假死的病人,在三天内检查,就可以判断是否死亡。 随机文章古罗马皇帝卢修斯·维鲁斯简介一尾守鹤为什么恨九尾,一尾老实常被九尾怼/尾巴数量决定实力鉴定陨石最简单的方法,外观/磁性能分辨出九成真假陨石天王星有多少颗卫星,天卫三最大直径达1578公里(共29颗卫星)新疆发现世界最大油田,10亿吨储量震惊世界/恐改变格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教科书之外的鲁迅:曾当过设计师
他是那个从水乡绍兴坐船去看社戏的孩童,是于封建末世中成长的早熟少年;他是被自然科学吸引后便一发不可收拾的戎马书生,是弃医从文,立志要立人、发扬国魂的青年,也是慷慨倾力社会进步,历尽曲折令众人敬佩的文艺战士——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牛。”80年前的今天,鲁迅逝世。80年后的今天,小编带你认识教科书之外的鲁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他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网络配图 鲁迅的“第一次” 第一次离开家乡: 1881年9月25日,鲁迅在江南绍兴城出生。1893年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因为舞弊案而被革职下狱,从此家道中落。1898年,鲁迅第一次离开家乡,开始了南京的求学生涯。1902年,21岁的鲁迅赴日求学。 第一次投稿: 1899年的冬天,鲁迅偶然在《游戏报》上看到该报的主编、《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发起征诗的事后,激起了创作热情。经短暂构思,鲁迅一气呵成一首文言诗歌。 12月19日,《游戏报》上公布了征诗获奖名单,鲁迅的名字“周树人”被列在前十名之内,这是他向报刊投稿的开始。 第一次当老师: 1909年9月,归国后的鲁迅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教书育人是鲁迅付出了时间和心血的一项事业,是他生命实践的重要内容。 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写作: 1918年5月,37岁的周树人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网络配图 第一次当“老板”: 1927年初,鲁迅来到广州。为了向广州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培育南方的文学新苗,鲁迅决定开设一间书店,这是鲁迅第一次当老板。由此,广州北新书屋应运而生。不少青年除了常来这里买书之外,也常来这里向鲁迅先生请教。但书店开业不到一个月,“四·一五”事变爆发,革命形势混乱不堪,鲁迅只好决定将北新书屋停业。 你所不知道的鲁迅 作品入选教科书最多的现代作家之一: 鲁迅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已成为新的文化经典,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至今仍然是现代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教科书最多的一位。 经典作品回顾: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珍君》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故乡》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网络配图 设计师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也是设计史的核心人物之一。 鲁迅先生较早的设计作品,是1917年8月完成的北大校徽的设计。 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稍有名气的鲁迅,眼光可谓独到。他在给鲁迅先生的信中写道:“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与鲁迅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对中国平面设计的贡献相比,1917年的标志设计只是其小试牛刀。除了推广木刻版画之外,鲁迅一生曾设计过60多个书籍封面。其中《呐喊》与《引玉集》堪称鲁迅书籍封面设计的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