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据传其从宋朝活到明朝(活了200多岁)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张三丰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毕竟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出现了这个人,而历史也的确有张三丰这个人,据传张三丰活了200多岁,从南宋的时候出生一直到明朝中后期都还他的记载,网上甚至还有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这样的传言。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真相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据传其从宋朝活到明朝(活了200多岁)

这个可以肯定的是谣言,一个人就是再长寿也是不可能从南宋活到现在的。现在有人说自己是张三丰都是骗子,为的就是骗人相信自己长寿,甚至还可以用这样的骗术让人购买自己可以所谓长寿的丹药,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不要相信,千万不要购买任何可以延年益寿的丹药。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据传其从宋朝活到明朝(活了200多岁)

虽然说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这样的传言是假的,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的确是很长寿的,张三丰出生于南宋时期,最后一直到明朝中后期还有记载,并且还有传言朱元璋获得天下就是得到了张三丰的帮助,当然这些并没有出现在正史中。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据传其从宋朝活到明朝(活了200多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张三丰长寿肯定是有的,不然不会一直都有类似的记载,不管是在元朝还是明朝甚至是后来的清朝都有,但是长寿的时间应该也不会超过120岁。至于后面的记载很大可能就是过于神话了,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活得这么久,要是真的有的话那么很多历史人物现在为什么不存在了?张三丰的确是一个不普通的人,但也绝不是一个神人。

张三丰简介

张三丰最后一次出现1979年,据传其从宋朝活到明朝(活了200多岁)

张三丰(1247年-?)名通,又名彭俊、全一等,世称“隐仙”,自称为张天师后裔;陕西宝鸡人,祖籍江西龙虎山,金末元初至明永乐(一说明天顺年间)时期显世道教学者、思想家、丹道学家、书法家、武术家,中国道教武当派、三丰派开山祖师、三丰太极拳祖师。

宋朝都有着怎么样的风俗习惯?平时老百姓有着什么娱乐活动

电品在当今社会已经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有时候,突然发现:没有手机,好像就与世隔绝了一样。 而当我们把心一横,关掉手机,跑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待上一个星期,又恍然发现:好像这个社会没有我们还是照常运行,原来自己也没那么必不可少? 我记得小时候电子产品还没普及的时候,我们也照样生活得很开心,所以,如果能多一些人与人的交流,就少玩一些电子产品吧。 笔侠近几年很少参加户外运动,身体比以前那是差远了,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呼吁大家还是多参加运动吧。 好了,说了这么多废话,就是想引出今天的主题:在没有电子产品的,当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1、早晨 那个时候没有闹钟,但有打更的,听到几声梆响或锣响就表示几更了。 起床后第一件事情跟我们一样,要么洗涑,要么上厕所。那个时候已经有牙刷了,和我们现代的还很接近。 然后就是吃早饭。宋朝城镇的居民早上都不怎么开灶,而是到外面去吃,所以街上的饭店生意非常红火。这也体现了宋朝货币的流动性较大。 2、上午 我们就不说上班儿那些了,就说休假(休务)那天吧。 城市里面有很多勾栏瓦舍(场所),你可以选择到里面去玩儿。也可以选择出城到郊外踏青什么的。像北宋东京汴梁还有很多河流,也可以雇船欣赏两岸风景。总之,玩耍的方式很多。 当时的人很喜欢一项运动,就是蹴鞠(踢足球)。不管是还是乡村小哥,那是全民参与(当然各玩儿各的),大家聚在一起,以踢一场的足球为快事。 此外,当时的人们还流行捶丸,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深受人们喜爱。 3、中午 上午运动、娱乐尽兴了,中午当然要在一起把酒言欢。 宋朝城镇的餐馆那是相当的多,有需求当然就有市场。东京汴梁也打破了之前的坊间围墙和宵禁制度,允许沿街开商铺和彻夜狂欢。人们吃个饭、买个东西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去固定的地方打拥堂了,随便哪个路边小店或者河边小吃都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 有钱人还可以找一个环境好点儿的地方BBQ。 4、下午 酒足饭饱后,如果回家睡觉那就太没趣儿了。宋朝人一般喜欢到勾栏瓦舍这些地方去听听曲儿,听听评书,或者喝茶看戏等。 喝茶在当时是很讲究的,茶道就是在那个时候传递到日本而被日本人学习的。此外,还有禅学,蒙古攻宋期间,大量宋朝禅师流亡日本,为日本今天的禅宗文化播了种。 别小看当时的茶馆,当时信息传递方式很少,茶馆就成为专门打听趣闻轶事和传播舆论的重要场所。连在灭后,还专门将后蜀皇宫的一些精美摆饰赐给东京的茶馆,可见其在传播舆论导向上的地位有多重要。而现在的茶馆基本上沦为打麻将的了。 看戏、听曲当然不能干看、干听,里面还有很多卖小吃的会随时招呼你有没有需要。如果像这样的大文人聚会,大家还得斗斗诗,说不定就斗出个千古名篇出来。 5、晚上 在宋朝以前,除了贵族,老百姓只吃2餐的,而到了宋代,由于开放夜市,所以老百姓也吃3餐了。 吃晚饭就得看你的档次了,有钱的灯红酒绿,没钱的找个小馆子凑合得了。 吃完饭还得继续逛夜市,什么摆地摊儿的、卖的、耍杂技的、吐火龙的全都跑出来了。有钱人去的地方就不一样了,什么迎春楼啊、万花楼啊,一钻就进去了。这个在当时是合法的,但规定的是卖艺不卖身。 有人说宋朝是文人最向往的时代,这个话不假。但我觉得一定要居安思危,如果一门心思地专研一样东西,固然会出现奇迹,但同时也会让你在其它方面迷失。宋朝的积贫积弱不是这样吗? 随机文章43级/100级地震可毁灭地球吗?43级就可以震毁宇宙(100级是要上天)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秦始皇陵是谁发现的,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打井时发现距离产生美感的刺猬效应,哪怕是最亲密的夫妻也应有私密空间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未来,无人机/智能音箱/智能助手(变革将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朝前还没有棉花,古时候人是如何御寒的?

又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了,人们出门的时候纷纷穿上厚厚的棉衣,又或者是保暖性好的羽绒服。回到家中又是暖气空调,又是厚实的棉被,保暖措施做得非常好。生活条件比起从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要知道以前的平民老百姓可是没有条件享受棉被的。 而说起棉被就有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宋朝之前我国还没有引进棉花,之前的人们都是怎么御寒的呢?而且那时候的环境没有遭到破坏,冬天的温度恐怕比现在还要低许多,古人们究竟是怎样在冬夜里安然入眠的呢? 古时候,社会的贫富差距更大,富人们和平民们御寒的方式当然也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无论富贵与贫穷,人们冬天都是盖被子睡觉的,只是那时候还不是这个叫法。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被子的雏形,人们称之为“衾”,不过衾是填充了许多东西的厚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衾和被的差异就被人们忽视了,统称为被。被子的出现,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宋代之前因为没有棉花,所以用来填充被子的另有他物,当然不能称之为棉被。由于那时候不同阶层的人生活条件差异巨大,所以不同人家的被子也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有钱人家的被子是用珍贵的丝绸做的,又宽又厚,里面填充了各种动物的绒毛,比如驼绒、鸭绒、羊绒等等。 到了冬天,再在屋里放上一个炭火盆,度过寒冬就不成问题了。不得不说古时候的富人还真是奢侈,羽绒被放在现代也是非常贵的,一般人家可舍不得买。 与富人们相比,古时候的平民老百姓就显得有些可怜了,他们买不起丝绸锦缎,也买不起动物羽绒,但是他们仍然有办法度过寒冷的冬季。冬天来临时,他们会在床上铺一层厚厚的干草,这样能很好的阻挡地面的寒气,让人感到更温暖和柔软。虽然被子里不能填充羽绒,但是还是有其他东西可以起到保暖作用的,比如随处可见的柳絮,晒干的芦苇和不穿的破旧衣服等。还可以把没有烧尽的柴火放在盆里,端进屋里取暖,总之面对寒冷的冬天古人们还是办法的。 除此之外,虽然古时候的贫富差距大,社会阶级明确,但是古人们的仁义恐怕是我们现在的人所不能及的。互帮互助,有爱心的富人们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他们捐出自己用不着的旧被子、旧衣服,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与身体上的温暖相比,也许心中的温暖更能帮助人们度过寒冬。 对古人们来说,冬天可能是他们最不愿意面对的,因为夏天虽然热,但是还可以通过脱衣服的方式凉快,还可以去河里游泳,来抵御酷暑。但是到了冬天,人们想要平稳地度过去,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古时候,因为死去的人不在少数,但好在先辈们的智慧无穷无尽,他们总能想出一些在冬天里取暖的方法,让全家人平安地度过寒冬。他们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做出很多让我们后世佩服的事。 随机文章外道魔像到底在不在月球,最初封印在月球被长门和斑召唤到地球太阳系外无任何星星,地球看到的星星和星系全是假象(外星人监狱)中世纪欧洲最残忍的酷刑碎头器,从正面用铁器压碎犯人的头颅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刚割完清朝就灭亡了/活到了94岁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孙武更高/孙子兵法名扬海内外无人不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