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世界之最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起源于中国春秋时代,在道教的各种传说中最著名的就是十大洞天,道教十大洞天指的是地上的名山,据记载分别是王屋山洞、委羽山洞、西城山洞、西玄山洞等十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小有清虚之天:王屋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王屋山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巅有石坛,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故又称天坛山。魏华存《清虚真人王君传》称其师王褒得道后,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称小有清虚之天,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大有空明之天:委羽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昔人乘鹤玉京游,翩遗仙洞何幽幽”,委羽山座落在台州市黄岩城南,相传汉高祖刘邦三子刘奉林在此修行,得道后控鹤飞升,鹤坠翩(羽毛)而得名“委羽山”。委羽山以一座绿色孤峰从平川隆起,状如虎蹲龟伏,又名龟兹山。

太元总真之天:西城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中国道教词典》对第三洞天的西城山洞没有指明具体地点,沉思中焚烧的空间考证紫柏山五云洞石碑“周曰西城,韩曰紫柏”和张良庙内碑刻,认为第三洞天就是西城山洞的遗址。因此现张良庙授书楼南下的“第三洞天”就是全国道教的第三洞天西城山洞,即“太玄极真洞天”。

三元极真之天:西玄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莫知其所在。杜光庭云在金州;西玄山桃花谷,位于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与京西古道牛角岭关城相邻。距北京市中心30公里。道书讲西玄山洞。周回三千里,号三玄极真洞天。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西玄山桃花谷就有一个洞穴群,极适合人类居住。山顶洞人、东胡林人都可能利用过这些洞穴。占尽天下风水宝地的道教人物,也没放过这处仙山琼阁、洞天福地。今人在清理洞穴时,发现了一些陶、瓷残片,其中有元明遗物。还发现了康熙、道光铜钱。特别在一些瓷片上有八卦图案,其中有一个完整的坎卦卦象。似可证明,此洞有道士居住过,曾为修道之所。今天人们把这里当作“恐非人迹所及莫知其所在”的第四大洞天——“三玄极真洞天”。

宝仙丸室之天:青城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五洞天。周回二千里,號曰“寶仙九室之洞”。青城丈人治之。即今四川灌縣青城山。因青山四合,狀如城郭,故名。相傳東漢張陵在此後山(今四川大邑縣之鶴鳴山)結茅,傳五斗米道;其子張衡、孫張魯亦嗣法於此。晉范長生、隋趙昱及唐杜光庭等相繼來此修道。古跡有天師“降魔”的擲筆槽、天師池、試劍石、天師手植銀杏樹、唐玄宗手詔碑、唐雕三皇石像、唐鑄飛龍鐵鼎等。道觀有建福宮(古稱丈人祠)、天師洞、上清宮等。有三十六峰一百零八勝景,以“青城天下幽”著稱。

紫玉清平之天:赤城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赤城山古称道教十大洞天之六,为一天然洞穴,洞深10米,宽7米。洞内随岩构造三开间楼房,周围植有松柏,凿有古井。相传晋代魏华存夫人于此栖养修真,得黄庭内外景二册自古号曰黄庭经,为丹经绝品。赤城山又称烧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在浙江天台西北,为天台山南门。海拔306.5米,为丹霞地貌,是仙佛双修的圣地,济公活佛故里,名人逸事集粹。赤城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赤城栖霞亦为天台八景之一。因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名。山有石洞十二以紫云洞和玉京洞最著。山顶有赤城塔,为南朝梁岳阳王妃所建。

朱明曜真之天:罗浮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朱明洞天,是罗浮山十八洞天之首,是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洞天是道教的称谓,朱明洞天原意为“朱明耀真之天”。 从博罗长宁镇进入罗浮山,约6公里,便到罗浮山门,朱明洞景区也从这里起步。门额“罗浮山”为著名书法家秦?生手书。“罗山万仞云中起,浮岛一峰天外来”的楹联,形象地概括了罗浮山的气势和“浮山嫁罗山的神话故事”。

金坛华阳之天:曲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道教十大洞天之第八洞天。周回一百五十里,號曰“金壇華陽之天”。在句容、金坛两县交界处,茅山古名句曲山。西汉时陕西茅氏三兄弟来山采药炼丹,救民济世。因而后人改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源远流长,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杨羲、许谧、许 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

左神幽虚之天:林屋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林屋山位于西山金庭镇东部湖滨,山下的石灰岩溶洞名为林屋洞,由太湖水冲积而成,深数百米。因洞内“立石成林,顶平如屋”而得名。该洞面向太湖,洞低于太湖湖底,洞中还有道教文物。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居九,称“天下第九洞天”,亦名“左神幽,虚之天”。在道书中多有记载林屋洞有地脉通向各地名山之说。此洞在汉代已被发现,唐宋之际成为道教胜地。

成德隐玄之天:括苍山洞

中国道教十大洞天 第三洞天神秘莫测没有具体地点

括苍山脉主峰,海拔1382米,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张家渡镇西仙居括苍山洞,宋真宗皇帝赐名为“凝真宫”,地处道教名山括苍山主峰米筛浪脚下,坐落在仙居下各镇羊棚头村西山。当地人称四十五洞。唐时列为中国道教第十大洞天,系中国道教宗修炼地之一。自东汉开始,括苍洞称为道教洞天。东汉时,太极法师徐来勒到括苍洞任职,管辖括苍洞周围三百里,总管水旱罪福。到东晋穆旁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仙居单独建县,首任乐安县令羊忻弟羊愔在四川省夹江县当县尉,罢官来仙居隐居在括苍洞修道,后来得道成神仙。

嘉靖帝尊崇道教,为什么中后期又追求长生不老?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析:为什么历史上大多数帝王都信奉道教?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嘉靖皇帝,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士皇帝”,他二十多年来不上朝,整天醉心于炼丹修道。 宫中每次斋醮,都需要祭祀文章,这种文章被称作青词,比较难写。因为皇帝沉迷,自然上行下效,大臣们为了讨好他,纷纷专心撰写青词,很多人也因此得到提拔,受到重用。当时的,更是被人们讥讽为“青词宰相”。 嘉靖皇帝渴望长生不老,他宠信的道士告诉他,每天喝早晨的新鲜露水,有助于延年益寿。于是,嘉靖命令宫女们每天凌晨采集露水。这让宫女们,最后爆发了,嘉靖差点被杀死。 嘉靖对道教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不穿龙袍,改穿道服,对道士更是言听计从。因为道士蓝道行不喜欢首辅严嵩,在扶乩的时候,说“严嵩是小人”,这竟让嘉靖逐渐冷落了服侍自己二十多年的严嵩。他还相信道士说的“二龙不能相见”理论。因此,他竟长期不立太子,也不和自己的儿子见面。 其实,不仅嘉靖皇帝,明朝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信奉道教。朱元璋虽然当过和尚,但当年夺取天下时,他宣称自己梦游天宫,见到了三清。即位后,他对正一道首领张正常倍加礼遇。洪武七年,朱元璋亲自制定道教斋醮仪轨,颁布全国实行。 通过造反,才登上皇位,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因为道教大神真武大帝的帮助。因为之前朱棣被封燕王,负责镇守北方,而道教的真武大帝,也是负责镇守北方。 所以,朱棣登基后,敕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修建武当山的宫观。纵观整个明朝,除了最后一个皇帝外,其余皇帝大都信奉道教。而对真武大帝的信仰,也在达到了顶峰。 不仅普遍信奉道教,其实的大多皇帝也是信奉道教。时期,因为和辽国战争失意,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到道教上面,并宣称梦到神仙赵玄朗,并尊赵玄朗为祖先,开始大力推广道教。 到时期,对道教的信奉,更是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自称“”,并且花费巨大,,兴建宫观。此外,他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 除了明朝和宋朝,更是把道教作为国教。纵观中国历史,虽然有些皇帝也信奉,但是大多数皇帝痴迷于道教。而民间正相反,百姓们信仰最多的却是佛教。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后,经过几百年发展,到时,开始兴盛起来。在诗句中记录了这一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到唐朝时,出现了、慧能等一些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师,这极大的促进了佛教的繁荣和传播。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比较著名的灭佛事件,因为当时的寺院和僧侣太多,他们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而且又不用交税,已经严重阻碍到国家的发展和税收情况。 所以,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不惜动用国家武力强制改变这一现状,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佛教的繁荣情况。到了明朝的时候,更是出现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现象。 虽然,道教在民间也很有影响力,但是和佛教相比,还是要差一些。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信奉道教,而百姓却大多信奉佛教呢? 一、佛教讲来世,道教重今生道教宣扬世人可以通过修行,今生得道成仙,这自然让很多人。 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渴求长生不老的。曾派方士,去海外寻求长生不老药。、晚年都服用仙丹,都是希望可以长生不老。 佛教不宣传今生会长生不老,它宣传人来到世间是受苦的,而这正符合广大人民的现状,抓住了人们的心理。 佛教还宣传因果报应,今生受苦,是因为前世没有好好修行。今生的命运很难改变,只有今生好好修行,来世才会有好运。这成为人民的精神鸦片。 二、佛教禁欲,道教助欲作为皇帝,后宫自然有很多女人。很多皇帝,都沉溺于美色。而佛教主张禁欲,这自然不会受到皇帝们的欢迎。 皇帝们白天要忙于政事,后宫妃嫔又多,晚上行房时,有时难免身体会吃不消。但是,很少有皇帝会控制自己。而道教的房中术,以及炼丹术,都可以解决皇帝的问题。更何况,道教还有采阴补阳之说,这更会受到皇帝们的欢迎。 而对于广大平民来说,道教的这些东西,是不太现实的。 三、经济基础不一样古时候的平民,大多生活穷苦,经常为解决温饱问题发愁。而道教是讲究炼丹的,炼丹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的,没有经济基础,就无法取得炼丹原材料。 广大平民,一年四季都忙于农事,也没有时间去研究这些。 四、佛教体系比道教完善佛教之所以在民间,影响力一直比道教大,就是因为其理论体系、教理教义、宗教仪轨等各方面都比道教完善。 道教中的神话人物比较乱,经典书籍也缺少。很多方面,道教都是在借鉴佛教的,比如地狱、轮回等思想。 道教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就是通过修行,今生可以得道成仙。这种思想宣传久了,信徒多了,如果没有成功案例,自然会动摇人们的信心,影响信徒的发展。 五、佛教看重,道教更关注个人修行佛教中的很多佛菩萨,都有普度众生的大愿的。很多和尚,也都积极宣扬佛法,以求普度众生,积累功德。而道教关注更多的是个人,个人能够通过修炼,得道成仙。 他们没有佛教徒普度众生的使命感,自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更差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