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学颜真卿楷书,请问如何挑选合适的毛笔?
优质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毛笔需要根据所学书法的风格进行选择,所谓的“善书者不择笔”并不适合初学者。

很多书法爱好者不明白书风与毛笔的关系,随便买了一堆笔就开练,但经常会越练越别扭,殊不知,一开始他就没能选择一件适合的兵器。
毛笔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三种。羊毫柔软、蓄墨性强,但弹性稍差,适合书写行书、草书;狼毫弹性好,但蓄墨性稍差,适合书写篆书、隶书、楷书;兼毫则兼具二者长处,属“万金油”,各种书体都可用。

从这种意义上讲,你写颜真卿楷书,可用狼毫或兼毫,考虑到你是初次接触书法,建议用兼毫。
以上是根据书体进行的大的选择,但具体到颜体,还有一些更具体的建议。
颜体笔画粗壮,丰腴肥美,这要求毛笔蓄墨性更好,故而在选择时,可选笔锋粗壮、短而粗的兼毫毛笔。

事实上,颜真卿当年所使用的毛笔称为“鸡距笔”,类似公鸡脚板后部的那根利爪,粗而粗壮,专门用于打架用的。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观点颜真卿的楷书字帖有多个,不知道你想练哪个?
我的经验是,根据字体风格特点选配毛笔。
比如《多宝塔》、《勤礼碑》,这种笔画粗细变化对比度大的字体,用锋尖、肚大、弹力好的兼毫比较好。写8厘米左右的字,用锋长4厘米左右的笔;写10厘米左右的字,用锋长5厘米左右的笔。如图:



{!-- PGC_VIDEO:{"thumb_height": 0, "vid": "v03016g10000c4li3kbc77udgosabi30", "thumb_width": 0, "vposter": "https://p5.toutiaoimg.com/orgin/", "vu": "v03016g10000c4li3kbc77udgosabi30", "duration": 15.024, "thumb_url": "", "thumb_uri": "",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5.024, "h": 0, "w": 0}, "ultra": {"duration": 15.024, "h": 0, "w": 0}, "normal": {"duration": 15.024, "h": 0, "w": 0}}} --}
{!-- PGC_VIDEO:{"thumb_height": 0, "vid": "v03016g10000c4li31bc77u8atflrag0", "thumb_width": 0, "vposter": "https://p6.toutiaoimg.com/orgin/", "vu": "v03016g10000c4li31bc77u8atflrag0", "duration": 15.186, "thumb_url": "", "thumb_uri": "",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5.186, "h": 0, "w": 0}, "ultra": {"duration": 15.186, "h": 0, "w": 0}, "normal": {"duration": 15.186, "h": 0, "w": 0}}} --}
△图为本人教学示范一一颜体笔法字法
以上是我的建议,仅供参考。
颜真卿能文能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祭侄文稿》而是他的为人!
颜真卿能文能武,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祭侄文稿》而是他的为人!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颜真卿是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篇手稿被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其实颜真卿并不单单是一位文臣,他还是一位能够率军作战的将领。爆发后,颜真卿就曾带领义军反抗叛军,而颜真卿最后的结局十分悲壮,但也充满了正气。可能很多朋友还不太了解颜真卿的生平,这次就为大家做个介绍,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颜真卿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至今是人们学习的典范。除了书法,颜真卿的人生同样值得后人学习。他以在战场扬名,又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深入叛军军营。 颜真卿是开元时期的,天宝末年,因为不肯依附被贬为平原太守。这里是的地盘,颜真卿没多久就看出安禄山有谋反的迹象。他一方面修城固池,储备粮食,暗中招募士兵,另一方面又装出一副寄情山水的样子,和文人士友饮酒赋诗,搞文学沙龙,以此蒙蔽安禄山,让安禄山对自己没有戒心。 果然,安史之乱爆发。河朔之地很快就陷入叛军之手,只有平原城在颜真卿的守卫下安然无恙。颜真卿一边抗敌,一边让李平去长安报信。 远在长安的唐玄宗最初听到安史之乱的消息时,很感慨的说,河北24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吗?当李平带着前方的消息来到时,唐玄宗高兴地对身边人说,颜真卿长什么样子我都没有印象,他竟能如此忠诚! 就在唐玄宗感叹颜真卿是国之良臣时,颜真卿正在前线拼死抵抗。率军猛攻河北的郡县,周围纷纷陷落,只有平原、博平和清河三个地区还在艰难地坚守。 大环境越来越不利,叛军的气势非常强大。到至德元年十月,颜真卿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他不得不弃军渡河,并辗转来到凤翔,来到身边。 因为与叛军面对面接触过,颜真卿对叛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方法有所了解,又因为为人正直,颜真卿对军国大事总是知无不言。这让宰相很忌讳颜真卿,他很快被贬的地方。重新回归肃宗身边后,又因为正直遭到宦官的厌恶,很快又被贬到地方。 唐代宗时,吐蕃入侵长安,代宗仓皇出逃。当郭子仪再次收复长安,迎回唐代宗时,颜真卿建议先拜祖宗再回宫。宰相元载说颜真卿的建议不合时宜,颜真卿生气地回复,采不采纳在你,我该说得说!噎得元载一愣一愣的,从此记恨上颜真卿。当然,没多久,颜真卿又被贬到地方。 时期,颜真卿又因为正直,遭到宰相杨炎的排斥。换成做宰相时,此时的颜真卿已经老了,大概是不想被折腾了,他对卢杞说,当年你父亲的头被逆贼安禄山送的到平原时,头上的血都是我用舌头舔干净的,有这层关系在,难道你忍心不容我吗? 颜真卿对朝廷中的后辈低下了头,但卢杞还是没有放过他。卢杞嘴里说着感激的话,心里却满是怒火,这一次颜真卿虽然没有被贬到地方,却境遇更惨,他被派去叛军的军营。名义上是宣喻皇恩,但所有的人都知道此去必是一死。颜真卿没有推辞,如果能对国家有用,就是死了也值得。 来到叛军军营,李希烈第一面就给颜真卿一个下马威。先是李希烈的1000多养子拿着刀追着颜真卿,说要吃了他,后是李希烈的将士们围着颜真卿举刀作杀人状。颜真卿不动,也不害怕。他抱着必死之心来的,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有人提议颜真卿可以活命,但要做李希烈的宰相。颜真卿听了立刻恼了,什么狗屁宰相,我80老翁做到太师也够本了,岂能受你们这些人的威胁诱惑? 后来,颜真卿被关在龙兴寺里,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就写下给皇帝上书的遗表,还为自己写下墓志、祭文。兴元元年八月三日,颜真卿被杀害,享年77岁。 颜真卿的一生够曲折,以一介书生扬名战场,又以正直在官场上历经沉浮,即使到了晚年,即使他能将后辈低头,他仍然有自己的底线,不对叛军妥协。他的结局称得上悲壮,后人在学习他书法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优良的品质和做人的骨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楷书创始人王次仲,秦始皇嬴政想请他做官都被拒绝了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次仲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说起楷书,大家都知道,但若要问起这楷书是何人所创?想必许多人答不上来。楷书在我国流行已有上千年历史,至今不衰,这在书法界堪称一次伟大的创造。楷书到底为何人所创?许多古籍以及历代多数书法家皆认为,楷书的创始人乃王次仲,例如:的《劝学篇》说道:“上上谷次仲,初变古形”,《·卫恒传》中亦如此说道:“上谷王次仲, 始作楷法。”等等。 那么,王次仲何许人也?其名为王仲,次仲是他的字。关于他的生活年代有多种,有说他是东汉的书法家,有说他是秦代的书法家。生于东汉上谷郡沮阳县人,约为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大古城附近人士。 王次仲,从小便非常有才学,以及非比寻常的志向,成年之时,王次仲觉得当时所通行的篆体字太过于复杂,写起来很费事,用处不是很广,且人们在学习篆体字的时候很难在短时期内学会。那么能不能将这篆体字进行变革,以另外种字体取而代之,使得其易于人们掌握、学习、运用普及呢?有,那就是隶书,王次仲如此便把原先使用的篆体、籀体字变化成了隶书(按照人叫法,即今之楷书、真书)。 关于,王次仲创造楷书一事,民间还流传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据《仙传拾遗》记载:相传这王次仲乃时代的神仙。在时代,天下战乱纷纷,在师兄弟大搞战略方针之时,王次仲便生活于大夏山小夏山之中,创造出了楷书。 后来,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大行改革,文字方面便实行了书同文,在全国推行两种形体的文字,即小篆,作为大秦标准文字,将隶书作为日用文字。秦始皇觉得这隶书创作是书法界一项了不起的革命,对于他能够平顺安稳地统治全国有着莫大的功劳。而这文字创始人王次仲更是大秦的恩人,有功之臣。于是,他想请王次仲到朝中为官,可是呢,王次仲无心为官,拒绝了秦始皇的好意,并没有去朝中为官。 王次仲的拒绝让秦始皇非常的生气,他再次下达命令派遣使臣前去请王次仲来朝为官,并严厉地对使臣说:“我扫平动荡,横扫六国,一统天下,有谁敢不臣服于我的。他这王次仲只不是过而已,竟然胆敢违逆我的命令。如果请不来,你就将他当场杀掉,割下他的首级,拿着他的人头回来见我,以此来,看天下还有谁敢违抗我的命令!” 使臣领命,又寻至王次仲居住的大山之中,将秦始皇的命令再次告知王次仲。再闻秦始皇的命令,王次仲依旧不受,他化为一只大鸟,振翅飞于天空中欲要离去。这使臣一看眼前的王次仲乃神仙,惊怕之下跪下向天空中的大鸟行拜,并对它说:“先生,你这样一走了之,让我如何回去复命。恐怕难逃一死,恳请神仙大发慈悲,怜悯一下我吧!” 大鸟(王次仲)盘旋在空中,觉得不能枉害无辜,于是他振动翅膀,抖下三根翎毛,落于使臣手中,让使臣拿着这三个翎毛回去复命,然后便飞走不见了。使臣没办法,只好拿着三根翎毛回到朝中面见秦始皇。使臣将经过告知了秦始皇,并上交了三根翎毛。 秦始皇,向来爱好修仙问道,对神仙之事非常感兴趣,闻听王次仲的变化,知晓他是个神仙后,秦始皇对自己之前的举动非常懊悔。对于使臣没有完成任务,没有请来王次仲为官之事未加罪责。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在当地流传极广,非常之逼真。至今当地还建有次仲庙,老百姓一直在祭祀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