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闻 > 极品奇葩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时间:2023-08-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有一对家喻户晓的双胞胎。他们弟兄二人携手创业40年,产品从农村走向了全世界。你肯定听说过他们的弟媳,大名鼎鼎的明星黄圣依;却不一定知道,你去过的很多地方,都有他们的产品。

        1.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从徐水农村到上海的艰难历程

        1980年,保定徐水县南邵庄村,15岁的农民杨建忠和弟弟杨建国,都立志要做一名好木匠。

        弟兄俩开始四处游走,给人做工。直到后来去了北京。

巨力集团杨家三兄弟

        在北京一家工厂干活时,他们发现一种生产钢丝绳的“插套机”生意不错,如获至宝,决定把它带回家发扬光大。

        于是南邵庄村有了一家“迎春插绳机厂”。

        (左起)杨建国、杨建忠、姚军战

        兄弟俩投了2000元,1800元买了一台旧机床,200元买了工具和零件。两人聪明且勤奋,边学边做,竟然还真的让他们做出了一台。

        可是光做出来不行,还得想办法卖出去。河北没有客户,兄弟二人硬是骑着自行车,把机器驮到了北京。到处推销,还是被拒。

        (身兼多职的弟兄俩)

        俩人就合计,到底应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客户买呢?想来想去,决定让客户先试后买。

        “我先用那机器给他干3天活儿,好用他就买。”杨建忠这样说了,客户被他们的诚意打动,就同意了。

        “先试后买”的办法,为他们打开了销路。此后的几年里,两人用自行车驮着自己生产的插套机,跑遍了北京、天津和石家庄。

        跑市场的过程中,俩人发现客户对绳索的需求更大,于是又开始了生产钢丝绳索。

        在这个阶段,比他们小十岁的弟弟杨建民,已经上初二了,被安排在工厂里勤工俭学。工友们不知道这个初中生的真实身份,只当是个打零工的孩子。

        “每逢寒假暑假,我就跟工人们一起干活,车工、铣工、刨床、磨床、钳工都尝试过,并且都拿到上岗证。”

        为了打开销路,他们在北京《工人日报》花了200块钱登了广告:

        “钢丝绳插套机,省事省力省钱,免费使用一个月,好用再付款!”

        没想到效果特别好,全国各地来的信件每天都堆成一座“小山”。

        他们在村里开了一次面向全国的订货会,竟然吸引了来自十几个省份的一百多家厂商代表,当时条件不好,这些厂家代表他们都是用自行车从火车站接回来的。

        订货会也很成功,396一台的机器,买了一千多台,三十多万。

        钢丝绳索的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在1992年,“迎春插绳机厂”变成了“飞马吊装器具厂”,厂址也从村里迁到了徐水县城。

        同一年,1992年4月,当时已经是著名经济学家的吴敬琏,提出了一个重要建议。这个建议对做实业的人,是一个利好消息。

        徐水县的两位杨总,那时还不知道,这个重要建议,几乎决定了当时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未来的命运。

        他们更不会想到,未来会成为他们弟妹的那个人,竟然是这位经济学家的表外甥女。

        一年以后,飞马已经有了“百八十号人”,年产值近300万元。兄弟俩也成了徐水县最早的百万富翁。

        他们想把生意做得更大,于是决定去上海。

        1994年,杨建忠和杨建国,带着三弟杨建民,以及9名销售人员,来到了上海,成立了一家索具销售公司。

        左一:青涩的杨子,当时还叫杨建民

        初闯上海滩的日子,十分艰辛。人生地不熟,没有门路,前4个月就亏损了12万。兄弟俩还是像十年前初创业的时候一样,带着大家省吃俭用,所有人都拼命地到各家工厂推销自己的产品。

        杨建忠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说他们当时“没日没夜地干,将勤补拙,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我们用了三十七计。”“少吃、少花,吃最便宜的饭,选择最简单的交通方式——走路和骑自行车。”

        就是靠着这样的实干,他们逐渐打开了市场。当年9月至12月,他们赚了20万。有了上海这个根据地,巨力索具开始加速发展。

        1995年,杨子20岁,已经结束了工厂的勤工俭学,熟知了每一个生产环节,并且成了巨力集团驻上海公司经理。每个周末都要飞往上海处理报表、账目和合同。

        这时的黄圣依,经过10年的艺术熏陶,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对于未来的规划,她只知道父母希望她以后学理科,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黄圣依的父亲黄自强,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经是留美的学霸,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闸北分校当教授。

        那几年,巨力集团上海办事处租的房子,恰好就在闸北分校。所以后来杨子在节目上说,那时候他在和黄教授交朋友。

        那时的杨子还不知道,这位“朋友”,以后会成为自己的老丈人。

        2. 默契的兄弟,争气的产品

        杨家兄弟是地道的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南邵庄村人。

        没有任何京城背景,也不是富二代。

        这双胞胎兄弟俩长得实在是太像了,以至于单独出现的时候,经常会被员工认错。

        就像很多双胞胎那样,杨家的这对双胞胎兄弟,不仅长得像,彼此心意也相通。从童年到创业,兄弟俩从没吵过架。

        两人连唯一的爱好都一样,就是打台球。坐骑也一样,都是已经停产的宝马740li。如果需要外出会客,两人都会换成另一辆同款的奔驰。

        即使多年以后,巨力集团已经傲视群雄,兄弟俩还是经常不约而同地穿得一模一样,就算外出参加活动,也难以分辨彼此。

        几十年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两人仍然是处处心意相通。

        后来方便区别,哥哥杨建忠开始刻意地把头发向后梳,梳成“大背头”,这样看上去会更稳重更有派头;弟弟杨建国则剪了寸头。

        能分出来么?

        两人都很勤奋,又能吃苦,对事情的看法常常不谋而合,这样的默契,简直就像一个人的两个分身。

        创业找合伙人这事儿,其实就像一只右手找一只左手。

        但是费尽心思找到的,往往是另一只右手,而且很多时候,大小还不匹配。

        两只右手虽然都很灵活,却很难协同做事。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合伙人总是很难找。

        老杨家这兄弟俩搭伙创业,就像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一起做事,协调得如同一个大脑指挥出来的,可以说是极为难得。

        这就让他们的创业之路,少了无数的纠纷,所以他们能够专注在产品上。

        这才有了巨力集团的今天。

        杨家兄弟三人分工明确,专注业务,巨力集团也发展得很快。产品逐渐从民用到军用,传说他们是“军工企业”,这个倒是真的。

        举一个例子,就能知道巨力有多厉害。

        航空母舰有一个外号,叫“海上移动的机场”。有了航母,就有了海上的制空权。因为航母本身没有战斗力,主要作用就是搭载舰载机。

        航母上的固定翼舰载机,降落的重量一般达到20吨。这样的重量,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降落在航母上的时候,仅有200米的跑道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舰载机的轮子跟甲板摩擦产生的阻力,根本无法支撑其只滑出200米。如果舰载机以这个时速继续向前滑行,就会冲到海里,机毁人亡。

        怎么能让飞机在200米内停稳?这就需要额外增加阻力,就是航母阻拦索,这几道钢索,也被称为舰载机的生命线。

        在飞行时,不同天气环境下如何判断下降距离,什么时候降落,什么时候放下勾子,是否能准确勾住第二三道阻拦索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考验着飞行员的综合能力。

        普通战机是减速缓降,而舰载机要求加速降落。这样是为了确保如果没能钩住,舰载机还可以有足够动力马上拉升复飞。动图感受一下?。

        高晓松曾在节目里这样比喻:就像在疾驰的马上,俯身捡起一个乒乓球。

        然而比捡球更难的,是航母阻拦索的品质。

        飞行员勾住阻拦索之后,2-3秒内,飞机速度就会降为0。这就要求阻拦索能承受至少100吨的拉力。

        美国就曾经发生过阻拦索断裂事故。

        2003年9月11日,“华盛顿”号航母上的一架FA-18大黄蜂战斗机降落时,原本成功地钩住了阻拦索,谁知因为阻拦索维护不当,竟然断裂。导致了已经减速的飞机一头扎进了海里,飞行员在坠海前弹射逃生。

        甲板上断开的阻拦索,力拔千钧地横扫过甲板,12人被扫到,其中数人双腿被打断,差点没命。

        俄罗斯也发生过断裂事故。

        2016年,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在一次完成对叙利亚作战任务后,苏-33战机着陆时因阻拦索断裂,冲出了甲板。飞行员弹射逃生,万幸没有受伤。(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奔赴叙利亚途中冒出的滚滚黑烟)

        这些只是阻拦索造成的众多事故中的两起。

        所以,阻拦索不仅强度要大,还要韧性好,抗摩擦,耐腐蚀,有一定的延展性,能反复使用,关键是要细,寿命还必须长。

        可以说,阻拦索的好与坏,与其他几项数据一起,在底层就直接决定了航母的实际战斗力。

        可是这些核心技术,当时只有两个国家掌握了,就是美国和俄罗斯。

        当时国外断言中国搞不了航母,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阻拦索”。

        没有阻拦索,舰载机无法降落,只能练习起飞,航母基本就等同于一堆废铁。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我们的海军使用。阻拦索作为耗材,不附赠,需要单独购买。

        一条阻拦索的售价就是150万美元,四条就是600万,因为是耗材,还需要经常买经常换。就是这样,还不一定能买到。因为作为技术垄断国的美俄,极有可能在卖的时候加上很多附加条件。

        “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就选择了自行研发。

        但是与研发同样重要的,就是生产,因为那些数据,都是对工业技术和生产工艺的极限挑战。(这才是真正的“极限挑战”啊)

        就在国内专家们日夜奋战的时候,巨力集团主动联系了军方。他们认为,航母上的阻拦索,跟他们之前出口的弹力钢索是一样的。这种技术标准的索具,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出口了三批,都是用于国外军用机场的阻拦用索。

        国外嘲笑我们造不出的时候,大概忘了是从我们这里进口的了。这戏剧性的翻转,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就这样,巨力不负众望,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合格阻拦索,而且经过数千次的试验仍然完好无损,终于被用在了“辽宁号”上。

        这效率,让国外的专家们目瞪口呆!

        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此处应该有掌声!)

        所以说,打怪升级,还是装备重要啊~

        3. 创业40年的发展之路

        航母阻拦索,只是巨力集团参与的众多重大项目之一。

        其他项目,哪一个说出来都是大工程:三峡大坝、广州白云机场、深圳会展中心、“鸟巢”体育馆、国内的多个核电站、港珠澳大桥、浦东机场三期、“川藏第一桥”……都有巨力集团的相关产品。

        海外项目也很多,“一带一路”上的工程项目就有:

        马来西亚槟城人工岛项目、阿尔及利亚Bajaia港口用钢板桩项目、马尔代夫机场项目、索马里码头项目、土耳其Manavgat斜拉桥项目、印尼BP物探节点连接器项目、卡塔尔2022年世界杯主体育场馆项目等。

        巨力索具的股票,是国防军工板块。

        这么说吧,你肯定知道黄圣依,但是不一定知道,你去过的那么多地方,都有她婆家的产品。

        有人说,巨力集团是现今亚洲最大的吊索具生产集团。

        对于这个说法,杨子曾在接受采访时很自豪地表示,

        “巨力生产的东西,小到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的钢丝,大到用在海上拖轮甚至神舟系列的飞船上。”

        就是这么牛。

        创业四十年,巨力集团的产业,从索具又发展到了新能源、影视传媒、酒业、地产和小额贷款。

        影视传媒,就是由杨子带着黄圣依在做。其他领域,都是杨家兄弟们在产业升级转型路上的探索。

        不过,这些年巨力集团也是有点一言难尽。

        自从2010年巨力索具的股票上市后,一直走低。

        上市以来,杨氏家族累计超过40次减持超过4.2亿股(约占总股本的44%),套现金额超过26亿元。

        2020年4月20日,巨力索具董事会收到董事长杨建忠的书面辞职报告。辞职生效后,杨建忠将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辞职原因只有四个字:工作调动。后面谁会继任,也没提。

        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巨力能把索具事业做成百年企业,为国争光。

        黄圣依到底是不是真如外界传言,打烂了一手好牌呢?

北宋杨家将中有七郎八虎,都是哪些人呢,有什么本领?

原来“”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评书中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而第三代杨家将的名字则有很多说法:《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其中,大郎已经变成杨六郎。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 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大郎杨泰,二郎杨正,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六郎杨景,七郎杨希。 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 至郎八虎,八虎不是指八个人,而是指第八个人。 一般来说,“七郎八虎”分别指,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这八郎是当年杨令公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下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杨令公不肯归宋,北汉又中了反间计,派兵围困应州,辽军趁机出兵攻打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了呼延赞前来搭救,不幸重伤而死。 因此杨令公为了报恩,收养了王锦的儿子,又因为怕他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杨家人,惹来生分。所以将他改名杨顺,没有和他明说。而杨顺也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被赐为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这就是,后来演义中常说的“七郎八虎”。 随机文章他们为什么把纽约变成美国的首都?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中国有舰载巡航导弹吗,东海10先进程度超战斧(未证实)德国p-1000超级坦克重1000吨,装两门280毫米火炮(堪比巡洋舰)河北异能者杀人事件,通过精神力控制别人变成傀儡(杀人不用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阮氏三兄弟为什么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而不是阮大阮二阮三

三雄兄弟三个,名字却叫,,,数字并不相连,在现在看来是很奇怪的,但在古代,却很正常。 原因很简单,古代医学水平低,婴儿成活率也很低,兄弟再多,能活下来的往往也并不多。这就是说,阮氏兄弟至少有四个在出场之前就已经夭折了,或者早起了。 之所以说是至少,是因为在传中出场的三个兄弟中,最小的是阮小七,前面空出来了四个,很显然已经死了。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只有兄弟七个,阮小七之后可能还有弟弟,但也死了。 不仅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成活率很低,达官贵人和帝王家也一样。有些皇帝后来绝后,但并不是没有生过儿子,而是都夭折了。比如曹魏的明帝,就生过儿子,但是都夭折了,最后只能让来历不明的齐王芳继位。 又比如生前生过很多儿子,但到他死的时候,最年长的哲宗还在幼年,而且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所以按照当时的习惯,小名叫六哥,其他弟弟也叫他六哥,而不是叫大哥。 又比如杨六郎,按照评书的说法,总共有兄弟八个,但是最后只剩下了六郎一个人。而在正载中,实际上并没有其他兄弟,这就是杨六郎的其他兄弟都夭折了,只剩下了他一个人。 这种情况在水浒传里也不少见。比如宋江在小说里只有一个弟弟宋清,并没有哥哥,但他却经常被人称为黑三郎,也就是说,他排行第三,而不是老大。 帝王家和老百姓家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便是有些孩子早早夭折了,但如果生前已经被赐予爵位,死后还可以指定其他兄弟的儿子继承其爵位,同时延续其祭祀和世系。 当然,也有其它的可能。古人寻常百姓家的名字多数是很没有技术含量的,起名也很随意,阮氏兄弟的名字可能就是父母随便取的,并没有按照特别的规律取。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哲学简介解析人工智能是什么意思,人工智能的利弊(未来可能毁灭人类)外星人头颅在河北出土,两双眼睛八个脚趾(外星人被祭奠)为什么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连爱因斯坦都发现障碍物后面的神学家王下七武海实力排名,新老王下七武海谁堪称第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