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时间:2024-06-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山海经详注(插图本)》于2019年5月推出。

照例,在签收送审样书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昭告天下此书出版。

在家乡某初中教语文的表妹很快留言:这是阿长的《山海经》吗?我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于是弱弱地问了句:阿长是谁?打错字了?表妹暴汗:你不知道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啊!后缀一个不便描述的表情。

此事竟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每每想写一篇软文时,都不由得想起阿长。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现在的语文课本对90年代上中学的我还真是陌生

那么,阿长是谁呢?

原来,阿长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长妈妈(假装记起,做恍然大悟状)。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见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阿长与〈山海经〉》。

下引此文者不逐一标记)

少年鲁迅对阿长的态度起初不算友好,既讨厌她的切切察察,又不耐烦她爱讲各种烦琐的规矩,而最耿耿于怀的,是她谋害了自己的隐鼠,当然,在听了她讲的长毛的故事后,也曾对她产生空前的敬意,直到阿长将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本《山海经》交给他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不得不说,鲁迅对《山海经》,自少年时代起就印象深刻,乃至在其后来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纲要》中也屡屡提及,谓其盖古之巫书,盖以记神事。

少年鲁迅对《山海经》的执念如此之深,将其视作最为心爱的宝书,主要是因为里面记载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如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且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拥有伟大的神力的阿长满足了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

少年,你呢?有画的三哼经,到手了吗?

在新学期,我们向你郑重推荐这本《山海经详注(插图本)》,希望通过注释和配图形式,与你一起轻松读懂《山海经》,走进那个遥远、陌生且非常有趣的世界。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我们的推荐理由如下:

一、本书虽为详注,但不烦琐。

注释之详,表现有二:其一,对一些重点问题旁征博引,力求讲得透彻。

其二,对一些需要翻查字典才能认识的疑难字词加以注音或释义,简明扼要,力求避免读者查阅字典之劳。

二、本书配有418幅插图。

这些插图,均是清代汪绂手绘。

汪绂既工于绘画,又是《山海经》研究专家,他撰著的《山海经存》,在历史上很有名气。

双重身份,确保了插图线条流畅,形态逼真,不仅提高了详注颜值,而且能够直观呈现文字所述内容,方便阅读。

另外,书前编制有详细的插图目录,方便查询。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山海经详注》内页图

三、书后附有详细的名词索引,为读者按图索骥、定位感兴趣内容提供精准导航。

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接下来,我们就以《阿长与〈山海经〉》中描述的几种神、兽为例,近距离认识一下这本《山海经详注(插图本)》。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山海经》相关段落

1. 人面的兽

具备人面兽身这个要素的动物,在《山海经》中非常之多,各山之神多是如此,如卷二《西山经》所记西山十神: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

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

(《详注》第78页)

汪绂绘图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又如卷五《中山经》所记中山神:

凡济山经之首自辉诸之山至于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

其神皆人面而鸟身,祠用毛,用一吉玉,投而不糈。

(《详注》第246页)

绘图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人面兽身是《山海经》中最常见的形象之一,其他如兽面人身、人面人身而有局部兽类特征、兽面兽身而有局部人类特征等形象也非常多,但与人类特征完全相符者则非常少见,可以说,这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对现实存在物的一种大胆拼接组合,当下看来仍张力十足,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由此可以想见先民的想象力是何等丰富与奇特。

这无疑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九头的蛇

九头的蛇,分别见于卷八《海外北经》和卷十七《大荒北经》。

卷八载: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

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

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

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

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

台在其东。

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详注》第408页)

卷十七载:

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

……禹堙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是因以为台。

在昆仑之北。

(《详注》第596页)

不难看出,所谓相柳氏、相繇,名虽不同,实则一人。

汪绂所绘形象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在《山海经》中,九头神、兽除相柳氏外,尚有其他,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即称:神九首者,相柳之外,九凤九首,木夫九首。

3. 袋子似的帝江

帝江之名,见于卷二《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

多金、玉,有青雄黄。

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详注》第109页)

绘图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此图与文字描述非常契合,但与鲁迅所载袋子似有些距离,盖袋子即指文中黄囊。

关于帝江,郭璞注称:夫形无全者则神自然灵照,精无见者则闇与理会,其帝江之谓乎?庄生所云中央之帝混沌,为儵忽所凿七窍而死者,盖假此以寓言也。

浑沌凿七窍事,见《庄子·应帝王》,最早为《山海经》作注的郭璞认为,这则寓言是以《山海经》著录的帝江为原型的。

帝江,又称帝鸿,毕沅《山海经新校正》云:‘江’读如‘鸿’,《春秋传》(文十八年)云:‘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

’是此云‘帝江’,犹言帝江氏之子也。

而袁珂《山海经校注》据《左传》相关记载,认为此经帝江即帝鸿,亦即黄帝也。

是毕沅以帝江为黄帝之子,而袁珂则径以为即黄帝。

(见《详注》第109—110页)

4.一脚的牛

在《山海经》中,既有一脚的牛,又有一角的牛,虽仅一字之差,但不可同日而语。

一脚的牛见于卷十四《大荒东经》: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详注》第530页)

绘图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后世夔鼓一名,即由此得来。

这在不少文献中均有记载,如薛综《东京赋注》夔如龙,有角,鳞甲光如日月,《博物志》夔形如鼓而知礼,《玄览》山之精名曰夔,状如鼓,一足而行。

以名呼之,可使取虎豹,《事物绀珠》灵夔生东海,似牛,苍身一足,无角,出入必有风雨,不同文献所记,或似牛,或似龙,或似鼓,说法不一。

一角的牛见于卷十《海内南经》:

兕,在舜葬东,湘水南 ,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详注》第442页)

此条之下,汪绂未加绘图,但根据此处记载,可知一角之牛为兕,而兕之名又见于卷一《南山经》: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

……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详注》第33页)

绘图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兕,郭璞认为似水牛,青色一角,重三千斤,其皮可充武备,其角可助文德。

关于其体重,郝懿行认为郭璞三千斤之说过于夸张,三字当为衍文,其重实为千斤。

读至此,熟悉《西游记》的读者,应该会联想到孙悟空取经路上遇到的一个极其难缠的对手独角大王,即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吧。

这应该就是它的原型了。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独角大王

5.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

刑天,又作形天,有时也写作形夭,见于卷七《海外西经》: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详注》第389页)

绘图如下: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刑天,《淮南子》中亦有记载,即所谓西方有形残之尸。

相传曾与黄帝争夺帝位,失败后被斩首,于是脐口乳目,仍挥干戚(即刀斧),虽化不服。

刑天,在以远古神话为素材的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但名存而实亡,已经很难复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这一原始形象了。

以上,我们结合《山海经详注(插图本)》一书,谈了一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所涉及的五种形象,想必读者对该书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们给你做出来了,如果喜欢,就买来一读吧!

《山海经》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长啥样?这本书还原了

点了解更多直达购买页面

《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山海经详注》(插图本)

栾保群 译注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8511

66.00元

《山海经》共计18卷,其中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

该书记载了大量关于地理山川、古动植物、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先民丰富奇特的想象力,非常值得一读。

此次推出的《山海经详注(插图本)》,结合郭璞、吴任臣、郝懿行、袁珂等多家注释,对《山海经》一书加以详细注释,内容深入浅出。

为了便于读者更加直观理解文字所述的内容,特将清人汪绂于《山海经存》中手绘的418幅图片移植于相应位置。

另外,书后编制了详细的名词索引,有助于读者快速定位感兴趣内容。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身世是否牵扯秦国丞相吕不韦

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下的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秦始皇在中国一直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中,在中国民间也是残忍的化身,是无情的代名词。但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从他13岁继承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开始,直到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时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之内,便迅速地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局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气魄,并非一般的帝王所能与之相比,所以,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看来,秦始皇完全可以和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然而,正像许多对中国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喜欢留下一些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后世的人们去琢磨一样,秦始皇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可以说,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谜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遗留的许多谜团已经被历史学家们拆解,但是对于私生子的问题,却是一个两千年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破解的难题。 秦始皇究竟是纯正的皇室血脉(是否是庄襄王嬴之子),还是丞相和的私生子,是一个困扰了中国历史学家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难题。在《吕不韦列传》里对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吕不韦是当时阳翟的一个大富商,搞贩卖发了财,迅速成为当时在全国少数几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之一。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嬴子楚身上,企图借助他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嬴子楚本来对于皇位继承之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心,但是在听到吕不韦的计划之后,顿时对他,声称只要吕不韦帮助自己继承王位,他必将拜吕为相。在得到嬴子楚的承诺之后,吕不韦遂出资千金,为其设计,并将自己原本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送与庄襄王。最后,在吕不韦的努力下,正为没有儿子而苦恼的终于同意收嬴子楚为义子,从而为嬴子楚继承王位铺平了道路。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但是,做了几十年太子的安国君在位没几天便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史称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称王之后,庄襄王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拜吕不韦为相,封赵姬为皇后。自此,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之所以秦始皇系吕不韦私生子在后世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受以上这段文字所影响。可令后世史学家不解的是,同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的《战国策》却并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这段记载。这在史学界产生了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喜采个人隐私,既然不载这件事,显然是当时没有这种传闻;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本身并非正规史料,其可信度自然无法与《史记》相比,所以应按《史记》的记载来认定秦始皇的身世;还有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大期而生”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基点来论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私生子。看来,秦始皇身世之谜要想得以彻底解开,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万历帝王北斗七星葬式解析

为自己营造的陵墓固然是辉煌无双,他们下葬的姿势更是别有讲究。从夏商周开始,不同文化系统的氏族就有着独特的葬式,在已经发掘的古墓葬里,有仰卧、屈肢、双手胸前交叉等多种葬式,葬式是辨别墓主的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到现在开的明墓并不多,皇帝陵墓只有皇帝的定陵被打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有48年的时间。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材中没有一般的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除了揭秘了墓中并无传说中的重重机关,同时出土了大量明朝晚期最精美的宝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位主人下葬的姿势。他们的姿势很是特别,在现在所发掘的古代墓葬中是的,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被称为“北斗七星”式的葬式。 这神奇的“北斗七星”葬式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据材料说,出土的万历皇帝棺材里,万历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骼,但是还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姿势。他的身体头朝西、脚朝东,整体是仰卧在棺材里的棉被上,但是四肢的位置很有特色。头是仰面朝天,但头顶有些微向右偏;右胳膊向上弯曲着,右手放在脸旁边,扶着自己的面颊;左胳膊向下弯曲,左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位置,还拿着一串念珠。两只腿也各不相同,左腿正常伸直,右腿却向外弯曲,两只脚各向外。两位合葬的和孝端皇后的葬式也不是一般的仰卧。孝靖皇后和万历皇帝类似,下肢弯曲,左臂弯曲下垂,手扶在腰上,右臂向上弯曲,手在头旁边。孝端皇后左臂与孝靖皇后一样,右臂却垂直向下,两只脚交叠在一起。 网络配图 按理来讲,他们下葬的姿势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在尸体入棺之后的运送过程中出现颠簸,导致了最后出现姿势的差异。据记载,从紫禁城到定陵一路上,路途遥远,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棺材的一角也曾掉到地上,这样出现姿势的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孝靖皇后的姿势应该是本来的姿势,整体看来,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态。 这个奇怪的姿势到底为什么出现在的身上呢?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常见的星座,斗柄指向北极星,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很多中国古代的风水、天象,都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甚至每颗星都被赋予了名称,斗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柄是玉衡、开阳、摇光,几颗星的方位及运行对于古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北斗七星被赋予了政治上的意义。古人认为,皇帝的居处正对着天上的紫微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而北斗七星在星宿理论中是属于紫微星垣的,也就是人间帝王在天上的对应物,他们在天上就住在北斗星附近。所以,他们要以北斗七星的形制下葬,就更易于他们走到极星天边,为死后去向天上的帝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土的帝王墓葬来看,只有定陵万历皇帝的葬式是这样的,其他却都并未如此。这也许是因为明朝皇帝格外重视这一点,所葬的明孝陵虽然没有开掘地宫,但是从地上建筑来看,并不是像一般的陵园呈笔直左右对称的,而是弯弯曲曲,不成直线。这一方面是顺从梅花山的地形,因地制宜,更重要的则是陵园神道也是形似北斗七星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帝里也是唯一的。从明孝陵的神道可以看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格外重视北斗七星的形制,把自己的墓道建成弯曲状,那么万历皇帝作为他的子孙,以北斗七星的葬式下葬,也就不足为怪了。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开启的明帝陵,一般认为,其他明朝皇帝的葬式也都应该与他一样,呈北斗七星状。 网络配图 在万历皇帝统治明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昏庸腐朽不理朝政,明王朝渐渐走向衰败腐朽,直至无药可救。而他却没有体会到亡国的苦果,仍是安然入土了他之前为自己营造的地下宫殿,以北斗七星的葬式长眠在定陵地宫中。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他断送的,他却享乐一生;继位的皇帝努力想要励精图治,试图阔斧地改革,拯救这个王朝,但是病入膏肓的明王朝已经无法治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躺在定陵里的万历皇帝,不知道是否会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未解之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