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时间:2024-07-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03:49

探访法老的国度,上博古埃及大展开展在即。

03:49

7月19日,上海博物馆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将正式开展。

随着开幕时间临近,今天,已完成布展工作的展览第一版块法老的国度率先向媒体开放,揭开其神秘面纱。

法老的国度也是三个版块中展览规模最大的一个版块,展出文物300余件,涉及史前彩陶,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纸莎草,彩绘木棺等,堪称是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

古埃及展览被认为是难度系数最高的展览项目之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坦言,展览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开幕,经历了426天,中方和埃方的工作团队超过800人为此在幕后付出艰辛的工作,才办成了这一展览。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伊奥尼特女神坐像。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复活的奥赛里斯像

古埃及的众神、法老初亮相

《法老的国度》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概览,以创世神话为起点,从对神的信仰、王权的发展、贵族的生活、工匠的生活、来世信仰这几个部分展开,希望给观众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古埃及文明知识的普及。

该版块也是三个版块中展览规模最大的一个版块,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展出文物300余件,展品涉及史前彩陶,太阳神,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彩绘木棺,纸莎草《亡灵书》等。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 美内普塔站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16日下午,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南门外,此次展览唯一一件室外展品—— 高2.4米的美内普塔站像已经矗立,迎接着博物馆的四方来客。

来来往往的观众也不禁对其投以好奇的目光。

这尊法老站像是埃及卢克索博物馆的藏品。

由黑色花岗岩雕刻而成,高大庄严,五官清晰可见,肌肉线条流畅明显,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古埃及工匠精湛的技艺。

据此次展览首席策展人颜海英介绍,美内普塔是第十九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约60岁才继任为法老。

虽然在位时这位法老早已是年过花甲,但雕像依然把他刻画成了一个青壮年法老的样子,力图展示国王最为理想的形象。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进入馆内,一楼大堂遍布古埃及元素。

法老的国度展厅采用沉浸式展厅设计 ,逼真复刻了古埃及哈布神庙的廊柱场景。

廊柱与廊柱之间,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拉美西斯二世像、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跪像等悉数亮相。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展览现场 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

拉蒙涅姆赫特三世像长着一张愁苦脸。

据首席策展人颜海英介绍,这大概是中王国时期国王的典型面孔,呈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面容。

并不是说中王国时期的国王真的长这样,而是这是他们有意打造出来的一种国王形象,可能因为中王国时期是在经历长久分裂之后的统一,那时期的王权没有古王国时期神秘的光环了。

埃及的雕像有这样一个特点,它有50%是写实的,但是另外的一部分是标准化的,比如他的面孔感觉写实,但实际上他的身体也是那种千篇一律的模式。

颜海英说。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拉美西斯二世半身像

拉美西斯二世可能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有名的国王。

旁边展出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半身像由花岗岩雕刻而成,神情庄重,头戴佩有王室蛇标头的王巾,戴假发,赤裸上身,正对前方。

雕像的五官刻画清晰,肌肉线条流畅,面部鼻子处略有损坏,左右肩膀处各有一个王名圈。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历史上世俗意义上最成功的法老,他活到90多岁,在位67年,生了100多个孩子。

他在位期间还跟赫梯开战,双方打成平手。

后来签订了一个和平条约,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平等意义的和平条约。

他如此之成功,因此后世很多国王都喜欢沿用他的名字叫拉美西斯。

颜海英说。

体现两个古老文明间的对话

我们策划这个展览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想给大家系统地介绍古埃及文明。

第二就是中国视角,第三就是特别强调跟埃及的文明互鉴。

颜海英说。

其中萨卡拉的秘密这一版块尤其能够体现文明互鉴视角,而第一次将中国的文物和埃及的文物一起展出,也真正体现了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的对话。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埃及石碑拓片。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比如法老的国度版块,在介绍古埃及的文人生活部分,展出了上博馆藏的清朝官员端方的古埃及石碑拓片。

端方去埃及的时候买了很多埃及的石碑、彩绘木棺,他把这些石碑都做了拓片,并且在拓片上题字,把玩,说明清朝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对埃及感兴趣,而且上手去收藏,并把它做成拓片把玩,在拓片的基础之上,还模仿古埃及的字和画进行创作。

我觉得这确实是同类文明之间一种不由自主的吸引,他们当时看古埃及文明的时候并不是带着猎奇,而是带着一种欣赏去收藏和研究。

颜海英说。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展览现场 石灰岩彩绘碑

一边是古埃及的书吏,一边是我们清朝的金史学家把玩和研究的物件,将这些展品摆放在一起,相映成趣,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因为古文明之间通过这种比较研究,能够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同样加深对自己的理解。

颜海英说,把文明互鉴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得更扎实更有意义。

呈现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

对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

此次展览在永恒回归来世信仰单元,聚焦的是最神秘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古埃及墓葬文化,呈现了木乃伊彩棺,埃及人的灵魂观念等。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佩德阿蒙的彩绘人形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在埃及,法老的墓室建造得比较精美,能很典型地表达埃及人的来世想象,他们相信人死之后就融入到宇宙当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颜海英介绍说,展览为了营造这种气氛,在展厅中央复原了帝王谷拉美西斯五世、六世墓室天顶的图像,图像上描绘的是一幅星空图,有天空女神,日月星辰……埃及人相信墓是永久的居所,人死后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宇宙里生活, 死者的灵魂在宇宙当中永存。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阿蒙纽特纳赫特彩绘人形内棺。

(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底下的彩棺则是在尼罗河西岸帝王谷附近一个21王朝的窖藏墓中出土的。

在这个窖藏墓里边发现了153个这种类型的木棺,这些棺的主人都是阿蒙神庙的祭司,因此埃及人给这个墓起了个名字叫祭司之门。

这种黄色人形棺的底色是黄色的,棺上的装饰特别繁复特别密集,内容主要是亡灵书的内容。

这批木棺现在分别收藏在全球17个博物馆,集中在埃及和欧美的博物馆,埃及本土保存得最多。

展厅里展出的这件是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的收藏,也是保存特别完好和精美的一件。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2024年7月16日,上海博物馆,法老的国度展厅,木乃伊肖像(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摄)

这一单元还展出了阿蒙祭司的墓葬纸草、镀金木乃伊装饰布、木乃伊肖像画等。

此次展出的女孩木乃伊肖像尤为精美,其制作手法及艺术风格与埃及传统迥异,人物外貌特征、服饰等多是希腊或罗马式的,呈现出写实主义的画风。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黄金宽项圈

堪称难度系数最高的展览项目

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博此番能办成这个古埃及文明大展,实属不易。

中国展览界,甚至国际的展览界,难度系数最高的项目非埃及莫属。

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了,埃及展很少,很难举办的原因。

一方面是经费高,可以让绝大部分的博物馆知难而退;一方面,埃及展览项目的运营通常垄断在美国或德国极少数经营团队中,他们的要价及配套设施更贵,几乎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另一方面,欧美博物馆在近年的展览推出中,很少将其埃及文物收藏出借,因担心有国际舆论及被埃及政府追讨的风险。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两女神黄金挂坠

上博金字塔之巅先睹为快:古埃及众神、法老亮相

带翼圣甲虫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坦言,展览从一开始策划到现在开幕,经历了426天,中方和埃方的工作团队超过800多人为此在幕后付出艰辛的工作,才让这个万众期待的古埃及文明大展在这个盛夏与观众见面,也凸显了两个文明古国的后代,对我们过去灿烂文明的一种新的审视与认知。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身世是否牵扯秦国丞相吕不韦

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统治下的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尽管秦始皇在中国一直以一个暴君的形象存在于史书中,在中国民间也是残忍的化身,是无情的代名词。但是西方的历史学家们却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从他13岁继承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亲政开始,直到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诸侯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时止,在短短的十七年之内,便迅速地结束了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之局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这种气魄,并非一般的帝王所能与之相比,所以,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们看来,秦始皇完全可以和法国的拿破仑相提并论。然而,正像许多对中国历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喜欢留下一些难以解开的谜团让后世的人们去琢磨一样,秦始皇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难以解开的谜团,可以说,秦始皇给后世留下的谜团,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多。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秦始皇遗留的许多谜团已经被历史学家们拆解,但是对于私生子的问题,却是一个两千年以来史学界一直无法破解的难题。 秦始皇究竟是纯正的皇室血脉(是否是庄襄王嬴之子),还是丞相和的私生子,是一个困扰了中国历史学家们长达两千多年的难题。在《吕不韦列传》里对秦始皇的身世问题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吕不韦是当时阳翟的一个大富商,搞贩卖发了财,迅速成为当时在全国少数几个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之一。但是,在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之后,吕不韦并不满足,他认为,要想永保子孙后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只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方可做到,于是他准备利用这些财富进行政治投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当时在楚国为质、很不得志的秦昭王的嬴子楚。凭借着商人特有的直觉,吕不韦认为此人是一可居之奇货,于是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嬴子楚身上,企图借助他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嬴子楚本来对于皇位继承之事已经彻底失去了心,但是在听到吕不韦的计划之后,顿时对他,声称只要吕不韦帮助自己继承王位,他必将拜吕为相。在得到嬴子楚的承诺之后,吕不韦遂出资千金,为其设计,并将自己原本已经怀有身孕的赵姬送与庄襄王。最后,在吕不韦的努力下,正为没有儿子而苦恼的终于同意收嬴子楚为义子,从而为嬴子楚继承王位铺平了道路。秦昭王死后,安国君即位,子楚被立为太子。但是,做了几十年太子的安国君在位没几天便死了,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国的王位,史称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称王之后,庄襄王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拜吕不韦为相,封赵姬为皇后。自此,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心中的理想。 之所以秦始皇系吕不韦私生子在后世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受以上这段文字所影响。可令后世史学家不解的是,同为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的《战国策》却并没有吕不韦献赵姬的这段记载。这在史学界产生了争论: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喜采个人隐私,既然不载这件事,显然是当时没有这种传闻;有的学者认为,《战国策》本身并非正规史料,其可信度自然无法与《史记》相比,所以应按《史记》的记载来认定秦始皇的身世;还有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大期而生”这句话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此为基点来论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私生子。看来,秦始皇身世之谜要想得以彻底解开,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未解之谜是怎么回事?万历帝王北斗七星葬式解析

为自己营造的陵墓固然是辉煌无双,他们下葬的姿势更是别有讲究。从夏商周开始,不同文化系统的氏族就有着独特的葬式,在已经发掘的古墓葬里,有仰卧、屈肢、双手胸前交叉等多种葬式,葬式是辨别墓主的属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到现在开的明墓并不多,皇帝陵墓只有皇帝的定陵被打开,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足有48年的时间。定陵地宫的挖掘震惊世人,打开万历的棺木,却发现他在棺材中没有一般的仰面而卧,而是呈“北斗七星”的姿势。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地宫被打开,除了揭秘了墓中并无传说中的重重机关,同时出土了大量明朝晚期最精美的宝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几位主人下葬的姿势。他们的姿势很是特别,在现在所发掘的古代墓葬中是的,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被称为“北斗七星”式的葬式。 这神奇的“北斗七星”葬式具体是什么样子呢?据材料说,出土的万历皇帝棺材里,万历的尸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骼,但是还能清楚地看到他的姿势。他的身体头朝西、脚朝东,整体是仰卧在棺材里的棉被上,但是四肢的位置很有特色。头是仰面朝天,但头顶有些微向右偏;右胳膊向上弯曲着,右手放在脸旁边,扶着自己的面颊;左胳膊向下弯曲,左手放在自己的小腹位置,还拿着一串念珠。两只腿也各不相同,左腿正常伸直,右腿却向外弯曲,两只脚各向外。两位合葬的和孝端皇后的葬式也不是一般的仰卧。孝靖皇后和万历皇帝类似,下肢弯曲,左臂弯曲下垂,手扶在腰上,右臂向上弯曲,手在头旁边。孝端皇后左臂与孝靖皇后一样,右臂却垂直向下,两只脚交叠在一起。 网络配图 按理来讲,他们下葬的姿势应该是一样的,可能是因为在尸体入棺之后的运送过程中出现颠簸,导致了最后出现姿势的差异。据记载,从紫禁城到定陵一路上,路途遥远,抬棺材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棺材的一角也曾掉到地上,这样出现姿势的不同也就不足为怪了。孝靖皇后的姿势应该是本来的姿势,整体看来,她的整个身体就像是天上北斗七星的形态。 这个奇怪的姿势到底为什么出现在的身上呢?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常见的星座,斗柄指向北极星,历来为国人所重视。很多中国古代的风水、天象,都是与北斗七星密切相关的,甚至每颗星都被赋予了名称,斗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斗柄是玉衡、开阳、摇光,几颗星的方位及运行对于古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北斗七星被赋予了政治上的意义。古人认为,皇帝的居处正对着天上的紫微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清两代的皇宫被称为“紫禁城”的原因,而北斗七星在星宿理论中是属于紫微星垣的,也就是人间帝王在天上的对应物,他们在天上就住在北斗星附近。所以,他们要以北斗七星的形制下葬,就更易于他们走到极星天边,为死后去向天上的帝所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出土的帝王墓葬来看,只有定陵万历皇帝的葬式是这样的,其他却都并未如此。这也许是因为明朝皇帝格外重视这一点,所葬的明孝陵虽然没有开掘地宫,但是从地上建筑来看,并不是像一般的陵园呈笔直左右对称的,而是弯弯曲曲,不成直线。这一方面是顺从梅花山的地形,因地制宜,更重要的则是陵园神道也是形似北斗七星的样子,这在中国的帝里也是唯一的。从明孝陵的神道可以看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格外重视北斗七星的形制,把自己的墓道建成弯曲状,那么万历皇帝作为他的子孙,以北斗七星的葬式下葬,也就不足为怪了。定陵是唯一一座被开启的明帝陵,一般认为,其他明朝皇帝的葬式也都应该与他一样,呈北斗七星状。 网络配图 在万历皇帝统治明朝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昏庸腐朽不理朝政,明王朝渐渐走向衰败腐朽,直至无药可救。而他却没有体会到亡国的苦果,仍是安然入土了他之前为自己营造的地下宫殿,以北斗七星的葬式长眠在定陵地宫中。大明王朝可以说是他断送的,他却享乐一生;继位的皇帝努力想要励精图治,试图阔斧地改革,拯救这个王朝,但是病入膏肓的明王朝已经无法治愈,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躺在定陵里的万历皇帝,不知道是否会不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未解之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