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知识

肥胖与代谢紊乱息息相关想减肥要先养好代谢

时间:2024-09-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提起肥胖,人们优先想到的是“吃得多,动得少”,却忽略了它与代谢差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肥胖是代谢变差的典型表现之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认同——减肥的尽头是养好代谢。

 肥胖与代谢紊乱息息相关想减肥要先养好代谢

一、代谢不好可能引发哪些病

代谢就是人们食用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被机体吸收营养物质,去除糟粕的过程。

1、代谢病

营养物质吸收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不能充分排出体外,或超过体外排泄能力堆积在体内,给身体带来不适。

常见的代谢病主要由糖代谢、脂肪代谢、嘌呤代谢等问题所致,如糖尿病、低血糖、高脂血症、痛风、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病、坏血病和骨质疏松症等。

2、代谢综合征

它是一组风险因素,并非单独某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腹型肥胖或体重超重、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中肥胖是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表现之一,代谢综合征一旦出现,预示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

二、饮食改变3点慢慢养好代谢

对于体重健康的人来说,养好代谢也至关重要,建议在饮食上做到“一低两高”。

1、血糖反应低

盲目节食导致掉秤的主要原因是肌肉量少了,脂肪反而更多囤积在腹部和内脏,这种现象被称为「代谢损伤」。

减少血糖波动有助于避免这个问题:吃了土豆、红薯、山药等就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白面包、白米饭、白馒头等精白主食,占比最好不超过主食的1/2,超重肥胖的人最好不超过1/3,其余用全谷杂豆代替,比如糙米、燕麦、红豆、绿豆等;进餐时,吃一小口主食,搭配一口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再来两三口蔬菜,这样既不会造成血糖过高,也不会过低;水果宜少量多次食用,每天半斤左右;过多的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要吃少油烹调的菜肴,远离煎炸油腻食物。

2、蛋白质摄入量高

很多人害怕长胖,不敢吃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其实蛋白质摄入不足更容易长胖,蛋白质与肌肉量直接相关,如果长期缺乏,身体中的蛋白质代谢就会出现“负氮平衡”(指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量低于消耗的蛋白质量),容易形成“易胖难瘦”的体质。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人每日吃适量主食(男性6两以上,女性5两以上),喝300~500克牛奶或等量的酸奶,摄入120~200克动物性食物(包括一个鸡蛋),吃25~35克大豆和坚果类,就能补足每日所需的蛋白质。

需要提醒的是,将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平均分到三餐里,蛋白质的利用率最高,更有助长肌肉。

早餐可以选奶制品、蛋类、大豆制品等;午餐和晚餐可以吃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大豆制品等;加餐则可以选奶类、坚果类等。

3、植物化学物摄入量高

植物化学物包括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叶绿素、叶黄素、玉米黄素、皂苷、植酸及植物固醇等,除了能抗炎、调节免疫力,还有助代谢健康,调节血糖、血脂。

一般来说,颜色越深的食物,植物化学物含量越高。

南瓜、胡萝卜、橘子等橙黄色食物富含类胡萝卜素;紫甘蓝、蓝莓、桑葚等紫色食物富含花青素;番茄、圣女果等红色食物富含番茄红素;香菜、菠菜、小白菜、空心菜等绿叶菜富含叶绿素,建议成人每天吃够1斤蔬菜、半斤水果,其中深色果蔬占一半以上。

温馨提示:代谢健康是身体在维持正常功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能量代谢、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肥胖是一种代谢紊乱,且紊乱的信号会随着血液游走全身,干扰每一个细胞,进而对全身器官造成危害,人一旦出现肥胖问题,意味着代谢早已不堪重负,在同样能量摄入的情况下,代谢决定了吃下去的食物将变成脂肪还是肌肉,好的代谢模式不仅能高效控制体重,还能减少内脏脂肪、保持肌肉、降低炎症反应。

因肥胖差点被换掉的帝王 走路时竟要两人搀扶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历史上因肥胖差点丢掉皇位的老实人:明仁宗

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 ,是永乐朱棣的大儿子。他的皇帝生涯恐怕是历代帝王中最窝囊的。老爸健在的时候,不受老爸喜爱,又受两个弟弟汉王高煦、赵王高燧的挤兑,继承权几乎不保。 好不容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做了二十二年皇帝的老爸驾崩,四十七岁的他终于继承了皇位,龙椅还没有坐热,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终明一代,他当皇帝的日子,仅仅比后来才坐了一个多月龙椅的时间长一些。网络配图 朱棣不喜欢大儿子高炽,一个原因大概是他太老实仁厚,说得损一点,就是有点懦弱。没有他爷爷、他爸爸那种英武之气,不像个君临天下、让臣民战战兢兢的君主。 第二则是因为身体不好,患了严重的肥胖症,走路很不方便,必须要两个人搀扶。他的爷爷和爸爸,江山都是马上得来的,朱棣自己上马能开弓,下马能治国,没办法喜欢这样的接班人。 更可怕的是,这窝囊的老大却有了两个能干而不安分的弟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老爸兴兵南下,和建文帝夺江山时,身先士卒带领军队做先锋,直逼南京,功劳赫赫。在这场战争中,有一次朱棣对自己喜爱的二儿子许诺,你大哥身体不好,你好好干,江山迟早是你的。 高炽最终能入承大宝,一是嫡长继承制对朱棣的约束;二是因为他娶了个好老婆,生了个好儿子,朱棣喜欢仁宗的长子。 高炽的皇后也有的、朱棣的徐皇后之风,见识远大而乖巧伶俐,是个不折不扣的贤内助,用古代命书的说法,有“旺夫命”。 《明通鉴》记载,张氏自从嫁给仁宗后,很得成祖和仁孝皇后这对公婆的喜爱。明仁宗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多次被汉王、赵王两位弟弟挑拨离间,又因身体肥胖,不能骑马射箭。 很生气,命令减少太子在宫中的膳食,太子几次险些被换,然后最终能被保全,据说是因为张皇后的缘故。——婆媳关系是大家庭第一大难题,这张皇后能让婆婆开心,凭这点就知道她不是。明朝和一样,外戚很难干政,而且多贤后。 老爸给仁宗规定的减肥计划没见什么成效,你想想,人到中年再减肥何其难也,减肥无非是个姿态,做给老爸看看。高炽当了皇帝后,虽然因为封建礼法,不能公开对老爸有非议,心里恐怕腹诽不少。 由于他一生都活在老爸的阴影下,对老爸喜欢的长孙——自己的大儿子朱瞻基,大概有点怨屋及乌的因素在里面,反而不喜欢,自己喜欢被封为襄王的第五子。 朱棣生前,一再显示他立高炽为太子是因为自己喜欢长孙,而且明确向臣民表明他的态度,将来继承高炽皇位的,只能是长孙瞻基。——这种隔代指定继承人的行为,剥夺了仁宗自己选择继承人的权力,对他自尊的伤害可想而知。网络配图 史载,朱棣数次出征,都带着皇太孙瞻基。永乐十二年(1414年),“庚寅,车驾发北京,皇太孙从”,“上语诸侍臣曰:‘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 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对的培养远比对儿子用心。 因为沾儿子的光才当上皇帝的仁宗,对儿子有种莫名其妙的嫉妒可以理解。可是,后世有人断言如果仁宗再多当几年皇帝,可能会废除太子,我认为纯属臆猜。 仁宗对儿子感觉不爽是一回事,可废除长子继承权再选另外儿子继位又是一回事。因为前者是个人的感情,后者涉及整个朝廷政局和大明江山,涉及自己身后的评价,朱高炽不会这样冒险。 在父皇在世时,他在几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惊无险,证明他是个老实人,但毫不糊涂,做事极有主见,且“忍”的功夫一流,关键时刻形势非常理智。 朱棣带领二儿子挥师南下时,建文帝的部队搞了个“”,派奇兵直捣燕王的都城北平,而燕王大军在外,如果贸然班师来救,得胜之势将功亏一篑。 朱高炽这时不顾自己多病肥胖的身子,带领老弱将士坚守北平城,自己冒着弓矢上城督阵,激励将士,南军终于无功而返。他这保护根据地的功劳成为日后得到继承权的重要砝码之一。 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住在自己的老窝北京城,让朱高炽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监国。他怀疑太子有什么不轨的行为,命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监视太子的行为,并叮嘱他说:“人言东宫多失德,汝至京师,可多留数日,试观何如,密奏来!奏字须大,晚至即欲观也。” 这老皇帝对太子已经有倾向性意见,一般的办事人员会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轨”言行。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网络配图 这老实人最聪明之处是认清了父亲的为人和自己的处境。面对永乐帝这样文武兼备而又阴险毒辣的父皇,耍小心眼能瞒过他?一味地去讨好也是下策。 只有以不变应万变,老老实实夹起尾巴做人,才是上策。他能最后熬到皇帝位置,和两个弟弟相比,笑到了最后,其制胜之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吾知尽子职而已,不知其他也。”有时候,这样的笨办法更管用。 仁宗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永乐帝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 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痛悼他在位时间太短。如果从个人的能力来说,他显然不属于有锋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汉武乃至他的祖父、父亲,相对平庸。 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尽量少地去命令臣民这样或那样。这样平庸的皇帝,带给百姓的福祉远甚于那些个人能力很强、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纣、、就是有能力而喜欢胡折腾的皇帝。所以,朱高炽的庙号为“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