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大将军费祎是如何死的?幕后黑手可能是哪位?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1
大将军是怎么死的?幕后黑手可能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按照惯例,蜀汉大将军费祎,在汉寿(受封汉寿亭侯中的汉寿便是此处)开办岁首大会,宴请众将和幕府僚属。

酒席正酣,很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没想到出现变乱。

左将军郭循,突然拔出佩剑,将大将军费祎杀害,之后郭循也被赶到的侍卫当场格杀。

费祎 费祎,是蜀汉四相之一,也是继诸葛亮和蒋琬之后,第三位蜀汉执政者。

他在位时,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积极发展农业。

但此公不愿擅开战端,只想保境安民,经常打压北伐的。

费祎执政期间,姜维多次计划率军北伐,打算联合西北的诸羌胡部落为羽翼,图谋陇西。

但费祎不准,每次调拨给姜维的兵力,不过一万多人,限制其力量,以防。

拔剑 费祎对归附投降的人才,非常信任,经常和他们亲近。

怃戎将军张嶷,看到费祎举动有些危险,便专门写信劝诫,并以东的大将、来歙被刺客谋害的故事举例,但费祎不为所动,最终被左将军郭循所害。

姜维 这个郭循,不是蜀汉当地人氏,也非荆州士族集团,而是曹魏凉州西平人。

姜维北伐时,郭循被俘虏,之后归降蜀汉,受封在蜀汉当上左将军。

而郭循被俘前,在曹魏的地位身份,。

曹魏的,在诏书中,称郭循为中郎将,而南朝刘宋的史学家,为《志》作注的裴松之,则认为郭循仅是“西州之男子耳”。

253年农历八月,郭循的“壮举”传到洛阳后,魏帝曹芳下诏,为表彰郭循舍生取义,深入虎穴的义举,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食邑千户,追谥为“威”。

其子承袭父亲爵位,并加拜为奉车都尉,赐银千鉼,绢千匹。

后主刘禅 更有趣的是,在曹芳的诏书上,将郭循的名字写作郭脩(郭修),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与其说郭循是奉命卧底蜀汉,蛰伏待机谋害刘禅、费祎,不如说是曹魏听闻“郭义士”的壮举后,事后往自己脸上贴金,否则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表彰英雄? 有人认为,郭循忍辱负重,蛰伏待机的目的,是为了伺机行刺刘禅。

刘禅虽然昏聩,但毕竟是君王,出入近侍环绕,难以下手。

姜维 于是郭循挑选更容易下手的费祎,当作“斩首作战”的新目标。

但费祎的才干,仅停留在治国上,军事上并无建树,曹魏也没有受到蜀汉很强的军事威胁,更何况费祎是蜀廷中的主和派,他被害对曹魏并无好处。

与其说郭循行刺费祎,是爱国忠君之举,但不如说,行刺之事,另有主谋。

诸葛亮 郭循被俘前,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250年被姜维俘虏后,三年内,从一名降将被升迁提拔为左将军。

左将军在汉末三国的职务地位并不低,、、、、、等人都曾担任过左将军。

郭循没有立下大功,却担任左将军,可见其升迁还是有人暗中提拔。

马超 而且,当初俘获郭循的人,正是被费祎打压的卫将军姜维。

姜维忠君体国,为人清廉,家中只有一妻,并无侧室,家中也无余财。

但姜维继承诸葛丞相的北伐遗志,同时代的曹魏名臣傅玄评价姜维:“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

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 费祎被害后,姜维对曹魏积极用兵,战绩颇丰。

三年后,姜维如愿以偿当上大将军,积极主持北伐大计。

刺客郭循是不是受姜维指使,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费祎倒下后,姜维才有机会上台主持北伐,姜维的确是“费祎遇刺”事件的最大获利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朝大将蓝玉是如何死的?他的死为什么会牵扯一万五千多人?

大将第一天被庭审,第二天就被处死,牵扯一万五千多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蓝玉在明朝初年,是一位著名的将领,功劳非常的大,陪征战全国。

华北到大漠,到西南,到西北,可以说全国范围内,都有他的足迹。

在他的带领下,明军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同时他本尊也取得了许多战功。

但是人都说物极必反啊,在洪武二十六年这一年的二月初八,有一位指挥使叫做蒋瓛,他干了一件事,告发蓝玉谋反。

朱元璋反应也很快啊,马上就拿下了蓝玉,而且还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廷审了他。

蓝玉对于“谋反”的罪名,当然是持否认态度的,而且还说出了一些人的名字,说这些人可以为我作证,我并没有谋反。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人最后被视为蓝玉的同伙,而且还受到了牵连。

当时有一位吏部尚书,叫做詹徽,他感觉牵扯的人那是越来越多,就向蓝玉喊话,“蓝玉,你要实话说,不能乱咬人。

”蓝玉听了之后,认为这个尚书态度太差了,也是,就说,詹徽就是我的同党!朱元璋一听,立马拿下了詹徽,詹徽被打入大牢。

但是朱元璋也并不是因为蓝玉一句话才要干掉詹徽,因为之前就已经对詹徽不满意了,蓝玉的这句话只不过为朱元璋找了一个机会而已。

第二天,他被满门抄斩。

而且在他家还搜出来了他和其他官员大量的来往信件。

之后,朱元璋下圣旨一道,只要信件中提到的人的名字,全部打入大牢。

之后,就进行了一番审讯,根据一些人的口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抓捕,三个月时间内,诛杀蓝玉同党15000多人,包括一公爵,两伯爵,十三侯爵。

之后,又写了一本《逆臣录》,记录了几千人的口供,但是却没有主犯蓝玉的口供。

很大的可能是蓝玉本人死不招供。

蓝玉第一天被庭审,第二天就被处死,这速度实在是非常的快。

洪武二十一年,他担任大将军一职,一共任职四年时间,在四年时间内,他可以说是东征西讨,不断的为大明做贡献,如果这个时候想要谋反,那时机再好不过了。

首先就是手下的人都是的好兄弟,大家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

然后就是地理位置很好,在西部边陲,或者是塞外,非常有利于发动政变。

但是他却根本就没有这样做,又怎么会在回到京城之后,选择造反呢?所以,这其实是一场冤案而已,蓝玉最后是被朱元璋所冤杀的。

有人认为,蓝玉之死,和他个人的言行举止有关,和他的性格有关。

他在作战方面非常的厉害,建过很多奇功,但是就性格这块来说,他比较的骄横,不怎么懂得收敛,下属则,肆意妄为。

这些也是他被杀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话又说会来,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谁能没些缺点呢?那就看朱元璋的态度了。

他能忍耐下,一切都好说,他要是不能忍,那神仙也救不了你。

然后还有冯胜,傅友德这些人,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最后还是被朱元璋所杀害了。

在发生的前一年的八月,朱元璋就有打算要干掉蓝玉了。

在那年的八月,他干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蓝玉的亲家,名字叫做叶升。

原因是因为这个叶升和十二年前的4大案其一的案有牵连。

六月份,川西地区的叛乱被平定,大明内部可以说是安定了下来。

在内忧外患这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后,蓝玉也就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了。

如果以蓝玉为主导,捏造一个他造反的事情,再牵连一些其他大明将领,就可以清楚掉这些人,为之后政治的稳定性做铺垫。

起先,为了解决相权和皇权的矛盾,干掉了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

之后,大将的权利越来越大,为了集中皇权,又干掉了众位大将,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大将苏建是如何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苏建,西汉杜陵人,生卒年无法考究,西汉著名的将军。

苏建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公元前127年,他以校尉的身份,跟随着当时的车骑将军出征攻打匈奴。

在卫青的指挥下,汉军,胜利不断。

苏建,也因为战功,慢慢地从校尉的位置上被提拔,被封为平陵候,食邑一千一百户,成为了一代赢家。

苏建的画像 公元前124年,西廷再次派兵攻打匈奴。

车骑将军卫青带领三万骑兵从高厥出发。

卫尉被任命为游击将军。

在这次战役中,汉军取得了大胜,歼灭了3000多人。

不过到了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123年,卫青再次出兵匈奴。

在这次战役中,苏建遇到了人生中的滑铁卢。

由于苏建和赵信军队合为一军,但赵信又在战斗时投降了匈奴。

这给苏建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匈奴几万人攻打苏建的几千人。

由于敌众我寡,苏建的军队。

只有他自己一个人逃了回来。

因为损失不小,所以要给苏建定罪。

但其他将领认为苏建虽然战败了,却有着不可反驳的现实原因。

这不是苏建的错。

卫青无奈之下,只能交给处罚。

苏建也被汉武帝所关押。

后来苏建出钱来赎罪,于是就免除了他的死罪,成为了一介平民。

后来苏建又被重新用,担任了代郡太守,最终苏建也死在了这个职位上。

由于在卫青手下,被卫青的光芒所掩盖,苏建的简介在史书中也是一笔带过。

但是作为西汉的军事将领,他为西汉王朝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建的评价 苏建作为西汉王朝的中等官员,对于他的事例,历史上描述也不多。

所以对于苏建的评价,也相对困难。

以下就是对于苏建的评价。

西汉军队 首先史学界承认的是苏建是一个军事家。

虽然在卫青的光芒下,苏建的军事指挥才能并没有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苏建的无能。

公元前123年,也就是汉武帝元朔六年,汉军再次出击匈奴。

但是由于赵信的出卖,苏建带领着几千汉军被匈奴几万人包围,双方兵力十分悬殊。

在这种情况下,苏建依然没有投降。

经过一天多的战斗,几千士兵损失殆尽。

在这种悲怆的情况下,苏建依然突出重围,只身回到了汉军大营。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苏建有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因为他知道,目前抗击匈奴形势一片大好,而自己却打了败仗,这样的结局,朝廷一定非常不满意。

肯定会治他的罪,甚至有性命之忧。

但是苏建还是回去接受处罚,这足可以看出他有强烈的民族情怀和爱国之心。

王夫之在其作品《宋论》中说,在武帝时期,像卫青苏建等这样的人,出生十分地卑微。

没有读过兵书,也没有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

他们用一腔热血,以鲜活的生命力和勇气,让北方的匈奴民族闻风丧胆,苏建等人的的威名,也在大漠中传开。

通过对于苏建的评价,我们可以知道,在那个年代里,像苏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苏建只是他们其中一个代表。

苏建在有限的一生里,为大汉王朝奉献了自己的全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