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简介:冉闵,汉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
冉闵为今人所广为知闻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亦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公元309年,乞活军活动在黎阳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赵帝国的战斗中被打败,冉闵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亲人都没于此役。
冉氏家族留下一个11岁的少年——冉瞻(按现在的标准还是一个孩子),冉瞻带领所部乞活余部继续与胡人英勇战斗。
公元310年,(此时是前赵的大将)攻打河内,勒见两军阵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长而勇悍,精于骑射,阵前临矢石不顾。
勒赞曰:“此儿壮健可嘉!”冉瞻众寡不敌,被俘。
石勒徒冉瞻及其部众于兰陵郡。
327年,冉瞻在和凶奴前赵的战斗中被斩于阵前。
冉瞻之子就是后来的冉闵。
冉闵除继承了父亲的勇猛外,还善于使用智谋。
后来《》的戏剧就是由他的事迹改编的。
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
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事(当时北方燕代之地,后赵镜内有内迁的丁零,乌恒,夫余等各族各部,时常有叛乱,外有慕容鲜卑常发兵寇边。
)冉闵在防卫后赵北方边界的战斗中缕立奇功(其间也有两次调到外地作战)。
公元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
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冉闵威震中原。
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
挟胜利之势,突袭各路胡军。
先后经历六场恶战。
(1)首战以汉骑三千夜破匈奴营,杀敌将数名,逐百里,斩匈奴首三万; (2)再战以五千汉骑大破胡骑七万; (3)三战以汉军七万加四万乞活义军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 (4)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 (5)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6)六战又有以步卒不足万人敌慕容鲜卑铁骑十四万不退反进竟十战十捷!! 几番大战,打出了汉家铁骑的威风,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
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匈奴、羌、氐等胡人势力被迫撤出中原。
石遵、石鉴、石琨、石宠、石蟠被灭三族,羯族的主力军被完全消灭。
至此,石虎的十四个儿子,两个被他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被斩于街市;全部死于非命。
石虎一生造孽无数,终于在子孙身上得到了报应。
公元352年。
冉闵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
独自带领1万人马(步兵为主)去争粮。
结果被鲜卑的14万大军(骑兵。
还有数万后续部队)包围。
在拼死突围的冉魏士兵掩护下,冉闵连杀三百余人,终于杀出包围圈,但那匹和冉闵一样勇猛的朱龙战马却因过度疲劳而倒下,冉闵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机械地和敌人拼命,掩护随军的其他重要官员撤离战场,一直杀到最后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闵后,献与国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闵:“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自称天子?”冉闵怒道:“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呼 !”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后送至龙城,斩于遏陉山。
冉闵死后,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虫大起,从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
慕容俊大惊,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闵为,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正载,决非杜撰)作者语:冉闵壮志未酬,天地为之大恸,可惜上天既然体恤冉闵的用心,为何不干脆赐他胜利的结局。
为何还要让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尽同胞的谩骂。
苍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时冉闵的英雄事迹才能在世间广为流传。
冉闵就义后,冉魏国的臣子绝望至极,悲天呼地。
纷纷守节自缢,少部分逃往东晋,无一投降前燕者。
冉魏几十万汉人不甘受辱,纷纷逃向江南,投奔东晋。
东晋军未能及时接应,使得几十万百姓中途受到截击,死亡殆尽。
晋将自杀谢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洪都保卫战简介是怎么回事?洪都保卫战的过程及影响如何
洪都保卫战,是一场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对阵双方为军和军,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经过 元朝末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部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胡美)献江南重镇龙兴(今江西南昌)城于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以其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大将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驻防洪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江南兵力空虚之隙,发兵号称60万,围攻洪都。守将朱文正按朱元璋坚壁挫锐的计谋,顽强坚守,抗击陈友谅军。当时,洪都的城墙被攻破多处,守军且战且筑,攻守双方踩着尸体作战,伤亡都很惨重。但朱文正发挥卓越的指挥才华,沉着应战,坚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陈军的有生力量,为朱元璋进行反攻赢得了时间。最终以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战役结束。 影响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事上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对元末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守城方由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指挥,其他主要参战将领还有邓愈、赵德胜等。 随机文章传中国青海湖惊现真龙,鱼鳞胡须惊呆考察专家揭秘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关系,区块链技术缔造出来疯狂的比特币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进化论误导了整个人类,人类史前文明发达/因为天灾断送远古文明揭秘雷利为什么不救艾斯,雷利不知情还是因为意志不同(死无遗憾)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一生无败绩吗?陈庆之简介
公元525年,四十二岁的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陈庆之奉命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后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不肯白白将徐州拱手让人,于是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领兵二万与陈庆之交战,从未打过仗的陈庆之竟以两千人马击溃敌军,本来此战应以胜利收尾的,只是主帅临阵投敌,还是让陈庆之深感无奈,他由此感到战场上世事难料,只得匆匆斩关后退,即使这场战争陈庆之没能凯旋而归,但天下人皆知陈庆之。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魏之涡阳(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数万步骑来救,陈庆之乘魏军远来新至,仅指挥百人击破其前锋。后又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交战频繁,将士疲惫。此时,军中人都劝其退兵,陈庆之坚持决战。他夜袭涡阳城,让涡阳城主王纬乞降。初战涡阳,梁军乘胜进击,斩获甚多。陈庆之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而其作战的手法也愈成熟。让陈庆之成为神话的是,他护送进击洛阳的北伐。 萧衍派飙勇将军陈庆之护送魏奸元颢北归,陈庆之遂身披白袍,率7000人,横扫河洛,14月内连下魏32城, 攻无不克。大小凡47战,以7000兵力,先后破魏军丘大可7万、杨昱7万、元天穆数万,降费穆2万,直陷魏都洛阳。 是对这场北伐的一个小结,从数据上看,着实令人惊叹,一人率七千军队攻打几十万北魏人马,其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细究一下会发现,史书对陈庆之的战斗力又吹嘘之嫌,而陈庆之也并非后人所说无一败绩。 如果我们详加考辩,就会发现,南朝史书特别是姚察、姚思廉父子所著的《梁书》、《陈书》浮夸和隐讳现象十分严重,对于梁朝的惨败绝口不提,无一字言及溃败之迹。另外梁朝的很多丑事,“如郗皇后之妒、徐妃之失德、永兴公主之淫逆”,《梁书》也一概给予隐匿不载。作为北魏一朝正史的《魏书》,在其刚成书不久就引发极大的争议,不少人将这本史书骂作“秽史”。在军事方面,对比两边的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两边都存在对战绩的浮夸现象,但《梁书》喜欢夸大击败的军队数量,《魏书》则经常出现小小一仗就俘虏几十个有名有号的南朝将军的记载,就是一个喜欢吹嘘歼敌数,一个则吹嘘吹斩将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