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天文系系主任Abraham Loeb:Oumuamua彗星可能是外星文明遗弃的科技物品
据东网:美国夏威夷大学2017年利用天文望远镜,声称在恒宇宙岛发现一颗相信来自外宇宙的雪茄形小行星,将之命名为“Oumuamua”。哈佛大学天文系系主任洛布(Abraham Loeb)在本月26日出版的新书中,再次提到这颗小行星,指它就是外星文明的科技产物。
“Oumuamua”在夏威夷语中有侦查兵的涵义,它在2017年9月6日,从距离地球25光年的织女星方向进入恒宇宙岛,之后飞越地球向天马座移动。起初,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普通彗星,但洛布认为它可能是外星文明遗弃的科技物品。
洛布在《天外来客:地球之外智慧生命的首个迹象》(Extraterrestrial: The First Sign of Intelligent Life Beyond Earth,暂译)中,重申这个外星物体有多种诡异特征,包括长度至少是宽度的5至10倍、反射率至少是典型恒宇宙岛小行星或彗星的10倍、进入内恒宇宙岛后,未受恒星引力影响而减慢,反而突然加速等离奇移动方式等。
洛布推论,Oumuamua是一种机械恒星帆,可能是外星生物用来搜索遥远文明的废弃宇宙船。不过,天文学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洛布的推测,国际宇宙科学研究所前年曾发表论文,强调洛布的假设未有足够证据。
科学家揭示:人类可能永远无法找到外星文明是怎么回事?种种依据让人绝望
自上世纪以来,为了在浩瀚的太空中寻找外星文明,人类用尽各种方式,从大型射电望远镜监测,到投射无线电波,甚至还发射了承载地球信息的“旅行者一号”。但一切努力却毫无结果。也许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可以解释其中原因。 大型射电望远镜 文章的作者,天体生物学家乔普拉和林尼韦弗认为:在行星诞生初期,环境十分恶劣,火山喷发,毒气蔓延,大量陨石的频繁撞击,导致生命很难有机会萌发。 行星诞生初期 早期的行星环境也不稳定,需要调节原始大气的成分,使地表温度稳定下来。研究者认为,早期的地球是由生活在35亿年前的蓝藻细菌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氧气,从而催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但地球上的生命仍然多次面临灭顶之灾,如2亿5000万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导致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生物灭绝。 二叠纪-三叠纪生物灭绝事件 所以研究者推测其他星球的生命进化历程很可能提前中断,导致人类始终无法找到外星文明。 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地球的生命诞生是各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很大的偶然性。有可能地球是宇宙中较早诞生智慧生命的星球之一,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体才刚刚开始演变,也许再过数十亿年,才会有大批智慧生命出现。 外星智慧生命 但无论是何种原因,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数量可能十分稀少,因此人类的寻找才如此艰难。即便如此,人类始终不会停止探索地外生命的步伐。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土卫二和土卫六探索计划将继续搜寻太阳系内生命的蛛丝马迹。 好奇号火星探测器 即使我们来到一颗曾经存在微生物的行星,鉴别生命的足迹也将非常困难。连35亿年前地球老微生物化石的形貌科学家还在争论不休,更别说外星的微生物了。不像恐龙尸骨或贝类残骸,微生物渺小而柔软,而且非常容易降解,在岩层里很难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这一切都使探寻外星文明的希望显得十分渺茫。 随机文章百日维新的内容有那些?海贼王果实能力排行榜,主角路飞橡胶果实果断第一人的长相是前世修来的,前世修善果长相甜美/作恶则长相丑陋进击的巨人九大巨人的能力,始祖巨人可以控制所有无脑巨人(最牛)北极为什么有蚊子,北极蚊子凶猛无比(一口气吸光麋鹿的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伪装成小行星的彗星越来越多,目前已知小行星带上有14颗
10月3日由Walter Baade Magellan望远镜拍摄的456P/PANSTARS图像(左)和10月26日由Lowell Discovery望远镜拍摄的图像(右)。456P上可以看到一条小尾巴,在每张图像的中心都可以看到。(图片来源:uux.cn/Scott S.Sheppard,卡内基科学研究所/Audrey Thirouin,洛厄尔天文台/Henry H.Hsieh,PSI)(神秘的地球uux.cn)据美国太空网(JKeith Cooper):一颗新的“主带彗星”——一个伪装成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小行星的彗星状物体——已经被发现,使这些迷人物体的数量达到14个。除了科学家认为占所有近地天体60%的“暗彗星”外,主带彗星还属于一个更广泛的群体,被统称为“活动小行星”。一般来说,所有这些天体都在小行星的典型轨道上,但它们都显示出活动的迹象——特别是,它们表现出“脱气”,形成彗发和彗尾,就像彗星一样。因此,它们模糊了岩石小行星和冰彗星之间的界限,表明将这些天体分为一个或另一个可能是徒劳的。“主带彗星”一词是由亚利桑那州行星科学研究所的Henry Hsieh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Dave Jewitt于2006年创造的,当时只知道三个这样的天体。最新发现的彗星被编目为456P/PANSTARRS(这意味着它是已知的第456颗周期彗星,由泛STARRS项目发现),只是发现的第14颗主带彗星。谢在一份声明中说:“目前已知的已证实的主带彗星仍然很少。”。“我们想建立一个种群,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它们更广泛的特性,比如它们的大小、活动持续时间和在小行星带内的分布,这样它们就可以更好地用于追踪太阳系中的冰。”全景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an-STARRS由夏威夷的两个天文台组成,旨在发现夜空中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其他瞬态现象。2021年,它发现了456P/PANSTARRS,当时该物体似乎很活跃,尾部有一个小的尘土飞扬的尾巴。然而,有时小行星在与其他小行星或流星体碰撞时开始喷射尘埃——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这种情况的例子。虽然此类事件属于活动小行星的总称,但它们是短暂的,不会像彗星那样释放气体。因此,一个问题仍然存在:456P/PANSTARS是哪种类型的活动小行星?谢与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斯科特·谢泼德和洛厄尔天文台的奥黛丽·蒂鲁因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密切关注456P/PANSTARRS。这个有趣的天体是在距离太阳3.35天文单位(5.01亿公里,或3.11亿英里)时发现的。2023年6月,智利8米长的双子座南望远镜在3.37天文单位(5.04亿公里或3.13亿英里)的距离观测到它时,活动已经停止。但随后,智利拉斯坎帕纳斯6.5米长的沃尔特·巴德-麦哲伦望远镜和亚利桑那州4.3米长的洛厄尔发现望远镜分别于10月3日和10月26日观测到456P/PANSTARS。两台望远镜都发现,一条像彗星一样指向远离太阳的小尾巴回来了。当时,456P/PANSTARS距离太阳约2.86天文单位(4.28亿公里,或2.66亿英里)。谢说:“这个物体不仅仅是一颗经历过一次性事件的小行星,导致它出现一次活动,而且是一个固有的活跃的冰体,类似于外太阳系的其他彗星。”。主带彗星上的活动重新点燃,因为在离太阳更近的地方,加热导致地表下的水和二氧化碳冰升华成气体并爆发,携带灰尘形成一条指向远离太阳的尾巴。然后,这条尾巴被向外流动的太阳风吹走。这与彗星的行为完全一样,每次接近近日点(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时,活动都会重复。双子座南部的观测表明,456P/PANSTARS的核直径约为0.6英里(1公里)。尽管如此,该团队还是想知道这个天体和其他主带彗星是如何发现自己处于围绕太阳的小行星轨道上的。通常,彗星有很长的环形轨道,而小行星的轨道则更圆(尽管不是完全圆的,因为456P与太阳的距离不同)。目前的想法是,它们形成于现在发现它们的地方附近,而“雪线”——46亿年前形成太阳系的原行星盘中冰可能存在和不可能存在的边界——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清晰。这意味着主带彗星可能是另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通过凝视它们,我们可以瞥见太阳系的诞生。该研究结果于11月发表在AAS的《研究笔记》杂志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