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风流皇帝乾隆帝南巡的路线是如何样的?他南巡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风流皇帝乾隆”。风流皇帝乾隆六十年(1795年),风流皇帝乾隆帝禅位与第十五个儿子爱新觉罗·颙琰,禅位后又继续当作太上皇训政。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在养心殿去世,享年89岁,他也是中国最长寿的一位皇帝。

  风流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曾于曾于1751年(风流皇帝乾隆十六年)、1757年(风流皇帝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风流皇帝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风流皇帝乾隆三十年)、1780年(风流皇帝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风流皇帝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南下江南地区,这在古代上是很少见的。因为大部分皇帝登基后,都是终生居住在都城中,处理朝中大小事务,像风流皇帝乾隆这样六次南巡的真的很少了。

image.png

 

  风流皇帝乾隆南巡的目的

  风流皇帝乾隆自己曾在1749年(风流皇帝乾隆十四年)下过两道上谕,讲述了自己南巡江南的真相,大致有四点:

  一、江浙地区的官员们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康熙曾经六次南巡,大学士及九卿翻阅了古籍史经,他们都建议我同意江浙官员的请求

  三、江浙地区地广人稠,人口密集,我应该去考察一下民情,了解一下民间疾苦

  四、祖国那么大,我想带母亲出去看看,尽一下孝心

image.png

 

  风流皇帝乾隆六次南巡路线

  风流皇帝乾隆首次南巡的路线确定为:先渡黄河,之后再乘船沿河南下,途径扬州、镇江、常州、苏州、嘉兴,最终到杭州

  风流皇帝乾隆第二次南巡去了天妃闸、范仲淹高义园,途径了苏州、嘉兴、杭州、江宁府、徐州、曲阜,最终回到北京圆明园

  风流皇帝乾隆第三次南巡之时,因为有海潮之灾,他亲临了海宁勘察

  风流皇帝乾隆第四次南巡路线:由山东入江苏境,再从苏州到江宁,然后由江浙运河回返。这次南巡共计126天,是六次南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风流皇帝乾隆第五次南巡路线:由山东进入江苏之后抵达杭州,返程时经过南京,最终再北上回去

  风流皇帝乾隆第六次南巡也是最终一次南巡:先在山东停留,之后又在江南地区巡查,最终北上返回,此时风流皇帝乾隆已是七旬老人

image.png

 

  评价

  益处:亲自掌握了江浙地区的具体情况,使江浙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巩固了朝廷的统治。

  坏处:六次南巡都声势浩大,消耗了大量人力与财力,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节奏也被打乱。

  原创独家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惊人谜团!清朝帝王大多数都死于冬天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关羽为什么能成神:清朝全国关帝庙高达30万座

中国的神,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人造的,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另一种是人变的,最具代表性的当数、。人造的神,高高在上,安享人间香火。人变的神,离人间很近,人间冷暖,世道沧桑,都会影响到他的神性与神位。过去的封建帝王,在位时个个都是“”,连上界的诸神都要听其差遣、为他们服务。一旦王朝覆亡,立即便跌下神坛,还原为人,甚至还会被大泼赃水。 中国老百姓也习惯于崇神拜仙,虽然近年来进行了民族反思,把许多神话打破了。但是就在这个反英雄的时代,人们看似热衷于毁神,实际却更渴望能有真神出来救世,不然9米高的塑像,怎会突然矗立于天安门对面?引起轰动和争论后又悄声挪了个地方。中国邮政即将隆重推出首套关羽特种邮票;由、、孙俪联袂主演的电影《》公映后,媒体报道还将有4部关羽题材的影片陆续出炉。还有一说:审查部门嫌关羽题材太多太热,想砍掉一些……一文一武、一圣一帝,无论是放是禁,都已经说明问题了。网络配图 老版电视连续剧《演义》公映许多年来,在片中扮演关羽的青岛演员陆树铭,一直大受社会欢迎,走到哪里都被当做“关老爷般地敬奉”,这甚至因此而改变了他的戏路和生活,他自觉胸中平添了一股忠义之气,“关老爷”仿佛就站在他身后,敢于出头做好事,很长时间不能接演其他角色,更绝无可能再演反派人物。一个角色竟然对演员具备这样的影响力,不也是颇为神奇吗? 由人变成神,至少要有两个先决条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有口皆碑的丰功伟绩。关羽神勇异常,一生战功赫赫:诛杀、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青龙偃月势挟风雷,美髯飘动绝伦逸群。陈寿在《》中称关羽“威震华夏”。蒋星煜先生考证说:“整部《二十四史》,也未有任何名将有过‘威震华夏’的声势。更值得注意的是‘群盗或遥受羽印号’,这说明除魏、蜀、吴三国公卿百官之外,流落社会上以及流氓无产阶级也都对关羽,愿意为之驱使。” 只有具备大本事、真本事,到了的程度,人们才会确信他能护佑大家。所谓“真本事”是不能弄虚作假、编造历史,时间一长若想不露馅是不可能的,一旦被戳穿,便要跌下神坛。关羽从解白马之围获封汉寿亭侯到成神,经受了900余年的漫长考验,经历过许多朝代更迭,他的声望几乎是呈直线上升。公元1102年先封关羽为“忠惠公”,过了6年又觉得不解气,再加封他为“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十八年(1590年)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22年后又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元年(1644年),清廷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到1879年(五年),关羽的封号又追加成“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简直要把世间好词都加到关羽头上。网络配图 如此这般,先后曾有16位,23次为关羽颁旨加封,且一个比一个高。至中期,“全国就约有关帝庙30余万座,仅北京就有116座”,其数量之多,居各种庙之首(《文史参考》2011年7期)。成神就要有神性、神品,关羽的品行恰恰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寄托着万千民众的道德精神,日月可鉴,妇孺皆晓,所以被尊为“万世人极”。 关羽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一个“忠”字上,其次是义、仁、勇、烈……气贯千秋,亘古一人。而且“赤面秉赤心”,内外一致,“隐微处不愧青天”,磊落落、坦荡荡,人前背后都没有见不得人的事。凡成了神又被推下神坛的,人格上一定有大缺陷,做的那些上愧青天、下负百姓的事一旦曝光,头上的光环便立刻消散,为人民所不耻。 关羽还活着时,就已经跟神差不多了,即使受挫或失败,也能成就千古名句,被。如“刮骨疗毒”、“华容道义释”、“大意失荆州”、“走麦城”……如此生得忠勇,死得伟烈,纵然被杀,也令人觉得不馁反雄,不丑反美。而杀他的人反而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就急忙将关羽的首级给曹操送去,想转嫁恐惧和祸患,曹操却将关羽的头颅厚葬于洛阳,孙权随后也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身躯葬于湖北当阳。人死后仍能让曹操、孙权如此敬畏,可见关羽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神性。然后便在各种民间传说中频频“显灵”、“显圣”,救苦脱危,广济民生,其英灵之威在社会上越传越神。网络配图 人变的神,之所以能越来越神,是因为社会上正需要这尊神。需要是因为欠缺。缺少信仰的时代,关羽的忠忱便成了稀有品质;商品社会唯利是图,而关羽却是“春秋大义”、“义薄云天”。当散漫、怯懦、自私成为风气时,关羽的勇武、骨子里的刚硬,在现代人眼里似乎只有神才能办得到。关羽身上集中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他怎能不成神?他的成神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成全民意,顺乎历史潮流,因此才会“儒佛道三教并尊,士农工商四民同拜”,凡是人们能想得到的行业,诸如剃头刮脸、描金制革、屠宰典当、治病除灾、辟邪驱恶、开饭馆、办酱园、设武馆、建学校、做衣服、磨豆腐等等,有100多种职业拜奉关羽为“祖师爷”或“保护神”。他真是“万能之神”,全民崇拜。 这又因为他曾是人,他这个神是人的“升级版”,能实实在在地折射出人的理想和愿望,所以才愿意拜他、求他,相信他能理解人间疾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