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李煜的《长相思云一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时间:2023-08-1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李煜的《长相思·云一緺》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那么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虽只写衫裙,而通体所呈现的一种绰约风神自可想见。尤其是“淡淡”和“薄薄”两个叠词的使用,别具一格,于浅白中见新意,于细微处见匠心。

图片.png


  “轻颦双黛螺”,写到这位淡妆女子的表情。轻皱双眉,似乎蕴含着幽怨。相思怀人之意,于此隐隐传出,并由此引出下片。这一句突兀其来,直扣人心,不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态,而且加强和丰富了这种容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轻”字颇有分寸,它适合表现悠长而并不十分强烈的幽怨,帆叶网,且与通篇轻淡的风格相谐调。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写到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风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伤秋,更何况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单写风,也不单写雨,而写风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觉得这样的环境烘托仍然不够,于是风催残叶、雨打芭蕉,“帘外芭蕉”似乎也有泪滴,秋意不仅更浓,秋思也已更苦,“三两窠”,又隐约让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长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长,原只因其一欢一愁。最终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发自心底的深长叹息。这叹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点到即止,不作具体的刻画渲染,反添余蕴。联系上片的描绘,不仅使人联想到,这位“淡淡衫儿薄薄罗”的深闺弱女,不仅生理上不堪这秋风秋雨的侵袭,而且在心理上更难以禁受这凄冷气氛的包围。

图片.png

  作者用一系列的景物描写营造气氛、渲染环境,强调秋夜愁思的无可奈何,其笔直露,而见意深挚、婉曲。全词大致可作两部分,一部分着重写人,写人时不忘写情;一部分着重写景,写景时不忘写人,相互照应,浑然一体。

  整首词言词浅近,笔调自然,修饰不多但却清新俊逸,明白直叙但却含蓄蕴藉,篇中处处写愁,但却只见愁意,未见愁字,是写闺怨秋思、雨夜轻愁的一篇成功之作。

李煜的一生令人动容!可惜命运将他生在了帝王家!

李煜的一生令人动容!可惜命运将他生在了帝王家!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后主李煜,一位杰出的词人,一位悲情的帝王,他的一生只能用 可怜生在帝王家 来形容。他本无心称帝,却被赶鸭子上架般推上帝位。他只想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他也确实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却不得不挑起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 面对的大宋他也努力过,但无论客观上宋的强大还是主观上他执政薄弱,都导致他的努力付诸东流。他唯有将满腔愁思与无奈付诸于他热爱的词,在词上抒发说不完道不尽无人能懂的悲伤。 自开创帝制时代以来,在历朝历代众多中,盛世明君,创下千秋功业者有之,暴虐成性,昏庸至极者有之。而李煜两者都不是,要是给帝王功绩或是帝王荒唐排个榜,都没有李煜的事。 李煜能广为后人所知,是因为他的词创作的极美,也是因为他的悲情与无奈。 如果他能像一样接一个好江山,就是一味沉迷诗词创作也能拥有偌大帝国;如果他能像一样有魄力,即使接了一个烂摊子也能力挽狂澜,也许他可以延续他的江山。 但很可惜,他两者皆不是。 李煜登基时,南唐已经尊宋为正统,南唐国运早已开始走向衰败。而李煜确实无君王的本领,他优柔寡断,用人不善,不是一位的明君,一个不擅长理政的皇帝接下一个烂摊子。 李煜的词前期后期风格差别极大,前期,带一些淡淡的哀愁。后期杜鹃啼血,平实中全是沉郁的泪,词的变化也反应出卓越词人失败帝王内心感情的变化。 若能选择,他只愿做一位词人,但偏偏他成了无奈又无力的帝王。 李煜,原名李从嘉,自重光。后来,李煜依据 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将自己改名为李煜,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 李煜虽说是第六子,但是前五个儿子除了太子李弘翼全都早亡,故而李煜也算次子,太子李弘翼多猜忌,总觉得李煜觊觎皇位,对他处处提防,李煜无心皇位,自称号钟隐,莲峰居士,寄情诗词歌赋,不参与政事,向兄长表示对皇位没有半点想法。 李煜原想诗词歌酒一生,不曾想命运跟他开了玩笑,太子李弘翼暴毙,李煜被李璟封为太子。 宋建隆二年(公元前961年)南唐元宗李璟驾崩,25岁的李煜在金陵登基。 李煜在位十五年,前十年的刀锋还未瞄准南唐,南唐臣服于宋,向宋纳贡,在夹缝之中求生存。然而一切的平静在宋灭掉南汉之后被打破了。历史上对南唐后主的评价多有贬义,史书对亡国之君向来不友好,李煜也确实没有执政能力,但李煜的一生当中却也有许多事令人动容。 首先,李煜是个重情义,爱国家的帝王。前面我们提到,李煜当初主动避兄长锋芒,为的就是避免兄弟间。而李煜不仅曾为哥哥着想,还为了被北宋扣押的弟弟多次亲自上书求情。在多次拒绝之下,李煜怀着悲思,写下了让人动容的《却登高文》。 而当李煜为帝,他对家人的重情更升华为对国家的忠诚。李煜即位时,北宋已经建立。南唐当时,可谓是处于狼虎环伺之中。然而李煜仍旧不放弃,兢兢业业地为政,使得南唐在北宋的压迫之下仍旧 生聚完,文教兴,犹然彼都人士之余风也 。 第一,李煜对待南唐功臣非常好。军功累累的南唐大将何敬洙,不仅官至右上卫将军,封公,还在退休以后被准许工资照旧,子孙多人受荫蔽。甚至在何敬洙死后,李煜还为他废朝三天,以表达对他的悼念。就连曾在淮南之战时弃城逃跑的冯延鲁,后来都得到李煜原谅。 第二,李煜采取宽松政策,而又赏罚分明。《南唐书》记载,李煜推行 随所租入十分锡一,谓之 率分 ,极大减轻了百姓赋税。而他又 罢诸路屯田使,委所属令佐与常赋俱征 ,裁撤冗官,打击贪官。 在常研佛法的李煜看来, 好生戒杀本其天性 。因而南唐在他在位时,少有死刑。为了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李煜还多次亲自审理案件,甚至亲自去监狱释放囚犯。尽管群臣们觉得李煜此举有失身份,但他本人却一直坚持。 第三,李煜有心用人才。北京博物院藏有《韩熙载夜宴图》,而画中的主角韩熙载,就是一位深得李煜赏识的人才。李煜看重人才本身的才华,对他们宽容,也对他们抱以厚望。在李煜庆祝册立的宴会上, 韩熙载等皆赋诗以风,南唐主亦不谴之 。李煜还差点因为韩熙载敢直言而将他提拔为宰相。 当时北宋初起,天下烽烟未歇,不少人才都流落到南唐境内。而李煜对他们,就像战国群雄对策士,对贤才一样,不论其出身,很多都加以重用。林仁肇、皇甫继勋、张洎、徐铉、等人,都是李煜如此提拔起来的。 第四,李煜面对国外强敌,并未消沉,而是有所建树。他 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潜为备战 。在战略制定上,李煜充分考虑了南唐和北宋的差距,因而采取严防密守的策略, 以不变应万变 。 在外交上,李煜意图联合吴越王,想要抢过北宋的这一盟友,来一同抗击北宋。虽然李煜最终遭到吴越王背叛,但李煜这一策略的正确性和他的实际付出,值得肯定。 李煜并不是一个整日偎红倚翠的君王,整日里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江南唐拱手相让,他只是 可怜生在帝王家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唐一女子的一个癖好,祸害了后世女人遭受了千年的噩梦

在古代,一般形容一个女孩子漂亮,都逃不出几个身体器官。其中在中国有一个部位比较特别,那就叫做三寸金莲。 那么,历史上为何会出现三寸金莲这个东西呢? 据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有一个美女,叫做窅娘。 窅娘是个混血儿,有一半西域人的血统,卷发、高鼻、浓眉、长睫,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因此特别漂亮,她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作为一个古代的女子,窅娘具备最重要的一项技能:跳舞。 据说她根据龄的《采莲曲》改编出了一种采莲舞,跳起来就像是莲花在水面凌波微波一样,婀娜多姿。 有的时候,她跳舞的时候还会用帛包住自己的脚,跳起舞来尤其好看。 这就是古代女子缠足的最早记载。 有人认为,窅娘就是三寸金莲的始创者。 事实上,三寸金莲真心不是什么好东西,小生也发过相关文章,有些看官知道三寸金莲在现代人眼中,一点也不好看。 通过缠足强行改变女人的脚部发育,导致骨头畸形,不仅我看起来感觉恶心,对于当时的女人来说,当时的痛苦也是难以想象的。当骨骼在该生长时遭受外力的强行控制,导致骨骼扭曲,那真的是痛到骨子里。 也有理论认为,窅娘的缠足和后世的三寸金莲不一样。 不论怎样,总之,首创缠足的人,不仅坑害了后世无数女人,其最初的目的和原因也让人难以忍受。他最好祈祷历史学家找不到他的名字,否则这个人将遗臭万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李煜南唐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