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李世民征战多年,为何打完高句丽就病死了?

时间:2023-08-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唐太宗李世民,驰骋疆场,文治武功,按理身体应该杠杠的,怎么刚过50岁就一命呜呼了?死前还亲征高句丽,斗志昂扬,看来身体没什么毛病,不然也不会长途跋涉亲征,奇怪的是从高句丽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没几年就死了,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死亡绝对不正常。这里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记载,李世民征高句丽时中箭受伤,身体每况日下,最后病逝,但这个只有朝鲜半岛那边记载,咱们史料是另一套说法。李世民,598-649年,享年52岁,在位23年,死后葬昭陵。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在亲征高句丽时得了“痈疽”,这是一种毒疮,古时候是大病,严重到走路都是问题,以至于太子李治用嘴亲自为他吸脓疮,当时宰相刘洎见到皇帝病情后都私下说,疾势如此,圣躬可忧。高句丽那边说是他们用箭射的,咱这边说是得了病,谁是谁非已无真相,反正,从此李世民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治病和恢复身体,用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术士的五石散,丹药。

image.png

  李世民一辈子英明神武,晚年时却折在了征高句丽,打得疲惫不堪,目的又没达到。古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大病之人治不好就治不好了,但术士的丹药不管是正常人还是病人吃了以后都会有反应,会让人身体燥热、很亢奋,短时期很有活力,再加上阿谀奉承之人在身边一吹嘘,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之类的,李世民就迷上了丹药,到处寻访高人,来为其炼丹治病,可是一粒粒丹药就是一张张催命符,长期服用丹药后,导致体内毒素沉淀过多,最后就给吃死了,《旧唐书》记载“服胡僧药,遂致暴疾不救”。

image.png

  出使天竺,王玄策是第一人,他写过一本《西域传》,我们所熟悉的《大唐西域记》很多内容和插画都是后人盗自王玄策的《西域传》,玄奘,玄策,两人不但是老乡,还同龄,玄策先去的天竺,玄奘后去的,但世人只知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而不知王玄策的《西域传》,图为新疆克孜尔石窟现存唐朝时期,天竺壁画。

  原来李世民是吃假药死的,也就是长生不老药,可悲的是中国的秦皇汉武都是吃假药死的,而《旧唐书》记载的这个胡僧,也有据可查,还跟当时的一著名使臣王玄策有关。王玄策是出使天竺的唐使臣,先后4次去往天竺,前后20多年,他不但促进两国交好,还帮助天竺剿灭了叛乱,把俘虏押往长安受审,俘虏中有位地位很高的婆罗门的神僧,会炼药,神乎其神,王玄策到京后听说皇帝病了,又需要丹药,于是令婆罗神僧炼药,谁知李世民吃了印度货后没几天就嘎嘣了,王玄策本想带回俘虏救活皇帝,讨个大功劳,谁知弄巧成拙,把皇帝给吃死了。

唐朝三百年时间里最悖逆人伦的三个事件

一、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大唐武德九年的“”中,诛杀太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在登上了大唐帝国的宝座后,便将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之女。之后,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李世民的“上梁不正”,为日后整个大唐王朝后宫糜乱的“下梁歪”埋下了祸根。 二、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在当太子时便与其父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即)关系暧昧。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被打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继位后,仍与武则天旧情难忘,于是让其还俗并纳为“昭仪”,最后李治将其扶正成了自己的皇后。武则天的身份应该是李治的庶母,李治的行为,可谓毫无人伦道德可言。 三、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相传其年轻时便迷恋自己的姑母,到了晚年更是荒淫无度。开元八年,见其第十八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便不顾公媳之间的礼数,纳入宫中霸为己有。此时杨玉环刚满22岁,唐玄宗已经56岁。唐玄宗在宫中呼儿媳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此后李隆基便一直过着如《长恨歌》中所云的日子: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随机文章月球上不生锈的纯铁原因,对氧产生免疫性永不生锈最后的晚餐多了一只手,达芬奇最恐怖的画(拉斯维萨看出玄机)比较中西方神话的异同,中国神话歌颂祖先/西方神话表达现实台风来为什么要贴胶带,能降低共振提高韧度/避免碎裂伤到人皇帝的工资有多高?皇帝一个月的工资折合多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位画家

,时期宰相,也是一名画家,殿内少监阎毗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年),出任将作大匠,迁。总章元年(668年),检校右丞相,册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凭借战功擢任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举荐名臣,累迁中书令。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赠司空。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人物生平 出身贵胄 仁寿元年(601年),阎立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其外公是武帝,其母是清都公主,其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 步入政途 武德年间,阎立本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才堪者”。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 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建立大唐帝国的武功,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图样,然后雕刻于石,立于昭陵。即著名的“昭陵六骏”。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唐王朝开国勋臣,于京都长安太极殿凌烟阁绘、、、魏徵等24名功臣像,亲撰赞词,命阎立本绘像,褚遂良书赞词。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了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来长安觐见太宗的画面。 翠微寺在南终南山中,原来为唐武德八年(625年)所建的大和宫,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废。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因厌禁内烦热,命将作大匠阎立本将翠微寺再次葺修为翠微宫。 任贤用能 永徽年间(649年—655年),阎立本以河南道黜陟使身份,担任对官吏考核任务时,在汴州遇到了其寻求良久的之才。阎立本对其说:“我是一个画家,在我心中自有想画之人与不想画之人,想画的人物中,见其第一眼便有冲动下笔的人更是少之少,而你就是极少数之人,非画不可之人。” 而这位阎立本认为非画不可的人就是狄仁杰,当时的狄仁杰仍然是一个任职参军的小官,身份低微,但从他的眼神中搜寻不到一丝畏惧之色,极为沉着冷静,阎立本正是为其胆量所折服,阎立本事后对其近臣坦言道:“被我凝视而毫无动容之色的人,实在从未见过。”狄仁杰被擢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此后满身抱负得以施展,成为一代名臣。 驰誉丹青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的法师,为了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在高宗的资助下,在大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佛塔大雁塔。唐高宗命阎立本绘大慈恩寺图式和佛像,石刻于雁塔底层的四面门楣下。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逝后,阎立本继任为将作大匠。同年由将作大匠迁升为工部尚书。 显庆年间(656年—661年),阎立本绘画技艺也不断精进。梁人张僧繇的《醉僧图》,画得惟妙惟肖,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们感到羞辱,于是大家凑了几十万钱,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这两幅画同时流传下来。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阎立本被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阎立本迁中书令,咸亨四年十月壬午(初一)日(673年11月14日)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唐朝李世民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