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即唐高祖,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当中,基本上都是开国皇帝最能打,能力也最强。开国皇帝把天下给打下来,然后后世子孙开始琢磨怎么坐天下。
但是,唐朝例外。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唐朝是一个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的奇葩朝代。和其他朝代不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给人一种昏聩无能的感觉。能做皇帝,仿佛都是儿子的功劳。从太原起事,到攻取长安,再到最后扫平天下,似乎都是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出力最多。偏偏李渊还没有自知之明,非得让长子李建成做太子,结果终于让二儿子觉得忍无可忍,引发了玄武门事变这出惨剧。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历史上真实的李渊,绝对不是演义小说当中展现出来的那个昏聩形象。而是一个能打仗、善权谋、会隐忍、知大局的全能型皇帝!而且,中国几个大一统王朝当中,李渊绝对是统一天下最快的一个,没有之一。
不信大家可以去数。从正式起兵到统一天下,刘邦花了8年时间,朱元璋花了13年。被后人无限经验的曹操同志,光是统一北方就花了二十多年。
而李渊,只花了不到六年。

唐朝能够成功开国,李世民的功劳当然很大,但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李渊这个老爹!
李渊,字叔德,出身顶级关陇世家。爷爷李虎,曾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可以说是开创关陇集团的功勋元老。李虎去世之后,其子李继承其爵位。在李虎去世六年之后,西魏宇文家废帝自立,建立北周。李当时也没有反对宇文家,所以就顺顺当当的成了北周的臣子。后来,宇文家为了稳定人心、拉拢李家,追封已故的李虎为唐国公。因为李虎已死,所以没过多久,李就继承了唐国公这个爵位。
唐朝的这个唐字,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公元557年,北周建立;九年之后,公元566年,李渊出生。
李渊出生的时候,北周武帝宇文邕已经即位,当时的北周,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大概是也没想过,仅仅二十多年之后,这个新兴的强大政权,就再次改朝换代了。不过,当时宇文邕虽然已经即位,但朝堂大权却掌握在权相宇文护手中。直到六年之后,公元572年,宇文邕才终于诛杀宇文护,彻底掌握了北周的大权,开启了北周最强大的一段岁月。
这一年的北周,随着宇文护的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对于李渊来说,这一年,也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他爹李死了。

李的英年早逝,对于李渊乃至整个李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李的众多子女当中,李渊原本排行老四,照理来说,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李爵位的。但问题在于,他上面的有两个哥哥是庶子,而那个嫡子哥哥则夭折了。
唐国公的爵位,就这样砸到了当时只有七岁的李渊头上。
虽然老爹死的早,但是有一个国公的爵位,加上当时李家确实很强,而且李渊母亲那边,也绝非一般。所以,李渊的童年生活,应该还是不错的。至少在教育方面,李渊的母亲做的很好。

这里要多说一句,李渊母亲这边的关系,对于李渊未来的影响,同样不逊色于父亲。李渊的外祖父,名叫独孤信,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而独孤信生了好几个女儿,这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做了北周的皇后。老四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唐朝开国后,也被追封为皇后。而老七独孤伽罗,则是嫁给了当时尚未发迹的杨坚,后来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后。
从这个关系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李渊其实应该管杨坚叫一声小姨夫。而后来的隋炀帝杨广,则是被李渊的表弟。这也是为什么,野史当中李渊丧父之后,会由杨坚亲手养大的原因。
李渊到底是不是杨坚养大的,这点应该不太可能。因为当时李家是真正的名门,独孤家更是如此,应该也轮不到杨坚这个小姨夫来抚养李渊。但至少这层关系,对李渊后来的人生,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总的来说,李渊的童年生活,虽然没了父亲,但过得还是很不错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过,到了公元581年,这一年,刚刚年满16岁的李渊,再次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北周灭亡,隋朝开国。
李渊的小姨夫杨坚,正式登基为帝。
解析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李昭德是不是士族
李昭德简介中提到,李昭德是时期的宰相。是京兆长安人,出生于陇西丹阳房,父亲是刑部尚书李乾祐。虽然他出身于官宦人家,但他却是依靠考取明经而进入的仕途。 李昭德剧照 年轻的李昭德十分精明干练,在担任宰相之前,他已经担任过许多职位,其中包括陵水县尉、夏官侍郎、凤阁侍郎同平章事等。公元694年,由于他政绩显著,被朝廷升任为检校内史。在他担任宰相期间,用尽各种方法保护李唐皇室的皇位继承权,阻止武则天改立后代为太子,才使得李唐的江山没有落入他人之手。李昭德还利用各种手段打击酷吏,使的他们的嚣张气焰得到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使的朝政获得了短暂的稳定与清明。虽然他在政治上的做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但因为他持宠而娇,因此得罪了许多朝中大臣,所以导致他后来被贬为南宾县尉,不久后又被流放。 公元697年,李昭德又被重新召回了朝廷,担任起了监察御史。但当时来俊臣担任太仆少卿,来俊臣和李昭德是多年的政敌,他们俩素来不和。于是,来俊臣便利用职务之便诬告李昭德密谋造反。李昭德因此入狱,不久后被斩于洛阳闹市。后来,李昭德的冤屈得到了朝廷的平反。公元706年,李昭德被朝廷追赠为左御史大夫,公元782年,又下旨追赠李昭德为司空。 李昭德是不是士族 士族是中国古代对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那么官至唐朝宰相的李昭德是不是士族阶层呢? 李昭德剧照 首先从他的出身来看,他符合士族的条件吗?李昭德的家族是当时有名的陇西李氏家族,他的父亲又是当时的邢部尚书。因此单就出身而言,李昭德是属于士族阶层的。但李昭德走上仕途却不是因为他的家族条件与父亲的地位,李昭德生活的年代正处唐朝的武周时期,当时制度已经走向成熟,而旧的选官制度—“”也已经走向普遍衰落。因此李昭德并未能依靠他的士族出身而直接走上仕途,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做官资格! 年少有为的李昭德虽然最后官至宰相,但他的仕途却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他曾担任陵水县尉、夏官侍郎……等诸多要职,但也多次因为政见不同的缘故导致被贬或被流放。后来因为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官至检校内史,成为唐朝宰相。李昭德在担任宰相期间,处处恪尽职守。针对武则天时期朝政的存在弊端,他进行了许多改革。当时官场十分混乱,酷吏横行,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因此,李昭德严厉打击酷吏,使得朝政得到了一定的稳定。李昭德和他的父亲李乾祐都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重要的职位,因此可以算是世代为官,他的家族又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所以李昭德的士族身份是不容置疑的! 李昭德的故事 李昭德是唐朝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是唐朝武周时期的宰相。那么关于李昭德的故事又有那些呢? 李昭德剧照 由于武则天的皇位是从她儿子手中夺来的,所以来路不正。因此在她当上之后,生怕别人在背后议论。为了给自己正名,武则天采取了历史上一些人们惯用的手法来抬高自己的出身地位。如大建寺庙,用自己的样子来雕塑佛像,用佛经将自己虚构为菩萨,以及创造文字等。这些做法在当时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抬高武则天出身地位的作用。 为了给自己塑造良好的形象,武则天还十分喜爱祥瑞。所以身边常常有人利用这一点来讨好武则天,借机献媚来获得恩宠。有一次,京城的一个官员从洛水中捞到一块奇特的石头,石头上带着一些赤色的小点。便拿到皇宫献给武则天,并说:“这块神奇的石头身带赤色,所以表明它对陛下有一颗赤诚之心,因此特地来献给陛下。”武则天见状后,龙颜大悦。但在一旁的李昭德听到之后,却十分生气的斥责那个人说:“难道只有这块石头对陛下是赤诚之心,洛水中其它的石头全全都对陛下心怀不轨,要造反啊!”献石头的人被李昭德训斥之后,只好无地自容的离开了。 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却沉重的打击了那些想依靠献媚取宠来获得提拔的小人。武则天通过这件事情也看到了李昭德的机智与忠心,从此更加恩宠他。 李昭德的评价 李昭德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宰相,他虽然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却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科举考试走上的仕途的,并且一生久经官场。也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李唐皇位没有落入他人之手。那么人们对于李昭德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 李昭德剧照 史料能见到最早对于李昭德的评价是出自女皇武则天之口,武则天曾经当着大臣的面说,自从自己任命李昭德做宰相后,从此睡觉十分安稳。他还能帮助自己分忧,他的能力不是大臣们所能比的!武则天的这番评价,充分展现了李昭德非同寻常的个人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武则天对他的十分信任,这种信任同时还成为李昭德日后在政治中斗争的资本。凡事有利则有弊,因为得到了统治者充分的信任,李昭德因此持宠而娇,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得罪了不少的权贵,也因此埋下了日后政治失败被斩于洛阳闹市的祸根。 在后来人对李昭德的评价中,最为著名的是五代时期刘眴和北宋时期宋祁的评价。二人的评价大致相同,在两个人的评价中,都同时对李昭德尽力保护李唐后代对皇位的继承权表示了肯定。也都充分赞颂了李昭德的聪明才智、卓越的个人能力、刚正不阿的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对于李昭德因为政治陷害惨死于洛阳闹市,二人都在自己的评价中表示深切的哀悼以及不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渊起兵的时候手下三万人连正规军都不是 他究竟是如何夺取天下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