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侯徽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女,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这是今天趣古代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宣帝王司马懿有九个儿子,司马师是宣帝王司马懿长子,与司马昭为同母兄弟,宣帝王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师表现出色,立有大功。

当大将军曹爽和帝王曹芳一行人出城祭拜高平陵之时,宣帝王司马懿开始政变行动,当时,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全部出动,司马师亲自带兵屯扎司马门,控制了京城洛阳。
宣帝王司马懿病死之后,司马师接棒,继续控制朝政。将帝王曹芳废为齐王,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师的妻子名字叫夏侯徽,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的女儿,她的母亲是德阳乡主,也就是大司马曹真的妹妹,是一代奸雄曹操的养女,98迷吧,算是公主了。
夏侯徽嫁给司马师后,生有五个女儿,但是,没有生下儿子。
司马师又纳有两个妾室,吴氏和羊徽瑜,但她们都没有生育子女。因此,司马师一生无子,只好过继其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养子。
夏侯徽很有见识和气度,经常帮助司马师出谋划策,做幕后的参谋,协助司马师,但她因为出身曹魏家族,经常遭司马师忌惮。
《晋书》记载: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
心狠手辣的司马师,便不顾夫妻情分,对妻子下毒手了。

青龙二年234年,夏季,闹瘟疫;冬季,全国开始大面积疾病流行,司马师将夏侯徽毒死,夏侯徽死时,只有二十四岁。
《晋书》记载: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
女人二十四岁,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就这样香消玉殒了,而且是死于丈夫之手。连原配妻子都杀,由此可见,司马师的心狠手辣。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清朝第一个皇帝是谁,入关后是顺治帝(皇太极第九子)
如果说清朝历史第一个皇帝是顺治帝,很多人一定会反对,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都是顺治帝的老爸和爷爷吗?顺治帝怎么有资格是清朝第一个皇帝呢?多尔衮怎么死的?其实清朝在入关之前只是边疆的“大金国”,入关之后才同意了全国,建立了清朝。清朝第一个皇帝是顺治帝清朝第一个皇帝应是顺治皇帝。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人,后世称“清太祖”,但他建立的是“大金国”,故不算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皇太极被后世称为“清太宗”,但他建立的是“大清国”,但直到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大清国”还没有统一全国,故此时的“清”并不能算是中国的一个朝代。而顺治皇帝是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才是清朝的开始。清朝皇帝列表:入关前的两帝,努尔哈赤,皇太极;入关后10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慈禧虽非皇帝,却独断朝纲,也被列入。推荐给你的文章:清朝皇帝画像清朝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换。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在这个特定时代的12为皇帝,自然是有开国之君,有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堕落之帝。1、努尔哈赤努尔哈赤(1559 -1626),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辽东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4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7月中旬,努尔哈赤去世,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2、皇太极皇太极(1592 — 1643),又他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但皇太极在世的时候,大清并没有统一中原,并不能算是清朝第一个皇帝。3、顺治顺治帝福临(1638 —1661 ),是真正意义上清朝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终年24岁。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4、康熙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刘表坐拥荆州七郡,为什么没能成就一番霸业呢?
刘表,字景升,他是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表就是一个酸腐文人的代表,狭隘、无能、多疑、无决断、志向小,坐拥荆州七郡后改九郡却错失天下。可是,历史上的刘表真的是这样吗?他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透过刘表的一生,来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刘表。 01.出身宗室且富有才华,却因“党锢之祸”耽误大好青春 东汉汉安元年142年,刘表出生于山阳郡,根据《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的记载,其先祖鲁恭王刘余乃是汉景帝刘启与程姬之子。可见,就出身而言,刘表乃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比刘备那个“皇叔”可要靠谱多了。 刘表不仅出身较好,且年轻时也算是个有上进心的大好青年,早年曾拜入南阳太守王畅门下,经过潜心修学,刘表不仅精通儒学,且在书法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不过,当时东汉朝廷已是日薄西山,宦官集团与士大夫、贵族矛盾日益尖锐,刘表则因参与太学生运动而被称为“八俊”之一《汉纪》称“八顾”,《汉末名士录》称“八友”,结果刘表固然得以声名高涨,但却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受到牵连,从而被迫逃往。 直到 光和七年184年,随着大将军何进执掌大权,不仅“党锢之祸”中的部分受害者得以翻案昭雪,士族、名士也开始得以入朝为官。这种大环境下,刘表被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推荐再次入朝,出任北军中侯,这一年刘表已经42岁了。要知道,北中军侯掌监北军五营,可是卫戍宫城的最高武官,也算是位高权重了。 不过,刘表的好日子并未过多久,仅仅五年之后,随着汉灵帝的驾崩,东汉朝廷再次陷入乱局,大将军何进死于“十常侍之乱”,紧接着奉诏入京的董卓迅速掌握朝中大权。如此乱局之下,刘表又将何去何从呢? 02.仅用一年镇服荆襄七郡,“单骑入荆”彰显胆气能力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入京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也开始拉拢士人阶层,不仅为“第二次党锢”中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而且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甚至将与自己有矛盾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都任命为了地方太守。彼时,因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在士人中颇有影响力的刘表,便被任命为了新的荆州刺史。 当时,天下乱局已现,江南宗贼甚盛,荆州局势的混乱丝毫不亚于北方,袁术屯兵鲁阳虎视眈眈,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称霸一方。结果,导致刘表这个正儿八经朝廷任命的地方大员,根本没有办法光明正大的上任,只得匿名独身赴荆州。 刘表至荆州后,单马入宜城,凭借在士人中的声望,成功博取了中庐县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等人的好感,并在蒯越的帮助下,在宴会上一口气诱杀了五十五名贼首,袭取了他们的部众,又成功劝降了江夏张虎、陈声,而其余各郡守县长听说之后,大多解印而逃,刘表遂得以迅速控制荆州大部。 此后,刘表开始着手巩固自己对荆州的统治,一方面通过与当地豪族蔡氏联姻迎娶蔡瑁的姐姐,迅速赢得当地豪族的支持;另一方面,则通过自己的声望,以及开经立学,爱民养士的方略,获取士人和百姓的支持。在刘表的努力之下,荆州局势很快得以稳定,这时的刘表已经49岁了。 在刘表成为据地千里、带甲十万的一方豪杰时,曹孟德尚无根基之地,刘玄德还在公孙瓒手下混日子。如果此时刘表选择走出荆襄而争夺天下,未必便没有一搏之力,可惜由于荆州刚刚平定、局势不稳,因而刘表并未参加随后的讨董联军。 03.各地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刘表治下却宛如世外桃源 酸枣联军讨董虽然未竟全功,但董卓在西迁长安之后还是被吕布杀死,此后各地诸侯开始陷入混战之中,战乱之下百姓可以说是民不聊生。然而,刘表治理荆州十八年,却是百姓安乐、豪强悦服,学子欣欣向学,黎民安享太平,宛如乱世之中的世外桃源。 在刘表治理荆州的十八年,除了早年因平定内部而主动出兵之外,此后的战事基本以防御为主,而从未有主动对外用兵之事,例如初平二年防御袁术的进攻,同时又利用诸侯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寻求周边局势的均衡,例如与袁绍结盟而对抗日益强大的曹操。 刘表治理荆州期间,对外的主动扩张其实只出现过一次,那便是曾试图吞并交州。建安八年203年,交州牧张津被部下杀害,刘表随即派赖恭出任交州刺史,但这种吞并却并不是以武力为主,而只是想要在朝廷之前达成既定事实罢了。 可以说,在那个各地混战的时期,刘表治下的荆襄简直就是个世外桃源,因而大量为了躲避的士子都跑到了荆州,例如“求为蜀郡太守,道绝不得至,驻荆州”的荀攸,又如“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的杜畿,再如“听习经业,义理精熟”的叙述,还有诸葛亮、庞统,98迷吧,以及曾在刘表麾下任职的贾诩。 04.刘表之所以没有逐鹿天下,更多源于对自身的清晰定位 正如前文所说,刘表自身并非没有能力,这点从其“单骑入荆”仅用一年便平定荆州便可看出,同时他也并非没有参与逐鹿的资本,毕竟后来的军阀们起步比刘表都要晚。那么,刘表为何放弃了争夺天下呢? 个人认为,或许这主要源于刘表对自己的清晰定位,刘表很清楚,自己即没有夺取天下的纵横之才,根本不是曹操、孙策等人的对手。同时,他也没有超人一等的军事才能,要知道光是平定张羡的叛乱,刘表就花去了数年时间,直到张羡去世,刘表才成功拿下长沙。刘表很清楚,自己的才能只允许自己做个勤勤恳恳的守土之臣。 因此,他并没有对外有所图谋,所求者不过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百姓们创造一方净土,求一生富贵罢了。刘表也好,刘备也罢,刘表所需要的的不过是一个在北边抵御曹操的人选罢了,东边则有黄祖和刘磐,如此保住荆州一方太平也就够了。 与此同时,刘表的年龄也是个问题所在。正如前文所说,刘表的大好青春被“第二次党锢之祸”给耽误了,等到其真正牧守一方,拥有了自己地盘时,他已是年近五十的老者,而当其消灭张羡,真正将荆州纳入治下时,刘表更是已经58岁了。如此年纪,想要他再想年轻人那样拥有拼劲,恐怕也是不现实的,他此时想的是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位置传承下去,毕竟晚年的刘表被继承人问题实在搞的头大。 曹操固然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并非每个人都如曹操那般拥有雄才大略,刘表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因此他所要做的,所能做的,也只是个“治世之能臣”罢了。 如果早生几十年,在太平盛世时期,以刘表的能力,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名臣,辅国理民,造就繁华盛世。可是,不管刘表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他毕竟生在了乱世,你想守住一方净土,可他人却早已虎视眈眈。 所幸,在曹操真正南下夺取荆州之前,刘表便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去世了,这使其并未亲眼看到,自己治理了十八年的荆襄,陷入战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