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派之一,历来被大家广泛关注。从春秋战国到楚汉争霸,出现了兵家史上的十大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是:孙武、司马穰苴、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赵奢、白起、项羽、韩信。
孙武:
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经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差点灭掉楚国。其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为《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上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司马穰苴:
田穰苴,又称司马田穰苴,田完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抑郁发病而死,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
孙膑:
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吴起:
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鲁国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在魏国时屡次破秦,得秦国河西之地;在楚国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
尉缭:
魏国大梁人,秦王政十年入秦游说,被任为国尉后,改称尉缭。为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尉缭懂得面相占卜,被秦王嬴政赏识之初曾经认定嬴政面相刚烈,有求于人时可以虚心诚恳,被冒犯时却会变得极之残暴,对敌人也毫不手软,认为嬴政缺少仁德之心,多次逃离嬴政为他安排的住处。史上还有另外一个尉缭,也是魏国人,因此后世所传的《尉缭子》作者存疑。
魏无忌:
魏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安厘王元年被封于信陵,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魏无忌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两度击败秦军,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却屡遭魏安厘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
赵奢:
赵国名将,赵国王室同宗。初为田部吏,执法无私,由平原君荐,主管赵国赋税,卓有成效。后为将,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部属。熟谙兵法,尤重灵活运用。常诫其子赵括不可满足于纸上谈兵。赵奢以出奇制胜闻名,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赐号马服君。
白起:
先祖为秦国公族,秦武公嗣子公子白。秦武公死后,武公的同母弟将君位从公子白手中夺走,为秦德公。德公把平阳封给了公子白。公子白死后,他的后人以白为氏。白起的父亲希望白起长大以后能够像吴起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就给他的儿子起名为起。白起号称“人屠”,是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项羽:
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兵形势”代表人物,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早年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项梁阵亡后,项羽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之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项羽曾大破刘邦,却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最后,粮草殆尽,亚父范增离去,最后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突围至乌江边自刎而死。
韩信:
西汉开国功臣,杰出的军事家。秦末反秦,投奔项羽,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给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这一建议,很快占取了关中。楚汉之争中,韩信平定魏国,背水一战击败代、赵,后又北上降服了燕国,又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汉朝建立后,韩信被解除兵权,为楚王。后被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杀死,夷其三族。韩信是“谋战”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
她是是章怀太子孙女,被送去和亲成为中华史上杰出人物
和亲政策始于西汉,当年匈奴,在白登被围七天七夜后,侥幸逃脱,由此开了中原和亲少数民族的历史。 及至时期,我们耳熟能详的当然是嫁给松赞干布。她不但为西藏带去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还为和大唐换取了弥足珍贵的和平。因此,藏人将文成公主看作“绿度母”的化身,给予她崇高的地位,将她的塑像供奉于寺庙中,永奉香火。 70年后,又一位大唐公主踏上了和亲吐蕃之路,这就是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本名李奴奴,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孙女。李贤于公元672年被封为雍王,公元675年被册立为太子,但和关系不睦,为其后被废埋下祸根。679年,李贤被告谋反,武则天派人在其东宫搜出其谋反罪证后,随即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巴州。一年后,李贤被逼自杀。 李奴奴的生父李守礼,是李贤3个儿子中唯一嗣的,后来承袭雍王爵位。710年,晋封为邠王。李守礼由于早年受李贤案的牵连,命运多戕,吃尽了苦头,因此即便他在官运亨通的睿宗时期,也无心为官,一味纵情山水,,妻妾成群,光是儿女就有60多个,李奴奴就是他的小女儿。 李奴奴从小便离开父母,在宫中长大,被收为养女。和其他公主一道,接受宫廷的培养和教育。良好的环境造就了李奴奴独特的气质,加上她容貌出众,多才多艺,在众多公主中显得,,很讨中宗喜欢。 公元700年开始,唐朝和吐蕃数次交战均。到707年,吐蕃太皇赤玛伦再次遣使者到大唐进贡,并向中宗请求赐婚。中宗于是下旨册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此时的金城公主才10岁。 公元709年,吐蕃1000多人组成的豪华迎亲使团来到了长安,首领是吐蕃大臣、赤玛伦的弟弟尚赞咄。此次求婚不但规格很高,且聘礼丰厚,从到公主,人人有份。 公元710年,中宗诏令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为送婚使者,护送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中宗本人亲自渡过渭河,将金城公主送至始平县,并在此宴请百官,反复叮嘱吐蕃使者,金城公主是“朕之少女,长自宫闱”,“公主孩幼,割慈远嫁”。说到动情处,中宗不禁掩面痛哭,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中宗赏赐了金城公主丰厚的嫁妆,“赐锦缯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乐”。同时,他还下诏,将始平县改为金城县,将百官送别金城公主之地改为凤池乡怆别里,赦免当地除死刑犯外的所有囚犯,减免当地百姓一年赋税。 这些都足见金城公主在中宗心目中的地位。 送亲使团在杨矩的带领下,沿着当年文成公主的进藏路线,异常艰难地向着拉萨前进。途经“九曲”之地时,金城公主被夕阳西下的黄河美景吸引,驻足观望,久久不愿离去。 经过一年的跋涉,金城公主终于在公元710年底到达了拉萨,吐蕃普赞下令专门为金城公主修建宫城暂住。不久后,金城公主和年幼的吐蕃普赞赤德祖赞举行了婚礼,吐蕃举国额手相庆,。 公元710年6月,正当金城公主还在前往拉萨的路上跋涉时,大唐的皇位却已连换三人。中宗死后,李重茂即位,但他的屁股还没在龙椅上焐热,就被赶下台来,助其父重新登基为帝。 李旦上位后,接受杨矩的建议,将“九曲”之地以“公主沐浴地”之名割让给了吐蕃。此事招致朝野一片哗然,认为“九曲”之地不但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天然丰美牧场,盛产良马,而且是西北边陲重地,是大唐抵御吐蕃的重要门户。但李旦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吐蕃轻易地得到了打开中原门户的钥匙。 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曾一度缓和,但战争并未因此停歇。从714年开始,大唐和吐蕃断断续续的进行了数次战争,多亏金城公主的全力斡旋,唐蕃之间才未发生大规模冲突,始终游离在战于和之间。 直到公元733年,大唐和吐蕃在青海日月山划定疆界,订立互不侵扰盟约。 公元740年,金城公主在吐蕃病逝。李隆基得信后,为她举行了哀悼仪式,并罢朝三日。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和土蕃之间的矛盾,但也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和短暂的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机文章鸦片战争时间为什么夏天会下冰雹,夏天雷雨季节湿度大/容易产生强对流空气黄河水变清是什么异象,民间认为是吉兆/专家称可能为不祥之兆男人10处有痣是富贵痣,脖子上长痣大富大贵/额头长痣财源广进兔子Harvestman——一种形状像狗头的小蛛形纲动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她是是章怀太子孙女,被送去和亲成为中华史上杰出人物
和亲政策始于西汉,当年匈奴,在白登被围七天七夜后,侥幸逃脱,由此开了中原和亲少数民族的历史。 及至时期,我们耳熟能详的当然是嫁给松赞干布。她不但为西藏带去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还为和大唐换取了弥足珍贵的和平。因此,藏人将文成公主看作“绿度母”的化身,给予她崇高的地位,将她的塑像供奉于寺庙中,永奉香火。 70年后,又一位大唐公主踏上了和亲吐蕃之路,这就是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本名李奴奴,是章怀太子李贤的孙女。李贤于公元672年被封为雍王,公元675年被册立为太子,但和关系不睦,为其后被废埋下祸根。679年,李贤被告谋反,武则天派人在其东宫搜出其谋反罪证后,随即将他贬为庶人,流放巴州。一年后,李贤被逼自杀。 李奴奴的生父李守礼,是李贤3个儿子中唯一嗣的,后来承袭雍王爵位。710年,晋封为邠王。李守礼由于早年受李贤案的牵连,命运多戕,吃尽了苦头,因此即便他在官运亨通的睿宗时期,也无心为官,一味纵情山水,,妻妾成群,光是儿女就有60多个,李奴奴就是他的小女儿。 李奴奴从小便离开父母,在宫中长大,被收为养女。和其他公主一道,接受宫廷的培养和教育。良好的环境造就了李奴奴独特的气质,加上她容貌出众,多才多艺,在众多公主中显得,,很讨中宗喜欢。 公元700年开始,唐朝和吐蕃数次交战均。到707年,吐蕃太皇赤玛伦再次遣使者到大唐进贡,并向中宗请求赐婚。中宗于是下旨册封李奴奴为金城公主,和亲吐蕃,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此时的金城公主才10岁。 公元709年,吐蕃1000多人组成的豪华迎亲使团来到了长安,首领是吐蕃大臣、赤玛伦的弟弟尚赞咄。此次求婚不但规格很高,且聘礼丰厚,从到公主,人人有份。 公元710年,中宗诏令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为送婚使者,护送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中宗本人亲自渡过渭河,将金城公主送至始平县,并在此宴请百官,反复叮嘱吐蕃使者,金城公主是“朕之少女,长自宫闱”,“公主孩幼,割慈远嫁”。说到动情处,中宗不禁掩面痛哭,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中宗赏赐了金城公主丰厚的嫁妆,“赐锦缯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乐”。同时,他还下诏,将始平县改为金城县,将百官送别金城公主之地改为凤池乡怆别里,赦免当地除死刑犯外的所有囚犯,减免当地百姓一年赋税。 这些都足见金城公主在中宗心目中的地位。 送亲使团在杨矩的带领下,沿着当年文成公主的进藏路线,异常艰难地向着拉萨前进。途经“九曲”之地时,金城公主被夕阳西下的黄河美景吸引,驻足观望,久久不愿离去。 经过一年的跋涉,金城公主终于在公元710年底到达了拉萨,吐蕃普赞下令专门为金城公主修建宫城暂住。不久后,金城公主和年幼的吐蕃普赞赤德祖赞举行了婚礼,吐蕃举国额手相庆,。 公元710年6月,正当金城公主还在前往拉萨的路上跋涉时,大唐的皇位却已连换三人。中宗死后,李重茂即位,但他的屁股还没在龙椅上焐热,就被赶下台来,助其父重新登基为帝。 李旦上位后,接受杨矩的建议,将“九曲”之地以“公主沐浴地”之名割让给了吐蕃。此事招致朝野一片哗然,认为“九曲”之地不但是大唐不可多得的天然丰美牧场,盛产良马,而且是西北边陲重地,是大唐抵御吐蕃的重要门户。但李旦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吐蕃轻易地得到了打开中原门户的钥匙。 金城公主入藏后,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关系曾一度缓和,但战争并未因此停歇。从714年开始,大唐和吐蕃断断续续的进行了数次战争,多亏金城公主的全力斡旋,唐蕃之间才未发生大规模冲突,始终游离在战于和之间。 直到公元733年,大唐和吐蕃在青海日月山划定疆界,订立互不侵扰盟约。 公元740年,金城公主在吐蕃病逝。李隆基得信后,为她举行了哀悼仪式,并罢朝三日。 金城公主和亲吐蕃,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唐和土蕃之间的矛盾,但也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和短暂的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机文章万叶集简介隋开皇年间,隋朝与周边的民族关系探讨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为什么中国没有龙卷风,美国是龙卷风之乡/每年会发生2000多起龙卷风海市蜃楼找到过实景吗,平行世界假说引猜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