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世界史

乌克兰销毁核武愚蠢吗?事实上是被迫的

时间:2024-01-0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是继承苏联留下遗产第二多的国家,其中就有176枚洲际弹道导弹、1240枚核弹头和大约5000枚战术核武器。

这一度使得当时的乌克兰成为世界第三大核武器国家。

然而,从19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乌克兰自愿销毁了其所有核武器。

对于此事,很多朋友不理解乌克兰为什么这么做,误以为乌克兰销毁核武器是为了“爱好和平”或是做出愚蠢的决定。

事实上,乌克兰当年弃核,不是因为“热爱和平”,也不是因为乌克兰领导人“愚蠢”,而是因为不得不销毁,完全是被逼无奈的决定。

乌克兰并非不知道核武器有多主要,所以说当时乌克兰是含泪销毁核武器。

那么摧毁核武器的真相是什么呢?

乌克兰销毁核武愚蠢吗?事实上是被迫的

1、核武器是必须得维护的,不是早好了放在那就完事了的。

而当时乌克兰继承的核弹光维护费就需要花费当时乌克兰每年全国三分之一的收入。

刚刚独立的乌克兰穷的叮当响,哪有实力去维护核弹?

2、虽然苏联给乌克兰留下了很多核武器,但是这些核武器的发射控制权以及钥匙 密码钥匙根本不在乌克兰手上,而是在俄罗斯。

3、乌克兰努力尝试自己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将这些核武器的控制权和发射代码破解到自己手中。

但是尝试失败了,乌克兰的技术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俄罗斯中央政府。

因此,乌克兰一直无法实际控制这些核武器。

乌克兰销毁核武愚蠢吗?事实上是被迫的

4、当时,俄罗斯敦促乌克兰销毁这些核武器。

为此俄罗斯发表恶毒言论,说如果你们不消灭他们,那么我们俄罗斯就切断你们对乌克兰的能源供应。

当时独立初期,乌克兰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实在没办法。

5、美国软硬兼施,说如果你乌克兰以后想去我们的西方阵营,那么你必须销毁这些核武器。

而且只要你销毁了,我们美国可以给你很大的经济援助。

6、乌克兰缺乏支持核武器的产业链和配套作战体系。

它只保留核武器,却没有配套设备,实际意义不大。

7、乌克兰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是这样解释乌克兰的“核废料”的。

他说,“我们有核武器,但我们没有控制、测试和生产的系统,所以这就像一只拿着手榴弹的猴子。

乌克兰销毁核武愚蠢吗?事实上是被迫的


8、核武器有使用寿命,若是无法维持维护的话,那么就会有核泄漏的风险,而且非常危险。

换句话说,这些核武器是乌克兰手中的烫手山芋。

9、苏联在解体过程中,与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在苏联解体后销毁苏联加盟国 包括乌克兰的核武器。

这些协议在国际法上对乌克兰是生效的,所以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依据国际法不能保有核武器。

10、苏联解体前,乌克兰80%的核武器专家是俄罗斯人。

解体后都离开了乌克兰,所以当时乌克兰严重缺乏能够维护、操作、养生这些核武器的专家。

综上所述,当年乌克兰含泪主动销毁核武器,不是因为“热爱和平”,而是因为当时实在没有出路,被迫而为。

大汉奸吴三桂起兵后做的最愚蠢的事!连民心都失了如何能成功?

起兵后做的最愚蠢的事!连民心都失了怎么能成功?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导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严重。 明朝内部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但是,他们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明朝面临的最大的敌人,则是外部的满清军队。 在山海关之外,随着势力的不断壮大,与明朝在边境上发生了许多的战争。最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选择“弃明投清”,致使满清军队得以顺利进入山海关,自此,入主中原,夺去了明朝的江山。 然而,吴三桂既然已经投降了清朝,又为什么会在晚年与耿精忠、尚之信起兵反叛,造成历史上著名的“”呢? 自古以来,权力和地位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诱惑,从小出生在官宦之家的吴三桂,不仅拥有着比别人更加优越的身份,还有着聪明、智慧的头脑,更有着一身的本事。所以,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在正值壮年的时候,就被明朝的皇帝封为了山海关总兵。 在清军进入山海关之后,由于八旗子弟的力量不足,清朝的统治者不得不依靠明朝的官员使南方得到安定。在明朝官员中,吴三桂就是最荣耀的一个,也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在清朝统治者取得天下之后,就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让他掌管云南,对地方的行政和军队都由其控制。 与此同时,吴三桂壮大的势力,与康熙时期的清朝形成了一种势均力敌的局面。根据史料记载:生活在云南的吴三桂,拥有着足够的粮食,手下还有五十三个将军,一万二千名军和一万名人丁。甚至,吴三桂的部下王辅臣和李本深,都分别担任了陕西提督和贵州提督。 除此之外,在吴三桂镇守云南的时候,清朝的统治者就允许吴三桂自己处理地方事务。云贵地区的所有政府官员,都受吴三桂的管制。而且,吴三桂对这些官员,还有任免的权力,这种权力则被称之为“西选”,吴三桂选出的官员则被称为“西选官”。 当吴三桂的权力达到顶峰的时候,“西选官”被任命到全国各地就出现了“西选之官遍天下”的说法。 除了任命官员,吴三桂还私下垄断了矿山和铸币,这也被称为“西钱”。但是,这些“西钱”并不是用于支付下属的工资。云南省每年官员的俸禄高达900万两,这都是朝廷出钱,如果,加上广东、福建和江西,每年则需要2000多万两的支出,这大约是清朝财政的一半。 如此庞大的的割据势力,已经挑战到了的底线,最终,康熙皇帝决定“削藩”。公元1673年,康熙皇帝让,从广东撤军。吴三桂听后,感到非常的不安,就连忙上奏康熙皇帝请求撤兵,以此,来刺探康熙皇帝的意图。 本来,吴三桂想着康熙可以挽留一下自己,同时,吴三桂也表示自己绝对没有造反的心思。但没想到的是,康熙皇帝竟然,答应了吴三桂的撤兵请求,并下旨:让吴三桂撤到山海关以外。可以说,吴三桂在接到撤兵旨意之后,完全陷入了蒙圈的状态。 但是,吴三桂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计划,他立刻暗中部署兵马,并联系自己以前的部下,然后,控制了邮路准备起事。 同年十一月的时候,吴三桂自称“奉旨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之后,他们不仅杀害了云南巡抚朱国志,还号称拥立前明的“朱三太子”兴明讨清,自此,他就联合了尚可喜等人正式起兵造反,“三藩之乱”就此爆发。 在吴三桂起义初期,许多汉人想起了前明王朝,于是,纷纷回应了“朱三太子”的旗号。此外,吴三桂通过遍布天下的旧部,一段时间之内吴三桂的军队。短短的几个月,吴三桂就迅速拿下了云贵,进入了湖南,夺得了长江一带。 与此同时,孙延龄在广西反叛、耿精忠在福建反叛、吴之茂在四川反叛、王辅臣在宁羌反叛、甚至,台湾的郑经,也渡海西征,进入到了福建。面对如此之势,清朝的军队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但是,就在吴三桂的军队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吴三桂却不想渡江北上。 此时,有人猜测:吴三桂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云南大本营,一旦战事有所不利,他就准备退到云南以求自保;还有人猜测:他是担心,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亲儿子丢了生命。虽然,世人都不知道吴三桂到底是怎样想的,但是,长江已经成为了吴三桂命运的转折点。 然而,就在吴三桂迟疑的时候,康熙则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 首先,康熙集中所有的军力对抗吴三桂,对其它反叛势力则以招抚为主。最初的三藩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他们各自为政,而此时,耿精忠因为郑经的纠缠,根本没有其他兵力来对付清朝的军队。1676年,清军征服延平,耿精忠无奈之下,只能投降了。面对这种情况,广东的尚之信,决定利用自己在广东的力量,看情况再出手。 这样的结果,康熙不仅可以解决东南地区的问题,还可以一心一意地对付吴三桂。对于吴三桂,康熙则运用了自己的计谋,他先是劝降了吴三桂的部下王辅臣,然后,再进一步瓦解吴三桂的势力。其实,就算没有王辅臣的叛变,此刻的吴三桂也是非常苦恼的。吴三桂的实力有限,而与清军的战斗,却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他也是有苦难言。 并且,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之下,吴三桂又做出了一个让世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就是:在1678年,吴三桂竟然在衡州称帝,国号为“周”。这样一来,与他之前提出的“兴明讨虏”,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导致战争更不利于吴三桂。同年秋天,吴三桂因病去世,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后,吴三桂的撤退到云南。 1681年,昆明城破,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自刎,妻子郭皇后投缳,残部6700余人投降。吴世璠的首级及夏国相、马宝等人被押解到北京。最终,“三藩之乱”,在历时数年之后,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真是,糊涂一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太祖赵匡胤被迫做帝王?他的母亲揭穿陈桥兵变真相

960年正月初四,醉卧在军帐中,时至黎明,营外一阵鼓噪将他惊醒。众将,言道“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赵匡胤还没来答复,一件黄袍就披在他的身上,众将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他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做。以上这段是正史的记载,那么赵匡胤真的是被逼上皇位的吗?网络配图 按照正史的记载,赵匡胤在占领开封后,面对三位当朝宰相时,这位沙场上的悍将表现的十分痛苦,他的说道:“违负天地,今至于此!”宰相们还没应对,旁边的将领不耐烦的按着手中的宝剑,对宰相们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宰相们哪见过这阵势,只好跪称万岁。当天下午,赵匡胤正式登基,建立大宋王朝。 赵匡胤真的很无辜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亲自操刀制作,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传奇大作!既然说赵匡胤是“演戏”,有没有证据呢?答案是肯定的,揭开赵匡胤真面目的人,揭开陈桥兵变内幕的,其实就是他的老妈杜! 话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回开封,有些人急忙来到赵匡胤的府中,向其母亲报信,“点检已作天子”。没想到赵匡胤的母亲,既没有表现的,也没有惊慌失措,好像一切都在她的意料之中。杜太后对报信人只说了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暴露了赵匡胤的真面目! “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网络配图 我这儿子向来胸怀大志,今天果然实现了。这句话很好理解,但重点在于“素有大志”这四个字,赵匡胤一直“素有大志”,这个“大志”是什么呢?杜太后给出了答案,当皇帝!由此可见,赵匡胤篡夺皇位,或者说谋求皇位之心并非是临时起意,也不是被迫的,而是“素有此志”,知子莫如母啊! 除了赵匡胤的母亲外,出卖赵匡胤的又岂止一个人?比如在赵匡胤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人们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还没有后周皇帝的禅位诏书。众人乱作一团的之时,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笑着从袖中拿出早已拟写好的诏书。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如果要评选北宋时期的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主演,非赵匡胤莫属!那么赵匡胤为啥大费周章,搞了这么一出“电影”呢,难道他想夺取奥斯卡大满贯?我想赵匡胤主要基于道义上面的考虑。赵匡胤是一手提拔起来的,临终前将他破格提拔为殿前都点检,对他的忠诚丝毫没有怀疑。网络配图 赵匡胤是个很重视自己名声的人,如今他却要做出欺负孤儿寡母,篡夺皇位的事情,这种道义上的责任,是他所不想直接承担的。搞个兵变,虽然有点费事,但至少可以表面上过得去。不过他不会想到,大宋的江山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最后会在孤儿寡母之手丢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