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野史杂谈

从南北朝到被隋朝统一处于哪个世纪?都发生了哪些古代事件?

时间:2023-08-1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6世纪指公元501年至公元600年。该世纪处于南北朝从对立到被隋朝统一的时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隋朝简介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隋文帝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今西安)。

image.png

  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清明,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京,同年下诏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

  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拥立的杨侗也被废,隋朝灭亡,享国38年。

  公元6世纪中国事件

  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起兵夺位的将领萧衍。南齐覆灭,南齐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仅有二十三年。

  515年冀州僧人法庆领导的大乘教起义,公开宣称“新佛出世,除去旧魔”。北魏政府动员了十万军事才镇压下去。

  523年塞北的柔然出现饥荒,柔然大汗阿那瓌率兵三十万南侵,在六镇进行了一场烧杀抢掠,将六镇人的家财粮食一掠而空。

  524年四月沃野镇辖区的高阙戍兵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带着手下的兄弟们起事,挥刀杀掉了戍主,宣布起义。六镇军民纷纷起义。

  525年四月柔然大汗阿那瓌率军十万,入六镇,从武川西向沃野,配合元渊的魏军向六镇义军攻击。在两面夹击下,义军很快处于劣势,卫可孤战死。

  528年北魏胡太后为长期控制政局,毒死儿子孝明帝元诩。另立3岁的元钊做了皇帝。驻扎在晋阳的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素有政治野心,他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借口,率大军南下,进军洛阳。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史称孝庄帝。

image.png

  530年孝庄帝元子攸下诏让尔朱荣进京,趁机将38岁的尔朱荣手刃在明光殿。

  531年一月二十六日孝庄帝元子攸被尔朱荣侄子尔朱兆杀死。晋州刺史高欢乘机攻占洛阳。

  532年高欢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

  533年高欢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控制朝政。

  534年孝武帝元修无法容忍高欢掌握实权,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今河南安阳北至河北临漳南),这就是古代上的东魏政权。

  535年孝武帝元修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古代上的西魏政权。

  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元善见,建立了北齐政权。

  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则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元魏(拓跋魏)正式灭亡。同年南朝梁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

image.png

  559年北齐高洋死,时年仅31岁。庙号显祖,谥文宣皇帝。长子高殷继位。同年陈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岁。

  560年高演发动政变,高殷被废为济南王。

  561年九月高殷被杀,时年十七岁。十一月高演得重病死,终年27岁,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九弟长广王高湛。

  564年高百年被高湛虐杀。

  565年高湛传位于太子高纬,自任太上皇。

  568年高湛去世。

  572年六月高纬诱杀名将斛律光。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3年兰陵王高长恭因言“国事即家事”,坐罪鸩死,时年33岁。

  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攻北齐,因病班师。

  576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复攻北齐,以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隋公隋文帝杨坚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

image.png

  577年北周攻入邺城,灭北齐。北周统一北方。

  578年五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率诸军伐突厥。因病还军长安,当月病逝,年仅36岁。

  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587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废除西梁。

  588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589年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

  590年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600年隋文帝杨坚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

他是南北朝时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曾经嫁过三位帝王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皇后,有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有的经历传奇,让人。有一位皇后,做过三位的女人,又做过尼姑,却因拒绝了第四位皇帝而被杀害。她出身高贵,容貌美丽,却没过几天好日子,虽然她也有自己的缺点,可她的经历折射那个时代的无奈。 这位皇后叫做,是北魏一代权臣的女儿。尔朱荣是契胡部的首领,带领该部落不断强大,后来接受了北魏朝廷的招安,成为一名重要的将领。 为了笼络他,他也为了向朝廷示好,这样,尔朱英娥便作为政治利益的牺牲品,嫁给了北魏孝明帝。尽管当时尔朱荣,但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尔朱英娥嫁到宫中,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嫔妃。 关于尔朱英娥与丈夫元诩的关系,史书上记录的很少,但她在宫中生活是很煎熬的,这主要是来自胡的压力。 胡太后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她本人骄奢淫逸,为所欲为,孝明帝成为自己母后的傀儡。胡太后自己的面首很多,闹得朝野沸沸扬扬,成为国人的笑柄,然而她对儿子的私生活管得却极其严格,孝明帝一直都没有儿子。 公元528年,已经不可理喻的胡太后竟然将自己的儿子毒死,当时找不到继承人,她竟将孝明帝妃子潘充华所生的一个女婴,假冒成男孩,立为皇帝。事情败露后,胡太后又立宗室的做了皇帝。随后,胡太后将宫中的妃嫔都发配去当了尼姑,这其中就包括尔朱英娥。 很快,胡太后的疯狂举动震惊了北魏全国,尔朱荣起兵东进,发动了“”。在这场战争中,尔朱荣卓越的军事才华尽显无余,他在河阴之陶渚将北魏宗室一网打尽。尔朱荣将胡太后和幼帝元钊溺死在滚滚的黄河之中,纵兵屠杀北魏宗室两千多人,拥立为帝,全面控制了北魏的大权。 对于敌人,尔朱荣心狠手辣,但对于自己的女儿,他则是心怀愧疚。当他在瑶光寺将尔朱英娥接出来之后,涕泪横流。为了弥补女儿所受的遭遇,也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尔朱荣让尔朱英娥做了帝元子攸的皇后。 也许是沾染了宫中的习气,也许是父亲的权势太大,也许是受胡太后的迫害和影响太深,尔朱英娥成为皇后后,对自己的丈夫却非常不敬。她不但和父亲通气,时刻监视元子攸的,而且对皇帝亲近其她妃嫔非常不满意。她动辄傲慢的元子攸说:“你这个天是我父亲所立,如果不老实,我父亲做皇帝又有什么问题?” 元子攸也是七尺男儿,也有尊严,在外受尔朱荣的摆布,在内还要受他女儿的气,心中忿忿不平。他联合几个心腹,以尔朱英娥生子为名义,将尔朱荣宣召入宫。 尔朱荣听说自己要当外公了,欣喜之余放松了警惕,带着长子尔朱菩提等三十人就入宫了。结果伏兵四起,尔朱荣等一行人都被元子攸杀害。随后,尔朱英娥生下了儿子,也被软禁宫中。 元子攸虽然完成了皇帝铲除权臣的经典战役,但却没法控制形势,尔朱家族的势力非常强大,尔朱兆和尔朱世隆立长广王即位,并闯入宫中,将元子攸软禁,不久杀害。为了斩草除根,他们甚至将尔朱英娥生下的儿子摔死,尔朱英娥是他们家族之人,此时却被关在宫中,。 城头变换大王,不久之后,如同当年的尔朱荣一样,杀进了皇宫。尔朱世隆被高欢杀害,而尔朱英娥被带到高欢面前时,就深深打动了这个军阀。高欢将他纳为侧室,非常宠爱他,据说对他的敬重还超过了患难与共的正妻。 高欢每次见到尔朱英娥时,都必定要整理好衣冠,自称“下官”。甚至在尔朱英娥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后,高欢一度打算立其中的高攸为世子。尔朱英娥的弟弟、深受高欢厚待,却想着谋害高欢,把握大权。事情败露后,高欢仅仅处死了尔朱文畅,赦免了尔朱文略,更没有牵连尔朱英娥。 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洋继承了权力,后来又逼迫孝静帝禅位,建立了北齐。虽然高欢没有当过皇帝,但北齐建立后,尊他为神武帝。作为开国皇帝的高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他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在一次酒醉之后,他向尔朱英娥提出非分的要求。遭到断然拒绝后,高洋拔出佩刀将尔朱英娥当场杀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这位隋朝公主远嫁突厥,为突厥与中原的友好关系做出来重大贡献

从一开始,远嫁突厥的公主们就以一人抵万千铁骑的角色登场。的一句许婚承诺,公主们即成为政治离间的棋子。开皇十九年(599年)嫁给突利可汗的义成公主,本是隋朝宗室杨谐的女儿,后被封为公主,远嫁突厥。 未嫁之前的义成对隋朝与突厥联姻的重要性早已了然于心。突厥是中原王朝北面最大的邻国和威胁,隋朝建立前后,其内部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面对邻居兼劲敌的突厥,采用“、离强合弱”的计策来分化削弱,令其俯首称臣。开皇十七年,杨坚把宗室女安义公主嫁于小可汗突利,拒绝了大可汗都兰的求亲,以此来离间这两位堂兄弟。从此,都兰可汗时常骚扰隋朝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而突利可汗感激隋朝许嫁公主以及“种种无少短”的赏赐与恩惠,联合隋军,与兄弟。 一个和亲公主能引起突厥民族的内讧和战乱,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公主,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王朝力量。在北方少数民族眼中,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公主,也就得到了中原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支持。 杨坚封女婿突利可汗为“意利珍豆民可汗(简称启民可汗)”,经过一系列的内讧争斗之后,启民可汗幸运地成为控制北边的东突厥大可汗。在分化突厥的形势大好之际,安义公主早逝,于是义成公主肩负着安义公主未完成的使命嫁给了启民可汗。再次与隋朝联姻的启民可汗,还得到了其他部落的纷纷归附。 胸怀大志的义成公主,为隋朝北疆的安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隋王朝的兴盛稳定,是植于她心的第一个执著信仰。 以后的年月里,启民可汗和隋朝里应外合,互相帮扶,战胜了都兰可汗,成为整个突厥的国主。在北巡到榆林时,启民可汗曾和义成公主上表隋朝,自称臣民,请求改用华夏服饰礼法。考虑到当时的边境情况,以一句“好心孝顺,何必改变衣服”婉拒了启民可汗。突厥可汗对隋朝的恭敬和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与义成公主的影响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只是,背后的这座大山,带给义成公主的并不全是依靠,时,她也得用生命去守护。隋炀帝杨广北巡遭到始毕可汗(义成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截击时,得知消息的义成公主及时派人报信,可迅速南归到雁门的杨广还是被突厥骑兵重重围困。杨广命悬一线之际,义成公主以“北边有急”传信始毕可汗,这才将杨广从围困中救了出来。 身为突厥王妃,她明知谎报军情去惹怒拜狼图腾的可汗,后果会很严重,但在那紧要时刻,她已然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她眼里,杨广就是大隋,是她必须相救的家国亲人。 可悲的是,她不顾自己性命之忧去维护的杨广,是个醉生梦死之人,甚至连自己项上人头都不在乎,每每引镜自照,他就对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得过且过的日子总有玩完的一天,他最终被缢死。 皇帝死了,一个王朝的气息也没了。义成公主的所有努力,成了她孤单的独舞。 感激、使命、大义在她的脑海里日积月累,,已在心底生了根,凝固成了不可改变的信仰,用以克服远嫁在外的种种不适和遵从胡俗的辛酸。若要将心底最后的支撑连根拔起,她将彻底枯萎。然而,她不能枯萎,她要舞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那时,她心里念的中原已成为李唐的天下。复国报仇成了她赖以生存的第二个信仰,她想以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坠落的隋王朝。 杨广死后,皇后萧氏如浮萍般飘零颠沛,义成公主利用突厥的力量,从农民起义军处接回柔美的和原隋朝齐王的遗腹子道,并与她的第三任丈夫处罗可汗一起将立为隋王,建隋制,设百官,将生活在突厥的万余中原人送给杨政道,在突厥的汉人“悉隶之,行隋正朔,置百官于定襄城”。 支持义成公主的第三任丈夫,是始毕可汗的弟弟,启民可汗的儿子。她的第四任丈夫,也是启民可汗的儿子。 一个中原女子,一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一辈子只陪在一个男人的身边。但她是义成公主,自从挑着和亲的重担来到北边大漠,重如泰山的家国大爱已将她的个人情感生生压碎。 唯一可让她稍感慰藉的是,她嫁的可汗,大都念及隋朝旧日的恩典,加之她相陪左右耳提面命,所以,处罗可汗去世后,继任的颉利可汗也支持她复国报仇。 费心费力的筹谋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这也是她与权位相联后表现出的之处。义成公主育有一子奥射设,在处罗可汗去世后,本该由时年12岁的奥射设继承汗位,但她考虑到奥射设太过仁弱,难继大业,于是改立处罗可汗之弟,是为颉利可汗。 会为别人着想的人往往不会照顾自己,她出嫁突厥19年后,隋朝即被取代,此后的12年里,复国成了她生命的全部。不管隋唐的更迭是不是历史必然,在她的眼里心里,大隋才是天子王朝,让隋朝的外姓就是她的仇人。 对家国的大爱,早让她没有了小女子情怀。接来杨广的萧皇后与自己共侍一夫,共同为复国大业筹谋划策,只是萧氏没有她那般激烈的感情和信仰,在乱世中被几易其主的萧皇后,更愿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而义成公主却不愿放弃。个人的情感可以用眼泪来割舍,可对家国的大爱得以强势的姿态来支撑。于是,她坚决扶持杨政道为隋帝,并与自己的堂弟说服颉利可汗屡次攻唐。在此期间,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几度分分合合,结盟又背信,化敌为友后又反目成仇,除了双方切肤的利益关系,就是义成公主执著的力量。 唐朝建立之初,面对再次强盛的突厥,唐高祖不惜纡尊降贵与突厥交好,谋求边境的和平。然而,以钱帛换来的安宁一度被想要复兴隋朝的义成公主打破。 虽经百般努力,终究无力回天,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出兵突厥,颉利可汗被俘送到长安,东突厥灭亡。萧皇后和杨政道也被送到长安,时年48岁的萧氏被封为昭容。在专门为她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唐太宗看着盛大的场面问身旁的萧昭容:“卿以为眼前场面与隋宫相比如何?”其实,眼下看似豪华的场面与隋宫的豪奢相差甚远,但萧氏只是平静地说道:“陛下乃的君王,何必与亡国之君相比!”一席得体的言语使唐太宗对其,也使她在唐宫中度过了18年平静的岁月。 相比洗尽铅华、在淡然随和中得了善终的萧皇后,凛冽的义成公主却死在了唐朝名将的刀下。出兵突厥时,唐太宗曾下令不杀俘虏。可想而知,这个手无的女子,宁死也不愿做俘虏!在大漠生活了近30年的中原公主义成,那一刻也有了突厥人的刚烈和血性。 至于她到底是死于义薄云天还是孤单信仰,是非功过难以评说。自古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为权责相联的政治联姻使她远嫁大漠,也使她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皇家宗室女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