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探索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时间:2024-02-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消费电子市场创新匮乏的当下,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再次遭遇负增长。

虽然在去年年底迎来了回暖,但是缺乏革命性创新点,依旧是行业难题。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外手机厂商都进行了多次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场景的创新,但多数都成为伪创新,难以激发智能手机形态的迭代以及激发消费者换机的欲望。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换机的欲望来自于对基础功能以及高频率使用场景下性能的提升,一些可有可无的创新,不是多数消费者所看重的。

去年,华为Mate 60 Pro的发布,带来了卫星通话功能,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相比较此前只能发布卫星消息,通话功能的加入,让卫星通信技术再一次受到市场的关注,并成为行业关注的下一个升级点。

从2G到5G,人们已经离不开网络通信,网络的速率和覆盖率也是越来越高。

但是,在一些山区、沙漠、海洋等人类活动较少的区域,信号很难做到100%覆盖。

在遇到一些极端自然灾害时,更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通信中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在8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由于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是稀缺战略资源,同时卫星互联网在全球覆盖、6G通信、特种通信等方面具有战略价值,正成为全球竞争的新战场,预计我国卫星互联网将迎来十年黄金发展期,带动万亿产业规模。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值得注意的是,在华为之后,多家国内手机品牌也都公布了相关进展,荣耀在今年年初也发布了支持卫星通话的荣耀Magic6 Pro,后续OPPO、小米等厂商也将在顶配旗舰产品上搭载这一功能。

国电高科董事长吕强对钛媒体App指出,现在的手机厂商电子集成度非常高,需要更多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的配套合作方,正在加快组网尽快满足电子消费品的实际需求。

只是,在去年的一段热议之后,卫星通信有些降温,大众只知道很厉害,但感知力却很小,加上使用场景频次不高,很难成为刺激手机市场的革命性创新。

更有市场声音指出,虽然卫星通信很牛,但技术上的限制以及成本上的因素,导致很难铺开,属于卫星通信的黄金时代也远未到来。

不过,作为亲身参与过荣耀手机卫星通信项目的工程师,曹工则对钛媒体App表示,将来卫星通信会是旗舰机必备的一个属性。

向上捅破天,并非易事

和我们日常接触的4G、5G网络不同,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发射无线电波,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通信的一种通信手段。

因为覆盖面大、部署快,而且不受地面情况的影响,所以卫星通信一直都被认为是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场合的唯一通信手段。

在去年的MWC展会上,卫星通信也成为一大亮点,包括高通和联发科等公司都展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高通使用的是铱星(Iridium)卫星,联发科在摩托罗拉手机用的则是Bullitt卫星通信服务。

高通在当时宣布称,与荣耀、摩托罗拉、Nothing、OPPO、vivo以及小米合作共同开发具备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

联发科也表示,首批采用MediaTek卫星通信技术的智能手机将在后续亮相。

而在更早之前,华为Mate50便已经支持卫星消息功能,依托北斗三号卫星平台,可通过App将文字和位置信息向外发出,iPhone14系列也支持相类似的功能。

但是,卫星消息的功能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直到华为Mate 60 Pro卫星通话功能的搭载,才让业界感受到了手机划时代的变化可能到来了。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Mate 60 Pro使用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中国电信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用户可以在地面和卫星通信之间实时切换,实现突破地理限制的通信方式,让人们能够在偏远地区或是通信信号无法覆盖的地方进行通话,并且能够保证通话质量的稳定性。

当时,也有很多博主将华为Mate 60 Pro与专业的卫星电话进行对比测试,发现华为Mate 60 Pro的体验并不亚于专业的设备,而便携以及全面的性能,则是让华为Mate 60 Pro受到更多户外爱好者的推崇。

钛媒体App了解到,一般来说,手机实现直连卫星技术的路线有三条,第一是手机基本不做改动,主要是对卫星的性能进行提升,比如为了克服手机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不够的问题,把卫星天线建的大一些,发射功率高一些。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第二是终端侧适配卫星,采用专用的通信协议和卫星频段,比如常见的卫星电话,带有一个鹅颈天线,体积较大。

第三则是统一标准,2022年6月3GPP完成了全球5G标准的第三个版本—Release 17的功能性冻结,在Rel-17标准中,引入面向非地面网络的5G NR支持,手机直连卫星需要开展协同组网,协议增强和设备兼容三大能力的技术攻关,卫星与终端将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深度融合。

目前来看,第一个路线的技术难度比较大,成本也很高,第三种目前还在孕育过程中,是一个未来的目标。

对比之下,第二条路线,华为已经率先走通,兼顾了普通智能手机与卫星手机的功能,算是当前的最优解。

并且,智能手机搭载卫星通话功能后,还解决了传统卫星电话的一些尴尬之处,比如专用号段会被误认为是诈骗电话,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想用的时候发现没有充电或者续费等。

需要指出的是,将卫星通话这一功能塞进体积有限的智能手机中,并不是易事,而是终端设备侧与网络侧长时间磨合试验的结果。

基于目前的天通系统,手机直连卫星存在很多难点,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天线设计问题,曹工表示,由于天通卫星是高轨卫星,因此对手机天线、功放等方面都要有进一步的技术突破。

并且,在增加功耗后,如何解决散热问题,也是终端厂商要突破的点。

不仅如此,对于卫星通信终端来说,手机现有5G通信模块因协议不兼容卫星通信体制,还要增加一个针对卫星的通信模块,需要对芯片进行重新设计,这点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来说,也是很大的难点。

除了终端侧之外,对于运营商一端的考验也是很大,比如承载的用户容量、对成本的控制以及定价等等。

中国电信集团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屹寰此前曾透露,从民生和应急救援来看,卫星通信十分有必要,早在2021年电信便提出相关理念,并在当年的10月份成立项目组,后来找到很多伙伴去谈,只有华为愿意去谈,华为在天线的小型化上做出了很大贡献。

荣耀这边也是一样,曹工表示,为了进一步让芯片小型化,占用更少的面积,前前后后也是和合作伙伴经过了多轮的讨论与验证,通过改善芯片和外围电路小型化,荣耀将卫星通信所用主板占用面积缩小了30%。

卫星通信模式跑通?国产手机开启抢位战

此前基于成本以及市场体量的考虑,大家都在观望,华为加上电信这一波推动后,整个的卫星通信模式基本算是跑通,后续也会有更多的加入者,某品牌研发工程师对钛媒体App说道。

可以看到,在华为之后,荣耀先发布了支持卫星通话的Magic6 Pro,5G卫星移动终端荣耀Magic6 RSR也已经入网,更多的国产卫星通信终端也在路上。

在钛媒体App看来,结合目前的市场以及竞争环境,国产手机已经开启了卫星终端抢位战。

在去年的中国电信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电信宣布联合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中兴、魅族,推动消费级卫星电话旗舰标配。

支持国内主流手机终端厂商推出直连卫星旗舰机型,2024年底前上市终端款型不少于5款。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根据目前网上曝光的消息来看,OPPO、小米、vivo、魅族都有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发布的计划。

其中,从入网信息来看,即将发布的小米14 Ultra讲支持卫星通信。

1月份已经发布的OPPO Find X7 Ultra,也将单独推出发布卫星通话版本。

今年年内,vivo X100 Pro+也会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目前正在测试。

而在去年的MWC 上海展上,vivo还曾展示过卫星通信样机。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至于刚刚宣布All in AI的魅族,虽然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投入,但是在过渡期内,一些规划中的产品还会进行更新,在吉利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的旗舰设备也会支持卫星通信功能。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到2027年,我国卫星通信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

到2025年,直连天通卫星终端销量超过2千万台。

运营商这边,除了中国电信之外,中国移动也在加速布局。

日前,搭载中国移动星载基站和核心网设备的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入轨。

在这之中,中国移动01星搭载了支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载基站,同时也是全球首颗可验证5G天地一体演进技术的星上信号处理试验卫星。

从终端到运营商以及卫星产业端,上下游都在积极的投入,寻求突围抢先占领高地,即便目前这个市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最优解。

曹工对钛媒体App表示,从2G、3G、4G到5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用户的诉求是紧密相连的,只是需求的迫切性是技术发展快慢的关键,技术的成熟度也是需要一个综合的考量。

普惠还需时间,但绝不是噱头和伪创新

听多了狼来了的故事,大众也对手机市场的各种创新有些疲劳。

性能过剩、创新自嗨,成了这两三年行业的常态,导致卫星通信即便在去年下半年很火热,但仍旧很难掀起太大的波澜。

根据中国电信发布的《5GNTN技术白皮书》内容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有80%以上的陆地区域和95%以上的海洋区域缺少地面网络覆盖。

但即便如此,卫星通信的使用频率也不会太高,使用场景和人群也受限,尤其是在国内,地面通信已经满足了大多数人的需求。

卫星通信并未像影像、人脸/指纹解锁以及大内存一样,成为激发多数人换机的理由。

还有声音指出,搭载了卫星通信技术后,手机厂商又有了理由涨价。

钛媒体App认为,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对于卫星通信,目前更多的还是在一个多模式探索以及试验的阶段。

一方面,要想实现普惠,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

目前,支持卫星通信的终端数量很少,成本占了大头。

一名通信产业的分析师对钛媒体App透露,如果手机要支持卫星通话的话,成本要增加3、400元,前期投入太大。

在当下的手机血海,价格是消费者购机的关键考量因素,厂商在定价上的策略往往决定着产品是否成功。

多数时候,为了证明自身的产品力,往往也只会在顶配旗舰产品上支持卫星通信功能,即便是中端机,要想普惠,都还要较长的时间。

荣耀、小米们开启?抢位战,卫星通信会是手机创新的又一条?弯路吗?

另一方面,卫星通信若要普及,对运营商还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扩充可承载的容量,如何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以及探索更多的方案。

目前,按照通信卫星运行的轨道不同,卫星通信系统可分为低轨通信卫星 LEO、中轨通信卫星 MEO和高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GEO。

华为Mate 60 Pro依托的天通一号卫星系统是由3颗高轨卫星组成,距离地面3.6万公里的高度,相对地面保持静止。

对于高轨通信卫星系统来说,其技术最为成熟,寿命长、单星容量也大。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距离地面距离过长,导致其传输延时大,终端功耗高,覆盖范围有限。

对比之下,低轨通信卫星在功耗、覆盖和延时上的优势,可扩展性也更强,也是被认为直连卫星上网的最优方案。

但是,低轨道卫星对数量要求更高,这就导致成本上的提高。

并且,就像在高铁上通信一样,低轨道卫星如何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也是关键。

每一个方案现在都是有一些它的瓶颈和它需要解决的难点,这个最终的方案还要看成本、运营等多种综合因素,现在很难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低轨、高轨或者其它的方案会是未来,曹工表示,就像是3G等技术的发展一样,前期都会有很多的方案,后期通过不断的验证,才最终找到一个合适的路线。

至于伪创新、噱头这样的评价,钛媒体App也认为并不妥,可以说属于卫星通信的黄金时代远未到来,但随着旗舰机成为标配以及后续到了6G时代,卫星通信大概率是关键的一环。

曹工也认为,将来卫星通信会是旗舰机必备的一个属性,至于何时下沉到更多的产品,还是要看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控制,就像4G、5G的普及一样,这是演进是需要一定过程的。

另外,钛媒体App还认为,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从来都不是一种竞争与替代的关系,在未来通信中是互补的关系,毕竟成本、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二者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场景。

从目前的通信技术规划来看,5G-A和6G的核心技术就是天地一体通信网络。

就像当初4G到5G的转变一样,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或者说是感知不到升级的点。

但是,现在来看短视频、AI、低空经济等多行业的发展,都是和5G技术的应用有关。

现在,卫星通信是旗舰机必备,未来也会成为大众手机必备的功能,只是这个过程以及落地的时间点会较长,中间也会有多种技术路径的探索,但一定会给我们当前的市场带来更多的应用。

此前,银河航天首席科学家张世杰就曾表示,面向未来,手机直连卫星技术将是6G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卫星面向大众有望迸发出更多新应用。

4名嫌疑人被传唤到案,主谋现身……海南琼海警方破获盗窃移动基站通信设备系列案件

近年来,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2G、3G等通信设备的使用频率不断降低,部分通信设备已处于闲置状态,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打起了歪主意。7月10日,海南琼海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盗窃移动基站通信馈线系列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破获案件40余起,涉案金额20余万元。通信公司报案称设备被盗警察同志,我们公司一处基站的通信馈线被人剪断,应该是被偷了,请你们来看一下。7月9日,某通信公司到琼海市嘉积派出所报案,称该公司在嘉积镇某小区的通信设备遭人盗窃。警情就是命令。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在案发现场,办案民警敏锐地发现,案发地点位置偏僻不易发现、难以靠近,且被盗物品体积庞大,重量偏重,基本排除单独作案、单一作案的可能性。随后,嘉积派出所立即抽调专门警力开展调查,并请求刑侦大队、技网大队配合,通过分析研判、视频侦查、走访摸排等手段,民警发现,案发当天,4名身穿橙色马甲的男子驾驶一辆白色汽车曾多次出入该小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我们当时也考虑过,会不会是通信公司将拆除任务外包给其他公司?办案民警介绍。然而通信公司却表示,确有一批旧的3G设备要拆除,但拆除工作还未开始。随后,警方立即对这4名男子开展侦查,并于7月10日将嫌疑人莫某梓、李某军、李某高、李某铭传唤到案。4人到案后串供欲迷惑警方侦办方向到案后,4人均对盗窃通信设备以及馈线等行为予以否认。我们是通信公司的外包人员,负责拆除设备。当警方审讯时,4人的口供出奇地一致。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外包公司的工作人员,但警方通过调查发现,外包公司的名单里并没有他们的名字,且莫某梓曾有偷盗通信设备、馈线的盗窃前科。与此同时,当警方讯问,谁是团伙里的主谋时,4人均表示是团伙里的李某高。警方认为,4人早在到案前就已对过口供了。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谋显然不是他们所说的李某高,而是有过盗窃前科的莫某梓。据办案民警介绍,莫某梓曾有过在通信公司工作经历,还对通信公司里设备的拆除、处理、变卖等情况比较熟悉。随后,警方通过梳理案情,确定莫某梓为团伙里的主谋,同样对通信设备较为熟悉的李某铭为团伙的二把手。我们经过审讯得知,李某高年龄偏小,且对通信设备的拆除并不熟悉,在团队里作用最小。4人在到案前就商量好,若警察问起,就说是李某高指使作案。办案民警表示,这给案件的前期侦办带来了一定的干扰。民警利用分赃不均击溃嫌犯心理防线在审讯过程中,莫某梓等4人分别交代,由于平时花销大且无固定工作,在得知旧型号通信设备停用闲置后,4人分工对琼海市某小区基站闲置的通信设备和馈线多次实施盗窃,并将盗得的通信设备和馈线铜芯线,运送至海口的废品收购站卖掉,所得赃款用于挥霍。他们的作案手法十分老练,且不与废品收购站的老板直接见面,避免暴露个人信息。办案民警介绍,为了让4名男子如实交代违法犯罪的事实,警方通过调取交易记录,发现4人在犯罪所得的分配上存在较大悬殊。警方以此为突破口,苗头直指分赃不均,以此击溃嫌犯的心理防线。经审讯,李某高等4名犯罪嫌疑人对在海口、三亚、琼海等地盗窃基站通信设备和馈线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李某高等人已被琼海市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审理中。(杨晓晖)法治时报 琼海警方

我国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卫星成功投入运营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卫星15日在香港圆满通过了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标志其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亚太6E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采用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研制,是该款平台的首发星。卫星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通信容量约30Gbps,在轨寿命1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介绍,亚太6E卫星成功投入运营,对实现卫星平台高承载、低成本,提升我国通信卫星平台国际竞争力,以及实现卫星全自主轨道提升和长期在轨自主工作,提升我国卫星平台智能自主水平,均有重要意义。亚太6E卫星与独立推进舱组合体于2023年1月1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在发射成功10天后的2023年1月23日,卫星与组合体分离后,通过其自带的霍尔、离子两套电推进系统自主变轨,于2024年6月10日抵达同步轨道并定点于测试轨位。亚太6E卫星是全球首颗从低地球轨道到地球同步轨道全自主实现轨道转移的通信卫星。抵达同步轨道后,亚太6E卫星在轨测试工作顺利开展,7月9日完成第一阶段在轨测试工作后重新定点于东经134度工作轨位,与亚太6C/6D卫星三星共位运行。7月15日完成在轨测试大纲规定的全部测试项目,亚太6E卫星有效载荷工作正常,性能良好,与地面测试结果相符,满足合同指标和在轨使用要求,平台配置的霍尔、离子两套四台电推进系统均满足位保使用要求。亚太6E卫星项目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长城公司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的第13个通信卫星在轨交付项目,由香港亚太星联卫星有限公司运营并委托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测控管理。亚太6E通信卫星聚焦东南亚市场,为该地区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