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知识

世界上死人最多的瘟疫:黑死病,全球死亡人数达7500万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人类古代上曾发生过多次大瘟疫,而且每一次瘟疫均导致了数百万,甚至数千万人的死亡世界上死人多的瘟疫,为多年以前流行于欧洲地区的黑死病,也称为鼠疫,其死亡人数高达7500万,下面具体来了解下。

世界上死人多的瘟疫

世界上死人最多的瘟疫:黑死病,全球死亡人数达7500万

中世纪时期横卷欧洲的黑死病是古代上死亡人数最多的瘟疫,整个欧洲死亡人数高达2500多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世界死亡人数多达7500万人,帆叶网,实在是世界上最惨烈的一场瘟疫。

黑死病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传染病,传播非常迅猛,在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而少数国家如波兰、比利时,却侥幸地成了漏网之鱼。

黑死病(鼠疫)的危害

世界上死人最多的瘟疫:黑死病,全球死亡人数达7500万

黑死病即鼠疫,一种名为鼠疫杆菌的细菌寄生在黑鼠身上并借由黑鼠传播造成了这次瘟疫的大流行,且传播速度极其之快。鼠疫会导致人出现高烧不退,肺部发炎等症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命丧黄泉。

在这场大流行的瘟疫面前,欧洲大伤元气,因大瘟疫传播引起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大变动。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了极度沉重的打击。

无辜的犹太人

世界上死人最多的瘟疫:黑死病,全球死亡人数达7500万

直接因瘟疫死亡的人数约为7500万人,间接因瘟疫死亡的人数也不少。在当时找不到瘟疫的起源,一些人认为是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病毒,就掀起了一股迫害犹太人的风潮。在美因茨曾有1.2万犹太人被烧死,斯特拉斯堡城内有1.6万犹太人被杀死。

黑死病对欧洲的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均造成了严重打击,但也影响了欧洲文明的进展方向,现代医学在这次瘟疫中萌芽,为后世医学进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汉代名将霍去病死亡真相是怎么回事?并非瘟疫而是自杀?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大将军、薨逝,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但是都经不住推敲。网络配图 首先,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之死,却详细记载了为霍去病举行盛大葬礼的全过程。以其写史的态度,这只能解释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也就是说官方有意隐瞒或者封锁了消息。至于病死之说,只怕司马迁本人也是不相信的,所以才没有将这种说法写在《史记》中。 其次,霍去病之死是在元狩六年,而漠北大战是在元狩四年,什么样的瘟疫能有这么长的潜伏期?如果是死于瘟疫,那么沾染上瘟疫的人自然不可能是霍去病一人,但是史书中并没有将士因为瘟疫大面积死亡的记载。 最后,漠北大战后,汉、匈双方均受损伤,匈奴遣使和亲,派使者与匈奴谈条件,可匈奴不仅不接受汉方的条件,反而扣留使者,于是武帝决定再一次发动对匈战争。在这个时候,三军主将霍去病退隐,无异于拿军国大事当儿戏。 而通过对从到霍去病死时的两年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的分析,就会发现霍去病之死另有隐情。这期间发生的事主要有以下几件。 第一,汉武帝尊霍抑卫。 自霍去病受封冠军侯起,汉武帝便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军中培养霍去病,同时打压的地位。汉武帝的这种行为在漠北大战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史记》载,在汉武帝的战略决策中,迎战匈奴大单于的任务原本是落在霍去病身上的,只是阴差阳错,大单于却与西出定襄的卫青军团遭遇了,一番恶战之后,匈奴败退。之后东出代郡的骠骑将军霍去病追亡逐北,才创下不世之功。在战后的封赏上,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意图越来越明显,跟随霍去病出征的将士大多都得以封侯,而大将军卫青不得加封,军卒皆无封侯者。 作为汉武帝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卫青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卫青为人谦恭有礼,温和大度,重情重义,众人都乐于听命于他。那么汉武帝为何要借助扶植霍去病来打压卫青呢?因为卫青身居高位,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妻子是长公主,这些人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尽管卫青本人一直谨小慎微,但是其集团的势力实在庞大。所以汉武帝必须想办法来抑制集团的势力,这个办法就是尊霍抑卫。网络配图 而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放心地扶植霍去病的势力,是因为霍去病的性格。史书中载,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且不热衷于政治活动,因此他的周围不可能形成一个利益群体,也就对汉武帝构不成政治上的威胁。霍去病虽然与卫青家族有亲缘,但是他不能代表卫氏集团的利益。相反,他的异军突起,还会威胁到卫青的地位,卫氏集团的既得利益者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他们自然会拼尽全力保住卫青,同时也是为了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 第二,霍去病射杀之子。 漠北之战后,李广自杀,族人都认为是卫青从中捣鬼,是以大多心有不忿。李敢怒而击伤卫青,但卫青事后并没有声张,而是将此事隐瞒起来。一年后在甘泉宫围猎之时,霍去病得知此事,,射杀李敢。这件事情疑点重重:李敢打伤卫青是在元狩四年春,而霍去病射杀李敢是在次年秋,这中间的一年多里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情,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元狩五年三月,李广从弟、丞相因侵占阳陵(陵)土地下狱,畏罪自杀。李蔡为什么要冒天大的风险去侵夺先皇的墓地?要知道那可是死罪。不久,李蔡被告发,派人去查,但还没有等到查出结果,李蔡就自杀了。仅仅过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发生了霍去病射杀李敢之事,从此,李家势力被连根拔去。 只是霍去病射杀李敢的地点是在甘泉宫,甚至可以说是当着汉武帝的面,他为什么偏偏挑中这么一个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地点?所以完全可以排除蓄意谋杀的可能性,而应该是突发事件,有人故意将此事泄露给霍去病,以霍去病雷厉风行的性子和对卫青复杂的情感,当然会立刻取了李敢的性命,而不顾忌是在什么地方。 而这一切,都与卫氏集团有关。李广自杀,李氏族人认定了是卫青害死李广,江河日下且正被皇帝逐渐冷落的卫氏集团不可能坦然面对一个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李氏高官,所以又指使人陷害李蔡。李蔡死后,继任的丞相是太子少傅,根正苗红的太子党。李蔡、李敢一死,李家就再也不会有人向卫青寻仇,霍去病也在武帝心中留下不良印象,朝臣对霍去病也必然会心增反感,可谓一石三鸟。 第三,请立三皇子事件。 元狩六年四月,由霍去病挑头,满朝文武官员上书奏请武帝册立刘闳、刘旦、刘胥三位皇子为王。武帝迫于压力,实施册立。这件事表面上看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背后依然涉及到卫氏集团的利益。这三位皇是极受武帝喜爱的,而太子生性仁恕温谨,不是很得雄才大略的武帝的喜欢,况且当时年老色衰,难以得到武帝的宠幸,这一切都让卫氏集团的成员们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册立三位皇子,表面上看是对三位皇子有利,但实际上最大的获益者却是太子刘据。网络配图 霍去病当时虽然官居大司马大将军,但他在朝政上并没有太大的作为,请立三位皇子事件是史书上关于他参与朝政为数不多的记载。所以问题就出现了:平时不常参与朝政的霍去病为什么要参与这件事情,而且还是挑头人? 霍去病是一个重情的人,漠北之战后,由于汉武帝刻意地尊霍抑卫,卫氏集团的权力受到了威胁,对霍去病也疏远了许多,这让霍去病感觉到了亲情的缺失。这时如果有一件事可以改变他和卫氏集团的关系,而且是他的,他是断然不会拒绝的。 以上一连串的政治事件都牵涉到了卫氏集团,那么究竟是谁一手策划了这一切? 按说,卫青应该是这个集团中最为重要的人物,是这个集团的核心,但是,这一系列的事件应该不是卫青一手策划的,除非他多年来一直表现出来的宽仁大度都是伪装。自然也不该是皇后卫子夫,她也。太子刘据当时年幼,更不可能。那么卫氏集团中谁还能有这样的手段?唯有。论身份,她是武帝的亲姐姐,卫青的妻子,史书中对她的能力虽然记载不多,但仅从她把卫子夫献给汉武帝、委身下嫁曾经的仆人大将军卫青这两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她的权谋手段。 以平阳公主对权谋的热衷,她绝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都脱离她的控制,所以,当霍去病对卫青的势力造成极大威胁的时候,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一定是最不希望这一切发生的平阳公主,而且她也完全有能力、有手段让霍去病死。 由于个人出身和经历,霍去病存在着一些先天缺陷:寡言,心高气傲。这样性格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朋友的,他的手下又大多是匈奴降将,跟着他只是为了功名利禄,不可能有什么感情。而漠北大战之后,卫氏集团跟霍去病的矛盾也激化了,几乎没有亲情可言。这样一个缺乏情感、孤独的人,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这一点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诱导之下,霍去病很有可能会走向极端,甚至是选择自杀。而且从霍去病死后,汉武帝虽然悲痛,但并没有迁怒于旁人的态度来看,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天权-苏格兰最后一场瘟疫的研究揭示了“黑死病”面前的人性

(神秘的地球uux.cn)据阿伯丁大学:阿伯丁大学领导的一项新研究使人们对苏格兰最后一次致命的瘟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研究首次证实,1640年代末,导致黑死病的细菌在阿伯丁以北就存在,并揭示了在苏格兰人口因内战和疾病而大量死亡之际,对死者的惊人关怀。由考古学家、骨学家、历史学家和古代DNA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与阿伯丁瘟疫坑有关的人类遗骸中发现了鼠疫耶尔森菌的古代DNA,这是苏格兰首次使用最先进的aDNA技术发现鼠疫的直接证据。鼠疫耶尔森氏菌通常被称为“黑死病”,指的是14世纪中叶所谓的第二次全球大流行,几个世纪以来,鼠疫耶尔森氏菌导致了鼠疫的多次爆发,苏格兰上一次毁灭性的爆发发生在1644年至1649年。由Marc Oxenham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绘制了这场持续六年的瘟疫在苏格兰的传播情况,并检查了1987年在阿伯丁约克广场的一个工业园区挖掘出的遗骸。该遗址与1647-48年瘟疫爆发期间在女王林克斯(苏格兰对沿海沙丘的称呼)上建立的瘟疫坑的大致位置有关。Oxenham教授说:“这场苏格兰最后的疫情被认为是1644年10月从纽卡斯尔围城战中返回的受感染的苏格兰士兵造成的。“最初在边境地区,它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向北传播,穿过苏格兰中部、珀斯郡和安格斯。“我们可以从伯格议会登记簿中的一条记录中看到,到1647年4月,阿伯丁正在为瘟疫的回归做准备,自1545年近100年前的上一次爆发以来,这场瘟疫一直没有影响这座城市,因为人们注意到,‘瘟疫在城市以南26英里的因弗伯维肆虐‘。”到这一时期,苏格兰城镇在抗击瘟疫方面经验丰富,通常采取措施限制人口流动,研究重点是对苏格兰最终疫情的“人类反应”。Oxenham教授补充道:“在苏格兰历史上,这是一个特别绝望的时刻。”。“在许多地区,人们面临着战争的蹂躏、经济困难和可怕流行病的额外并发症。例如,在布雷钦,据报道,1647年的几个月内,约有600人死亡,占该镇人口的一半。“因此,我们对人类对瘟疫肆虐的反应很感兴趣,特别是在上次疫情期间,人们是否对瘟疫受害者普遍感到恐惧。”研究小组检查了从回收的骨骼遗骸中提取的骨骼和牙齿,以确认它们死于1647年至1648年之间,并且存在鼠疫耶尔森菌。然后,他们研究了与埋葬相关的做法,以对死于瘟疫的人的治疗有新的了解。阿伯丁大学骨考古项目负责人Rebecca Crozier博士说:“瘟疫通常与挖掘瘟疫坑来处理死者有关,但研究小组发现,在教堂场地内有许多正常埋葬和纪念瘟疫受害者的例子。“很明显,这些人中的一些人一定被哀悼者知道是瘟疫的受害者,他们似乎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害怕从死者身上感染瘟疫。“这表明,面对瘟疫的可怕前景,我们没有看到人性的丧失,而是看到了对死者的关怀和同情,尽管死者家属面临着非常真实的风险。”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