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东晋元帝司马睿之女:寻阳公主的生平简介

时间:2025-02-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梁元帝萧绎:南梁的才子帝王却一生颇受争议

梁元帝(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自号,南兰陵(今江进)人。时期梁代(552年―554年在位)。第七子,梁简文帝之弟。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传世的《职贡图》是北宋年间的摹本。 生平简介 萧绎历任会稽太守、江州刺史、荆州刺史。大宝三年(552),击败,称帝于江陵(今湖北荆州)。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忠臣传》、《注汉书》、《周易讲疏》、《讲疏》、《全德志》、《江州记》、《职贡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像李后主和一样,艺术的成就难掩其政治的弱智,这既有与当时时代混乱的局面有关,更主要的也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史载其“禀性猜忌,不隔疏近,御下无术,履冰弗惧,故凤阙伺晨之功,火无内照之美。”网络配图 所以王夫之说:“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 在位三年。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等率军万人往救,后又派王僧辩率舟师万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台城,王僧辩舟师尽没。不久,又命王僧辩击溃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诸军事的六兄萧纶;并向西魏称臣,袭杀益州刺史(萧衍第八子)。萧绎翦除兄弟的目的达到后,便于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称帝。年号承圣。但当时梁州、益州已并于西魏,襄阳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势十分孤立。承圣三年九月西魏派于谨、率军五万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萧绎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萧方智在建康称帝,追尊为元帝。萧绎盲一目,少聪颖,好读书,善五言诗,但性矫饰,多猜忌。藏书十四万卷,于江陵城破时自己烧毁。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种,四百余卷。 才子皇帝 萧绎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不贪慕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十分勤奋辛苦地读书、著书,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亲自捧书观阅也要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著书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负始终是他奋斗的理想。他出生在文学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历代取得文学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萧”(梁武帝萧衍与三个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堪比“三曹”(曹魏父子、、),萧绎又是“四萧”之中的佼佼者,文学成就堪称翘楚,在五千年中国历史出现的数百个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为第一丰富,远比号称“”的,并且唯一留下作为诸子百家学说“子”部著作的《金楼子》,在中华文化历史上镌刻下自己的名字。网络配图 他虽没有宋徽宗那样直到今日仍未被超越的“瘦金体”书法水准,但若论及绘画水平,漫漫五千年历史百来个帝王之中,无人可出其右。他所画的《职贡图》,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当时各个小国的人物形象,上面有金发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浑身只披一块白布的黑人,因此,这不但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朝贡史极为珍贵的一份资料。 而且他博学多才,从《·经籍传》留下的资料来看,他研究的花样可谓,包容万象。除去作为文学家、诗人、学者、皇帝、画家、书法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一名音乐理论家,对中医的研究放到今天可拿博士头衔;他的围棋水平至少是九段高手,因为他也写了好几本棋谱研究;他是姓氏学家,也是玄学研究高手,在众多研究周易专家之中仍可占据显赫的地位。网络配图 生在重文轻武的南朝的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兵书《玉韬》。更叫人吃惊的是,南朝士大夫们对骑马十分反感,认为那是野蛮人才做的事情,萧绎却不辞辛苦花费大量时间在养马的研究上面,并且写了一部研究马的专著,叫做《相马经》,里面的研究成果据说超出了相马专家伯乐的水准。他对一些为正直之士所不齿的学问也十分感兴趣,甚至能够自己给自己算命,也能通过观察星相知道天下大势。他的才华以及学问简直无人能及无所不包。 但他的艺术水准以及文学成就又与他的人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司马奕有什么样的生理疾病?东晋唯一被废的帝王

:东晋唯一被废的,罪名是他有生理“毛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东晋立国江东,南方政权及其统治下的汉族广大人民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自王导提出“克复神州”的口号后,庾亮、庾翼、褚裒、都曾率军北伐,希望能收复故土。权臣在掌控朝廷内外大权后,也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史称“”。 永和十年(354年),晋康帝在位,桓温北伐,兵锋直指霸上,逼得前秦皇帝退守长安内城。 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进兵河南,在伊水击败羌帅姚襄,收复旧都洛阳。 太和四年(369年),废帝司马奕在位,桓温北伐前燕,一直打到枋头,距前都邺城只有二百多里,还收复了淮水以北的广大地区,可惜最终以失败告终。 桓温战败后声望跌到谷底,要想把老百姓对他的信心拉升到顶点,短时间是不可能了。非常时期只有采取非常手段。 桓温自负才能过人,久怀异志,因此发动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勋,然后回朝接受九锡,从而夺取大位。但因第三次北伐失败,声望大减。谋士郗超建议桓温效仿、,废,以重立威权。桓温遂决定废黜皇帝司马奕。 司马奕(342年—386年),即晋废帝(365年—371年在位),字延龄,他是晋成帝次子,晋哀帝同母弟,母亲周贵人,东晋第七位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二十二日,晋穆帝司马聃去世,因为无子,司马奕的哥哥司马丕被立为皇帝,是为晋哀帝。 兴宁三年(365年)二月二十二日,晋哀帝司马丕因为吃丹药去世,司马丕也没嗣,临朝听政的崇德于二月二十三日下诏说,司马奕德才兼备,又是皇帝的弟弟,应当继承皇位。于是百官到琅邪王府去迎奉司马奕,司马奕当天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第二年,改元太和。 桓温和谋士郗超决心废了司马奕,另立皇帝。他们心目中新皇帝的人选是。 因为东晋百年立国史上从来没有废除皇帝之事,所以想要废了司马奕并不容易。一是当时褚太后相当有威望,首先她那里得通过。二是司马奕身上找不出什么能说得过去的毛病,最重要的是,皇帝对桓温相当客气,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桓温的正妻去世,司马奕赠给大量的治丧财物。桓温推辞不受,司马奕还下诏不许。 为了废除这个挡路的皇帝,桓温使出了阴招,直指司马奕的“下三路”。 公元371年11月,也就是桓温北伐失败后的两年,建康到处传播着一条爆炸性的新闻:当今的皇上司马奕是个阳痿,根本没有生育能力。 这事说得有鼻子有眼:司马奕有三个儿子,怎么能说他“不行”呢?但那不是他的种。他有三个男宠:相龙、计好、朱灵宝,是这些人和后宫里的田美人、孟美人交合,生下了三个小孩,冒充是皇帝的。 皇宫之内也是沸沸扬扬,司马奕惶恐不安。他知道矛头直接指向了他,他知道谣言是谁造的,但无能为力,只有任人宰割。田美人、孟美人身上泼了污水,也只有。 褚蒜子,此时已经48岁了,经历了太多的,被尊称为崇德太后。她每天做的事就是吃斋念佛,想在悠扬的诵经声中度过余生。 有一天突然听到内侍奏:外面有紧急奏报。 褚蒜子心里开始不安,政治早就离她远去,能有什么事不报给皇上,而报给她呢?只有一件事情除外。 她倚着窗户看着奏表,一瞄是桓温呈送上来的,刹那间明白了。 她只看了一半,就感到全身无力,她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做,强作镇定地对侍从说:去拿笔来。 她含泪在奏表下批复:我经历此难,想到死去的,挂念活着的,现在心如刀绞。社稷大计,不容我不同意。我悲痛哽咽,不知道说什么。 在宫外的桓温则感到了无边的恐惧,他在自问:要废当今皇上,太后会不会同意呢? 如果太后不签字,自己擅自作主,带兵进宫,就无法可依,直接变成谋反了。 越想越紧张,脸上,浑身止不住地发抖。 不一会看到侍从飞奔过来,忐忑不安地接过奏表,看到太后的批示,一块石头落了地,心中狂喜。 桓温随即宣称奉太后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派散骑侍郎刘亨到宫中收缴了国玺,命令司马奕立即离宫。 正是仲秋时分,司马奕穿着白色的单衣,头戴平顶帽子,面无表情地走出西堂,乘着外面已在等候的牛车,出了宫门。两边跪拜着黑压压的大臣,叹息声一片。 司马奕总共在位6年。 几天后,田美人、孟美人、男宠以及三个皇子,全部被人用马缰绳勒死。 司马奕先是被押到东海王府,第二年正月,降为海西公。4月,又被迁往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桓温命令内史刁彝领兵监管他,随时汇报他的一言。 这年7月一天清晨,突然有个人来到司马奕住所,对司马奕说:我是天师道卢悚的弟子许龙,奉太后密诏来迎您回京复辟。 司马奕想着如同囚徒般的生活,不由心动了,刚要答应。他的保姆出来,说: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千万不能冲动啊。 司马奕顿时醒悟过来,拒绝出门。许龙说:大事可成,你为什么要听女人的话? 司马奕说:我是罪人,幸而朝廷原谅了我。你如果有太后的诏书,就会有官员来,怎么可能就你一个? 命令左右捉拿他,许龙仓皇逃走。 11月,卢悚亲自率领300多名弟子进攻建康皇宫,声称司马奕驾到。看管武库的人开始搞不清情况,束手就擒,卢悚夺取了武库的武器。但很快宫中的士兵赶到,把他们全部诛杀。 司马奕担心受到牵连被诛杀,整天恐惧不安。他也知道时过境迁,复辟无望,于是在家不停地喝酒,沉湎于女色。 但他和妻妾们生下的几个小孩,都不敢要,生下一个溺死一个。因为他有那方面的“毛病”,生不出来孩子。 大概是桓温看他老老实实、安于屈辱,总算没有杀他。让他得以善终。 公元386年,也就是14年后,司马奕病死于吴县,活了4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