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为争夺帝位,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掉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交出权力。
事变成功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被杀,他们以前的那些心腹部下却大多或主动、或被迫,向李世民投降,从而成为贞观时期的臣子。
这不能说李建成、李元吉的那些心腹部下们不够忠心,毕竟,“玄武门事变”说到底是兄弟之争,是内部矛盾,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也不是和异族之间的斗争。
因此,在结果出来后,没有那么多愿意死难的烈士,基本上都在大局已定后,就放下刀枪。
“玄武门事变”时,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心腹部下中,最出力的主要有三个人,都是武将,分别是薛万彻、谢叔方、冯立。
事变发生时,他们三人率东宫及齐王府护卫猛攻玄武门,试图杀进皇宫救主。
谢叔方、冯立联手干掉了李世民麾下大将敬君弘、吕世衡,“叔方率府兵与冯立合军,拒战于北阙下,杀敬君弘、吕世衡。”
薛万彻甚至差一点掏了李世民的老巢,让秦王府护卫惊出了一身冷汗,“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
有他们三人在外,如果李建成和李元吉能在皇宫内多坚持一点点时间,胜的未必就是李世民。
事变结束后,他们先是逃跑,后来又都投归了李世民,但三人在李世民帐下的待遇却不尽相同。
薛万彻获得了李世民的重用,随唐军平突厥、征高句丽,成为了贞观朝的名将,入则为右武卫大将军,出则为行军大总管,爵至武安郡公,还娶了李世民的妹妹,进身皇亲国戚之列。
谢叔方和冯立就差多了,冯立被任命为广州都督,后死于任上,谢叔方历任西州刺史、伊州刺史(均在今新疆自治区境内)、洪州都督(今江西南昌)、广州都督。
从上述谢叔方和冯立任职的位置就能知道,这两人是被发配了,去的全是边疆穷苦之地。

谢叔方和冯立的本事未必就比薛万彻差,李世民也未必就真的小肚鸡肠,可为何薛万彻能获得重用,谢叔方和冯立却只能苦熬戍边,不能回朝任职?
其实,这跟唐朝的政治生态关系很大,说到底,还是这哥俩关系和背景不够深厚,拖了在官场上的后腿。
隋、唐时期,在政治生态上占据顶层地位的是世家门阀,世家门阀中,又以关中世家和山东世家为主导。
初唐时,当官能否出头,在官场能否少些敌对,要看是否出身关中世家和山东世家,或得到这两者之一的赏识,像寒门宰相马周那样的情况是少之又少。
李世民麾下的很多亲信臣子,本身不出自这些世家大族,但他们娶妻,却都是主动求娶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
如房玄龄的妻子姓卢(范阳卢氏),程咬金的妻子姓崔(清河崔氏),就是这种渴求和世家大族结亲的体现。
以薛万彻、谢叔方、冯立三人之间互相比较的话,只有薛万彻在当时是出身有实力的世家大族。
在《旧唐书·薛万彻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万彻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太宗累遣使谕意,万彻释仗而来。”
薛万彻在事变之后,逃进山中,李世民还专门派人去招他出山,而对于谢叔方和冯立,就无此举动,可见,李世民对薛万彻的重视。
薛万彻出身将门世家,还属关西六大姓之一的河东薛氏一族,其祖、父在隋朝时,都是高官显爵,薛家是标准的世家门阀,这个出身就值得李世民拉拢。
并且,薛万彻的兄长薛万均本就在李世民的帐下为官,薛家早在李建成和李世民身上分别都下了赌注,这也是当时的世家门阀的通行之道。
有这样的关系和背景,薛万彻当然能获得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用的不仅仅是薛万彻,还是在用河东薛氏.
反观谢叔方和冯立,他们的关系和背景就没那么深厚。
谢叔方背后的家族其实也很有名,据说是陈郡谢氏一脉,祖上在东晋时期也阔气过,当时是江南顶级门阀之一,但到唐朝时,谢家已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谢家这样的江南世家在唐初不但没落了,还不受朝堂上占主流的北方世家们待见,没什么人愿意接纳和提拔他们。
所以,谢叔方当时入朝堂,都只能投在齐王李元吉帐下,“初从齐王李元吉征讨,数有战功”,真正争夺皇位的两位,李建成和李世民根本就看不上他。
冯立倒是关中人,但是也没有深厚的关系和背景,有记载说他是北燕昭成帝冯弘,以及北魏外戚大臣、京兆郡公冯熙(祖籍在河北)的后人,不过这个说法存疑。
即使是这一支冯氏出身,在初唐时也没落了,比如贞观时期,冯家有个叫冯羽的,还需要长孙无忌举荐,才得以入朝为官。
冯羽为唐朝辛苦几十年,也就做到从四品的宗正少卿(退休时,朝廷看他年纪大,为褒奖,才赐了个户部尚书)。

可见,冯氏在初唐时,也不是能影响到朝堂格局的大家族,何况冯立是否是这一支冯氏出身还有待考证。
家族没落,也没有能跟关中世家及山东世家攀上关系的可能,又不像薛万彻那样,有个兄长薛万均可以在李世民身边说情,谢叔方和冯立即使有才干,也只能被发配使用。
除他们外,在李建成麾下的亲信臣子中,有关系和背景的,基本上都获得了重用。
比如,早在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因杨文干事件被发配在外的王珪和韦挺,因为分别出身太原王氏和京兆韦氏,都被李世民主动召回,并予以重用。
再比如李建成麾下最著名的臣子魏征,本身出自寒门,可他的妻子姓裴(疑出身河东裴氏),且魏征在瓦岗寨混过,跟程咬金、秦琼、李勣等瓦岗出身的李世民心腹将领有香火情。
显然,魏征的关系网也足够用,他要是跟谢叔方和冯立那样毫无关系和背景,李世民未必会看上他。
由上述李建成的亲信部下们转投李世民之后,所受的待遇,可以知道,虽然李世民在位期间,一直想打压世家门阀,也曾洋洋自得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还大力提拔过马周这样的寒门士子。
可在实际用人上,李世民也受制于出身、关系和背景,并不能随心所欲,或者说,李世民本身也有那么一点点门户之间。
这或许不是李世民的主观意愿,是当时的政治生态决定的,像谢叔方和冯立这样的,有忠心且有才干的将领,只能委屈在边境贫困之地为官。
李敬玄:唐朝时期宰相,曾担任唐高宗李治的侍读
李敬玄,时期宰相,将领,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联宗于赵郡南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敬玄因得到中书令马周的推荐,成为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转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迁、同平章事,主持铨选。累迁中书令,封公。仪凤三年(678年),出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不通兵事,大败而回,贬为衡州刺史,迁扬州长史。唐永淳元年(682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大都督,“文宪”。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李敬玄,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年轻时,精通礼制,后在中书令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皇太子李治(唐高宗)的侍读。生性冷峻,研究学问非常勤勉,受到许敬宗等人的赞誉,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 担任宰相 669年(总章二年),李敬玄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任检校司列少常伯,成为宰相。他将司列(即吏部)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并沿袭张仁祎修正的选官程序,主持选官多年,使得铨选录用有条不紊。 672年(咸亨三年),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仍兼任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监修国史。 675年(上元二年),李敬玄升任吏部尚书。他主掌吏部多年,又和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出身山东士族,因此在朝中势力极大。唐高宗对此很不高兴,但未公开批评他的过错。 征蕃兵败 676年(仪凤元年),李敬玄升任中书令,封赵国公。当时,每有奏请,李敬玄都持有不同意见,从中阻挠,二人因此交恶。 678年(仪凤三年),吐蕃入寇。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将帅之才,故意奏请道:“镇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极力推辞。此时,唐高宗已经厌恶李敬玄,便道:“刘仁轨如果需要朕去,朕就会主动前往,卿不得推辞。”任命他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率军抵御吐蕃。 同年九月,李敬玄与吐蕃大将论钦陵在青海交战,并命刘审礼为先锋,自己逗挠不前,致使刘审礼孤军深入,兵败被俘。刘审礼败后,李敬玄狼狈而逃,退至承风岭,挖壕沟防御。这时,偏将黑齿常之率死士夜袭吐蕃军,导致吐蕃退军,李敬玄这才得以返回鄯州,后来又在湟川被吐蕃击败。 贬官而死 680年(永隆元年),李敬玄上表称病,请求回京,得到批准。他回京后,也未引咎请罪,便直接到办公。唐高宗得知他并未生病,将他贬为衡州刺史,后又改任扬州长史。 682年(永淳元年),李敬玄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渊是帝王为什么阻止不了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最重要的真相是什么
初年“”发生,李渊是这场政变的受害者。因为这场政变,他被迫下台,当了太上皇。但是,不得不说,李渊又对这场政变负有极大的责任。正是因为他没有控制好局面,才造成这一场惨剧的发生。 那么,李渊有那些没做好的地方呢? 一、没有巩固东宫太子的地位。 东宫太子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未来。太子稳定,则朝廷稳定。太子不确定,则朝中大臣必然为了将来自身的利益,在的诸皇子中选择依附,从而造成朝廷的动荡不安。 李渊其实已经确定了太子人选,就是。但是,虽然确定了太子人选,却并没有巩固太子的地位。从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渊至少三次对李世民说,想要传位给他。因为这些史料都是经过后来李世民篡改的,所以我们并不确定这些史料的真实性有多大。不过,无风不起浪,肯定李渊表达过对李建成的不满,表达过想把皇位传位李世民的意思。否则的话,李建成也不会那样着急上火,一定要把李世民搞掉。 李渊如果不喜欢李建成,想改立李世民为太子,那就应该趁早决定。绝对不能一边选定李建成为太子,一边对李世民说,想把太子之位传给他。这样做,不是人为地制造儿子们的矛盾吗? 二、没有限制秦王李世民的权力。 如果李渊想清楚了,太子之位就由李建成来担当,不替换成别人。那么,他就必须赶紧限制李世民的权力。 皇权社会,是一个皇帝权力独大的社会。凡是皇帝权力独大的,凡是皇帝实行独裁统治的,社会反而显得很安定。若是权力分散了,必然引起动荡不安。所以,一般皇帝在选定东宫太子后,都会限制其他皇子的权力,让其他皇子无论如何要效忠太子。 但是,李渊在确定李建成为太子的时候,却并没有限制李世民的权力。李世民的权力无比大。一方面,他手握兵权。军队基本上都在他手里,由他掌控调度。另一方面,他手握人权。天下的有能力的人才,也基本上都在他手里。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发现了这一点,无论如何,要把等文官以及等武官从李世民身边调开,李渊竟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如果李渊觉得李世民的权力无法撼动,那么他就应该尽快换太子,把太子之位让李世民来当。否则的话,越往后拖,危险越大。 三、没有处理临场事变的能力。 以上说的,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前的一些预防事情。当李世民准备制造事变,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渊的妃子们有荒唐事情的时候。李渊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李世民设的一个局,目的是要引来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杀掉他们。这是他不敏感的表现。 当然了,不敏感不能完全怪罪李渊。但是李渊对李世民告状的处理,就显得很不成熟,很荒唐。他当时是准备在第二天,把一帮老臣叫到身边,同时把他的三个儿子也叫到身边,让他们当面对质。 李建成兄弟和李渊妃子有不正当事情,怎么能在老臣面前对质呢?这不是显得很可笑吗?也许,李渊本来的意思不是对质,而是想调解三个儿子的关系。但是,明知道三个儿子已经势若水火,还怎么调解呢? 李渊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还是以一个父亲的角色来处理家庭琐事,不是以一个政治家的角色来处理国家大事。这样做,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总之,李渊因为政治水平低,事前没预案,事后没应对措施,最终“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他完全失控,完全落入了李世民的节奏中,造成了他和李建成、李元吉的悲剧。 随机文章不是诸葛亮!刘备费尽心思想得到他找了半个中国才如愿多地惊现2017年巨大不明飞行物,空中盘旋30分钟后消失88年天空上出现孙悟空,悟空踩七彩云惊现空中(专家已辟谣)大蛇丸偷走外道魔像,没有轮回眼险些丧命(被佩恩追回)冥王星为什么叫冥王星,英国小女孩随口一说(被天文学家认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