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知识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时间:2024-04-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在传统的观念当中,糖尿病属于一种终身疾病,一旦得上了,是没有办法根治的。

因此,降糖药也一直都不能停......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但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糖尿病治疗手段的增多、治疗理念的改进,有越来越多的医生都意识到以前的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

事实上,糖尿病是有希望被逆转的,并且逆转糖尿病的曙光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如何定义 糖尿病逆转?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其实还并没有一个公认一致的糖尿病逆转标准。

不过,自2000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组织以及专家都意识到,我们需要定义出究竟什么样的情况算是糖尿病逆转,并且大家也在不断地完善这一定义。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比较早一点的是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一起提出过一个糖尿病逆转的定义。

具体就是:在停用所有降糖药物至少2个月以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仍然在7.0mmol/L以内并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小于6.5%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但似乎医学专家们随后在实践当中发现,这一标准可能过于宽松了

所以到2009年的时候,ADA又重新组织专家提出了一份关于糖尿病逆转定义的专家联合声明。

其中,将糖尿病逆转给进一步区分为部分逆转以及完全逆转这两种情况:

部分逆转指的是:停用降血糖药物至少1年以后,空腹血糖水平仍在7.0mmol/L以内并且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

而完全逆转则需要达到:停用降血糖药物至少1年以后,空腹血糖水平降至5.6mmol/L以内并且糖化血红蛋白小于5.7%

一旦完全逆转的时间维持超过5年,则可以进一步被认定为实现了长期逆转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不过,似乎这一版的定义也没有被广泛采纳,应该有不少医生都认为这一版本的标准太过于严苛,很少有患者能够达到

在2014年的时候,有一项纳入了十几万糖尿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就发现,经过7年随访,达到部分逆转的糖尿病患者比例只有1.5%,而达到完全逆转的患者比例甚至仅为0.14%。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所以,到2019年的时候,英国糖尿病学会的专家就建议,应该将糖尿病逆转的标准给放宽为:停用降糖药6个月以上,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内并且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即可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尽管,看上去似乎这个定义在不停地变来变去,医生们至今都并没有搞清楚到底正确的标准在哪里。

不过,大家也应该从中发现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医学专家们都普遍认同糖尿病患者在经过治疗以后是有可能停药的,并且在停药一段时间以后血糖仍然有希望维持在较低水平。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而并不像以往很多人所以为的,得了糖尿病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不停地恶化,而治疗只不过起到延缓的效果。

那么,到底为什么经过治疗以后,糖尿病可以逆转呢?这其中的机制究竟是什么?

糖尿病为什么有可能被逆转?

在我们人体当中,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激素

可以说,糖尿病的本质就是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所谓相对不足,大家可以理解为:分泌出来的胰岛素数量本身是正常甚至是过量的,但是,身体对于胰岛素的反应力下降了、不敏感了

因此,哪怕有不少甚至很多的胰岛素,但血糖仍然降不下去。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胰岛素抵抗,常见于很多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尚好的早期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而所谓绝对不足,则是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衰退了,胰岛素的数量明显减少从而引起了血糖升高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事实上,当胰岛素抵抗出现以后,如果不给与任何的干预,那么,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逐渐被拖垮,就几乎变得不可避免。

道理其实很简单,当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还正常的时候,胰岛素抵抗会迫使胰岛β细胞每次都必须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才能够把血糖给降下来,久而久之,胰岛β细胞就会因为疲劳、受累而渐渐出现功能退化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此外,胰岛素本身的属性也会加速这一变化。

胰岛素降血糖的路径之一是让血糖转变为脂肪并沉积于我们的内脏当中,尤其是肝脏里的脂肪增多时,会增加胰岛素抵抗效应;而肝脏还会把额外的脂肪往胰腺里输送,这一过程则会加快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退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所以,要想让糖尿病实现逆转,关键就是要在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还尚未被拖垮以前,就阻断掉由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恶性循环

机制主要有两点:

第一, 是要想办法改善胰岛素抵抗

第二, 则是要及时地把血糖给控制稳定,减少血糖波动对于胰岛β细胞的刺激。

要避免让胰岛β细胞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的状态,应该将它们给保护起来。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来做呢?

逆转糖尿病 哪三大策略?

策略一就是要及早地进行干预。

有专家提出,如果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那么,血糖恢复正常的概率是最高的。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而哪怕已经确诊了糖尿病,理论上也是病程越短,逆转的概率越高;当前胰岛素分泌功能越好,逆转的希望越大。

所以,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千万不要犹豫不决、不断拖延,而应该果断地立刻开始干预与治疗!干预与治疗并不等用于吃药或打胰岛素,事实上,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是首先从饮食调节与运动锻炼等健康生活方式开始做起!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策略二是要把体重给控制下来。

可以确认的一点是,糖尿病的持续逆转与维持减重有密切关联

而也有专家提出,体重指数BMI大于25kg/m2是糖尿病逆转的必要条件之一

换句话说就是,肥胖的糖尿病患者相反比体型偏瘦的糖尿病患者发生逆转的概率更高,但前提是必须要把体重给减下来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减重主要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减少内脏脂肪则不仅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够帮助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

所以,减重的目标不仅是让体重指数下降,还必须要把腰围给控制好

因为,腰围是主要反映内脏脂肪情况的一个常用指标。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策略三是强化降血糖的药物治疗。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了,保护胰岛β细胞的本质就是借助药物把血糖给控制好。

在常用降糖药当中,有研究提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比如吡格列酮,在逆转糖尿病方面效果不错。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当然,如今可供选择的降糖药越来越多,比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以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也给糖尿病逆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对于有一部分确诊时血糖水平就很高的患者而言,早期强化的胰岛素治疗是有助于糖尿病逆转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医生会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这其实是帮助胰岛β细胞恢复功能。

糖尿病并非终身疾病,其实有可能逆转!逆转的机制以及策略如何?

最后再跟大家总结一下,糖尿病并不是完全没有逆转机会的。

如果您希望增加自己逆转糖尿病的概率,那么,请务必在发现血糖问题以后尽早开始干预,而干预的关键就是要控制体重并强化降糖。

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什么原因?

生活中有的女性朋友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甚至有的是大汗漓淋,全身冒汗珠,那么,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阴虚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阴虚的表现,阴虚的人睡后出汗,且出汗量较多。除了睡觉出汗,还常会有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的症状,阴虚内热所致的出汗,要少吃温热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雪梨、银耳。气血两虚女性晚上睡觉出汗也可是气虚和血虚所致,如果气血两虚,体质不好,会造成夜间盗汗,还会出现面色不华,四肢倦怠,头晕心悸的症状,这类女性朋友应该摄取一些补血补气食物,如猪血、红枣、桂圆、阿胶、山药等。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保持干燥有睡觉流汗现象的人,应该注意勤换衣物,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且经常洗澡,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降低温度经常流汗的女性朋友可适当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对于阴虚血热的睡觉出汗患者,居住环境应该偏凉,可适当减轻出汗的症状。注意饮食在饮食方面,制定对自己最好的食疗调养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如阴虚血热、火旺的人,千万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喝酒吸烟,可多吃些清热的蔬菜,让汗腺可以有稳定的基础去恢复。睡前平静在睡觉前不要太兴奋,保持安静的待睡状态,并且睡前不要吃太多东西,这样做对于一个良好的睡眠很有帮助。体育锻炼晚上睡觉出汗的人群要注意在生活中应劳逸结合,当增加体育锻炼,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体质。标签: 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 女性健康

原来不起眼的胃炎,3步就能让胃癌变

现在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胃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分胃癌是由胃炎转化而来的,若想要预防胃癌必须做好全面护理,减缓向胃癌发展的进程。胃炎是如何发展成胃癌的?1、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部分人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是普通的胃病,只是非溃疡性或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并不代表着胃黏膜真的有慢性炎症。2、萎缩性胃炎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也会衰老,慢性胃病中有1/5的是萎缩性胃炎。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转化成胃癌,只是比正常人患上胃癌的几率高。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要选择科学规范性的治疗方法,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就不会发生癌变。3、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炎反复发作,胃黏膜不停的修复,会让胃中长出异常细胞,也就是所谓的肠上皮化生,这属于一种癌前病变。若是放任不管的话,会发展成胃癌早期。不是所有的肠上皮化生都会发展成胃癌,此阶段积极治疗且保护好胃部,就能避免发展成胃癌,同时要定期复查胃镜。如何防止胃炎发展成胃癌?1、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能过饱过饥,不管有没有饥饿感都要主动进食。另外,每顿饭只吃7~8分饱即可。掌握饮食合适的温度,在40~60℃之间即可,过冷过烫的话都会对胃黏膜带来刺激。2、吃饭时细嚼慢咽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让空气跟随着食物咽下,易引起消化不良。吃饭时需细嚼慢咽,每口饭至少咀嚼20下,能使得食物变细,减轻胃肠道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越多,分泌的唾液也会增多,可保护胃黏膜。3、保持清淡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患上高血压几率,也会对胃黏膜带来损伤。偶尔一次损伤能快速修复,若持续性高盐饮食会让胃黏膜反复修复。此外,大量吃烧烤或腌制食物等会增加患上胃癌几率。酒精给胃黏膜带来强烈刺激,引起胃出血和胃穿孔,尤其是不能喝高浓度酒。温馨提示胃炎患者需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吃山楂或柿子等水果,其含有的鞣质会在胃内和胃酸发生反应,形成胶冻状物质,从而形成胃石,特别是不能空腹吃。避免吃重口味食物,会损伤胃黏膜保护层,增加病变概率。
标签:疾病预防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