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健康知识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时间:2024-04-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般,如果多次查空腹血糖≥7.0mmol/L又或者在一天当中的任意时间点(包括餐后)查随机血糖≥11.1mmol/L,那么,这意味着有很大概率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有不少人认为,在发现糖尿病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赶快吃降糖药把血糖给降下来。

但其实,在这中间还有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得先搞清楚,否则所选用的降糖药可能会弄错、效果会不好!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这篇文章就来告诉大家,在发现糖尿病以后,有哪四个关键问题务必要先弄清楚,以及,到医院需要做哪些相应的检查。

内容,创作不易!希望路过的网友朋友们帮忙关个注、点个赞!看完这篇文章,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

问题一 糖尿病具体是哪一型?

临床上,糖尿病可以被具体分为很多不同的亚型,比如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分型,比如【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LADA】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糖尿病的具体分型之所以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分型往往决定了后期治疗的大方向

比方说,1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得依赖打胰岛素,哪怕是服用一般的口服降糖药,往往都没有太好的效果。

而2型糖尿病在早期阶段、血糖水平不算太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使用任何药物,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控制。

所以,不同分型的糖尿病在治疗策略上可以差异巨大,这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需要首先区分清楚的。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到底是哪一型糖尿病呢?

首先,医生会根据年龄、临床表现特点、血糖升高程度等基本特征来做判断。

很多时候,青少年或儿童身上的1型糖尿病可以很快被识别出来。

不过,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很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胰岛自身抗体】相关检查来进行分辨

一般而言,【胰岛自身抗体】均为阴性,基本上属于2型糖尿病;而【胰岛自身抗体】有阳性的,则需要怀疑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问题二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是多少?

临床上,有不少人在确诊糖尿病的时候,其实只查了空腹与餐后血糖的水平。

但事实上,还有一项反映血糖状态的指标也很重要,这就是【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不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那样,容易受到睡眠、进食、短期身体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这是一项更为稳定的指标,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内人体血糖的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空腹和餐后血糖升高,有时候有可能是一些临时因素所引起的血糖波动。

而假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确实升高了,那则意味着体内的血糖升高已经持续了至少数月以上的时间。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更为关键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还往往决定了2型糖尿病的用药策略。

举例来说,2023最新版《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就明确指出: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处于7.0%-7.5%,那么,先使用一种降糖药即可;而假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处于7.5%-9.0%,则建议使用至少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所以,还没有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的糖尿病患者,是一定要查这项指标的。

问题三 胰岛β细胞功能如何?

我们人体胰腺当中的胰岛β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功能细胞,1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严重衰竭;而2型糖尿病在最初发病的时候,也有大约一半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到了损伤,并且还会以每年至少2%的速度不断恶化。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搞清楚此时此刻体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同样可以决定接下来的治疗走向。

假如自身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已经很差,那么,往往需要及时启动胰岛素的治疗;而如果自身的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会有获得糖尿病缓解/逆转的希望!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那胰岛β细胞功能该如何检查呢?

一般,最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是【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这项检查的步骤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类似,也是先抽空腹血,然后喝下一定剂量的葡萄糖水,之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上抽血化验。

只不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主要查的是血糖水平,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看的则是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

所以,这两项检查是可以融合在一起来做的。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的结果不光可以看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与此同时,还可以用于评估人体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在一些病程不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甚至会经常分泌出过量的胰岛素,这就提示体内可能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而使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比如二甲双胍,往往对这类患者就比较有效。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所以,糖尿病患者查【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不仅可以了解自身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态,还可以掌握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问题四 有无【心肾风险】与【并发症】?

除了糖尿病本身的情况以外,如今,医学上还越来越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心肾风险】与【糖尿病并发症】。

按照最新的医学理念,存在【心肾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的时候,应该优先使用列净类降糖药(达格列净、卡格列净、恩格列净等等)或肽类降糖针(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等等)这两类具有显著心肾保护效应的药物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而对于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足或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患者来说,除了降糖治疗以外,还需要针对并发症进行相对应的治疗

所以,在发现糖尿病以后,还要到医院找医生系统性地评估自身的【心肾风险】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

【心肾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基于当前是否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脏疾病等心肾疾病,又或者存不存在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蛋白尿等心肾危险因素。

而【并发症】则是要通过做一些相关检查来进行排除,比如眼底检查、神经相关测试、肾功能和尿常规检查等等。

发现糖尿病以后,该怎么做检查?一开始就务必搞清楚的四个问题!

综上所述,对于刚刚发现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朋友们而言,不要着急自己找降糖药吃!药能否吃对,关键得看糖尿病的具体分型、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高低、胰岛β细胞功能如何以及是否存在【心肾风险】与【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第二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3年6月 第39卷 第6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保护临床专家共识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年6月 第14卷 第6期

4,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10月19日 第101卷 第38期

#合理用药知识大全#

---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

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什么原因?

生活中有的女性朋友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出汗,甚至有的是大汗漓淋,全身冒汗珠,那么,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阴虚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阴虚的表现,阴虚的人睡后出汗,且出汗量较多。除了睡觉出汗,还常会有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的症状,阴虚内热所致的出汗,要少吃温热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多吃滋阴的食物,如百合、雪梨、银耳。气血两虚女性晚上睡觉出汗也可是气虚和血虚所致,如果气血两虚,体质不好,会造成夜间盗汗,还会出现面色不华,四肢倦怠,头晕心悸的症状,这类女性朋友应该摄取一些补血补气食物,如猪血、红枣、桂圆、阿胶、山药等。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保持干燥有睡觉流汗现象的人,应该注意勤换衣物,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且经常洗澡,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降低温度经常流汗的女性朋友可适当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对于阴虚血热的睡觉出汗患者,居住环境应该偏凉,可适当减轻出汗的症状。注意饮食在饮食方面,制定对自己最好的食疗调养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如阴虚血热、火旺的人,千万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喝酒吸烟,可多吃些清热的蔬菜,让汗腺可以有稳定的基础去恢复。睡前平静在睡觉前不要太兴奋,保持安静的待睡状态,并且睡前不要吃太多东西,这样做对于一个良好的睡眠很有帮助。体育锻炼晚上睡觉出汗的人群要注意在生活中应劳逸结合,当增加体育锻炼,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体质。标签: 女人晚上睡觉出汗是怎么回事晚上睡觉出汗怎么办 女性健康

原来不起眼的胃炎,3步就能让胃癌变

现在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胃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分胃癌是由胃炎转化而来的,若想要预防胃癌必须做好全面护理,减缓向胃癌发展的进程。胃炎是如何发展成胃癌的?1、慢性浅表性胃炎大部分人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这是普通的胃病,只是非溃疡性或功能性的消化不良,并不代表着胃黏膜真的有慢性炎症。2、萎缩性胃炎随着年龄增长,胃黏膜也会衰老,慢性胃病中有1/5的是萎缩性胃炎。并不是所有的萎缩性胃炎都会转化成胃癌,只是比正常人患上胃癌的几率高。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要选择科学规范性的治疗方法,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就不会发生癌变。3、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炎反复发作,胃黏膜不停的修复,会让胃中长出异常细胞,也就是所谓的肠上皮化生,这属于一种癌前病变。若是放任不管的话,会发展成胃癌早期。不是所有的肠上皮化生都会发展成胃癌,此阶段积极治疗且保护好胃部,就能避免发展成胃癌,同时要定期复查胃镜。如何防止胃炎发展成胃癌?1、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能过饱过饥,不管有没有饥饿感都要主动进食。另外,每顿饭只吃7~8分饱即可。掌握饮食合适的温度,在40~60℃之间即可,过冷过烫的话都会对胃黏膜带来刺激。2、吃饭时细嚼慢咽一边吃饭一边说话,会让空气跟随着食物咽下,易引起消化不良。吃饭时需细嚼慢咽,每口饭至少咀嚼20下,能使得食物变细,减轻胃肠道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越多,分泌的唾液也会增多,可保护胃黏膜。3、保持清淡饮食高盐饮食会增加患上高血压几率,也会对胃黏膜带来损伤。偶尔一次损伤能快速修复,若持续性高盐饮食会让胃黏膜反复修复。此外,大量吃烧烤或腌制食物等会增加患上胃癌几率。酒精给胃黏膜带来强烈刺激,引起胃出血和胃穿孔,尤其是不能喝高浓度酒。温馨提示胃炎患者需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吃山楂或柿子等水果,其含有的鞣质会在胃内和胃酸发生反应,形成胶冻状物质,从而形成胃石,特别是不能空腹吃。避免吃重口味食物,会损伤胃黏膜保护层,增加病变概率。
标签:疾病预防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