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闻

泰山封禅有何意义?历史上一共有多少皇帝有过这种荣耀?

时间:2023-08-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封禅是一种皇帝受命于天下的典礼,这种仪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帆叶网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在中国五千年的古代中,一共有帝王495位。

image.png

  495位帝王,其中73人是因为生了一个好儿子,被追封为帝王。

  在四百多位皇上中,却只有六位帝王,获得了最高成就。

  如果帝王也封为三六九等,那么终身成就奖就是最高奖项。而获得最高奖项的,也不如六个人。这份最高成就奖,名字叫做——泰山封禅

  (一)泰山封禅的由来和含义

  泰山封禅,是自古就有的礼仪。按照《礼记》的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在上古传说中,一共有七十二位皇帝封禅泰山。可是这只是传说,没有史料记载真实性。

  对于泰山封禅,意思是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接受着上天加持,代表自己受命于天。而最高的地方,就是五岳之中的泰山,所以封禅,也叫作泰山封禅。那是最高的成就,也是最高的荣誉。

  (二)泰山封禅的帝王

  第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是秦朝始帝王嬴政。他在统一六国的三年后,到了天下第一泰山,帆叶网,在此封禅,表明自己的功绩。

image.png

  始帝王统一六国,用了十年的时间,结束了群侯割据的两百年乱世。这一功绩,足可以泰山封禅。

  第二位封禅泰山的帝王,是汉武帝刘彻刘彻。刘彻一生八次泰山封禅。

  汉武帝刘彻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遗惠百世。自始,便受制于匈奴,汉武帝刘彻知人善用,卫青霍去病二人驱逐匈奴,开辟了辽阔的疆域。

  第三位封禅泰山的帝王,是汉光武帝刘秀。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刘秀就是东汉的第一位帝王。

  当时王莽篡位,又开始了分裂割据,民不聊生之下,各地方开始了农民起义。历经十二年,刘秀平定乱世,统一全国。

  第四位封禅泰山的帝王,是唐高宗李治。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帝王,无论是文治武功,李治都是一位难得的明君。

  李治在位期间,提拔寒门士子,打压关陇集团。是皇权最大化。出兵灭了西突厥,整个西域都在大唐的版图内。东征灭了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攻破高丽,设立都护府。此时的唐朝文化在古代上都是鼎盛时期。

  李治泰山封禅,随行的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倭国,新罗,百济,高句丽等他国使节。

  第五位封禅泰山的帝王,是唐玄宗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让大唐回归正统,无论是武皇,还是韦后的政变,都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中平定。

  前期无论是渤海地区,南诏地区,回纥地区,都统一于唐玄宗李隆基的手中。可是在后期,发生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大唐自此气数已尽。而后被儿子李亨抢夺帝位,封为太上皇。前半生荣誉加身,后半生一朝丧尽。

  (三)宋真宗之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帝王泰山封禅?

  第六位封禅泰山的帝王,是宋真宗赵恒。这一位帝王的泰山封禅,是最不被承认的。

image.png

  按照当时赵家三兄弟的金匮之盟,宋太祖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宋太宗赵光义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而后,赵廷美将皇位传位大哥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

  可是宋太宗赵光义背信弃义,在继位后,将弟弟贬谪,而后赵廷美病逝。宋太宗赵光义没有将皇位传给哥哥的儿子,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也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继位后,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和功绩,顶多算是守成之君。在古代上没有为宋朝做出什么贡献,没有开拓疆土,甚至签下澶渊之盟,是以后靖康之变的开始。

  而赵恒一心沉迷于泰山封禅,大肆建立宫殿,劳民伤财,加重了宋朝的内忧外患。

  自宋真宗离世后,再也没有帝王泰山封禅,可能就是因为赵恒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泰山封禅的门槛,使泰山封禅成了一场笑话。

  泰山封禅,昭告的是天下太平,而不是粉饰太平。

李敬玄:唐朝时期宰相,曾担任唐高宗李治的侍读

李敬玄,时期宰相,将领,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联宗于赵郡南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敬玄因得到中书令马周的推荐,成为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转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迁、同平章事,主持铨选。累迁中书令,封公。仪凤三年(678年),出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不通兵事,大败而回,贬为衡州刺史,迁扬州长史。唐永淳元年(682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大都督,“文宪”。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李敬玄,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年轻时,精通礼制,后在中书令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皇太子李治(唐高宗)的侍读。生性冷峻,研究学问非常勤勉,受到许敬宗等人的赞誉,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 担任宰相 669年(总章二年),李敬玄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任检校司列少常伯,成为宰相。他将司列(即吏部)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并沿袭张仁祎修正的选官程序,主持选官多年,使得铨选录用有条不紊。 672年(咸亨三年),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仍兼任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监修国史。 675年(上元二年),李敬玄升任吏部尚书。他主掌吏部多年,又和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出身山东士族,因此在朝中势力极大。唐高宗对此很不高兴,但未公开批评他的过错。 征蕃兵败 676年(仪凤元年),李敬玄升任中书令,封赵国公。当时,每有奏请,李敬玄都持有不同意见,从中阻挠,二人因此交恶。 678年(仪凤三年),吐蕃入寇。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将帅之才,故意奏请道:“镇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极力推辞。此时,唐高宗已经厌恶李敬玄,便道:“刘仁轨如果需要朕去,朕就会主动前往,卿不得推辞。”任命他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率军抵御吐蕃。 同年九月,李敬玄与吐蕃大将论钦陵在青海交战,并命刘审礼为先锋,自己逗挠不前,致使刘审礼孤军深入,兵败被俘。刘审礼败后,李敬玄狼狈而逃,退至承风岭,挖壕沟防御。这时,偏将黑齿常之率死士夜袭吐蕃军,导致吐蕃退军,李敬玄这才得以返回鄯州,后来又在湟川被吐蕃击败。 贬官而死 680年(永隆元年),李敬玄上表称病,请求回京,得到批准。他回京后,也未引咎请罪,便直接到办公。唐高宗得知他并未生病,将他贬为衡州刺史,后又改任扬州长史。 682年(永淳元年),李敬玄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两宋和明朝的火药有什么分别?都是如何用火药制造武器的

1、时的火药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火药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火药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据路振的《九国志》记载,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2、两宋时的火药 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据《·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 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药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 火器的发展有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个火药配方。唐代火药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为1比2,甚至接近1比3。已与后世黑火药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性配料,是为了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1044年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 宋代由于战争不断,对火器的需求日益增加,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这些都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 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132年陈规发明了火枪。火枪是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陈规守安德时就用了“长竹竿火枪二十余条”。公元1259年,寿春地区有人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现代枪炮就是由管状火器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管状火器的发明是武器史上的又一大飞跃。 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可能它是由竹筒制造的而得此名。《》所引的《行军须知》一书中提到,在宋代守城时曾用过火筒,用以杀伤登上城头的敌人。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铸成大炮,称为“火铳”。 1332年的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管状火器实物。 3、 明代在作战火器方面,发明了多种“多发火箭”,如同时发射10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32支箭的“”;最多可发射100支箭的“百虎齐奔箭”等。明燕王(即后来的)与建文帝战于白沟河,就曾使用了“一窝蜂”。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发齐射火箭,堪称是现代多管火箭炮的鼻祖。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时水战中使用的一种叫“火龙出水”的火器。据“武备志”记载,这种火器可以在距离水面三、四尺高处飞行,远达两三里。这种火箭用竹木制成,在龙形的外壳上缚四支大“起火”,腹内藏数支小火箭,大“起火”点燃后推动箭体飞行,“如火龙出于水面。”火药燃尽后点燃腹内小火箭,从龙口射出。击中目标将使敌方“人船俱焚。”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二级火箭。另外,该书还记载了“神火飞鸦”等具有一定爆炸和燃烧性能的雏形飞弹。“神火飞鸦”用细竹篾绵纸扎糊成乌鸦形,内装火药,由四支火箭推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多火药筒并联火箭,它与今天的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很相近。 火箭的发展,使人产生了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的愿望。根据史书的记载14世纪末,的一位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火箭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个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万户被誉为利用火箭飞行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行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 随机文章北极圈里的富兰克林木乃伊,因铅中毒而死在探索航道的路上地球2032年灭亡过程图有哪些,地球将会被超大小行星毁灭美国林肯总统发现的马蝇效应,激励和竞争是人类创新的动力重型猎鹰火箭的运载能力全球第一,能将特斯拉送到火星轨道揭秘考古界不敢公开的秘密,世界各地巨人遗骸证明远古文明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