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同第十八式,如图55、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
后接按十八式动作同样。
1.翻压插掌
接上式。
左掌稍牵引前伸进而转臂翻腕成压掌,右掌从腕、臂间向左斜插出至左肩处。
同时重心由正马步渐至左腿 图55。
2.虚步拧转
上动不停。
重心移至左腿,右肘下沉,右手外翻,带前臂滚旋,右脚变虚,以后跟为轴,外摆45度;左手由胯下翻掌向左前方到右上方划弧,至面前时,脚下右脚变实,承担重心,左脚虚起,从外低扫圆弧至正南,离右脚一小步未落地;左右手掌心相对成拧合劲 图10、图11
3.上步靠掤
上动不停。
左脚落地着实,右脚急上步于左脚侧,向斜前方 东南方出步,身、肩、膝同到;右手由胸前划内旋弧至档前,左手随拧劲沉肘,转回头前掌心朝面 图12,
4.撩肘掤
右手由档前朝外.由下至上,再由肩、肘、手节节贯穿,划弧上拥至右侧前方。
左手在后,掌心与右手相对 图13、图14。
5.马虚撮
右手向右前方拥至与肩高,膝与肘相合,手尖与脚尖相对时不再往前;右手掌心转向朝上,左手掌心朝下。
接着右手开始由外向内翻掌,左手由内向外翻掌,重心移至左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向左边过,右脚变虚,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 图15
6.上步挤
上动不停。
左手从左脚后收再向右肘处,掌心朝上捅出;同时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跟左手一起上步,先脚跟落地,承担重心;右手从左手至左肘下抽回,再沉左肘滑滚向左手,掌心向外 图16
7.落步按
当左右两手交叉会于右膝时,两手随臂转翻掌,并楼过右膝,收回腰间后从腋下推按出去;同时当手搂过膝盖时.右脚提起。
蹬脚后落地,肘至脚到手到,成马步双按掌式 图17,图18。
要点:
①此式分解动作多,较为复杂,也是独特分别于其他拳架的标志。
实际运用要注意手、身、脚、意、气、力齐至;
②此式劲力明显,靠、拥和落步双按是典型的力点 力点是实际用法上的技击发力处〕,要注意体会;
③式中连绵性强,不能脱节,要一环套一环,在推手和技击中配合得好,很具威力,但主要不能散、乱;
④此中步伐变化多而快,步幅大小可根据自己架式变换,虚实一定要分清,实腿承受重力要沉档,敛臀,保持腰胯的灵活。
用法说明:
从太极拳上一式转身掤掌 有人称黑虎掏心后,回身时若后手被人拿住,则左手从右手上削砍而出,击打对方腰肋。
当对方右边拳击来,我用右前臂接枯,沉肘松肩而翻掌粘拿,同时坐胯转上左步右手。
左手乃虚招,能实则打,不实则回护头脸,左手从外用掌砍对方胯,若对方招架,顺右脚上步对方档中,左手护脸头,右侧身膝顶背靠;若不成出右手从下打上。
再不成便掤住对方。
掤住对方后,用前臂或手掌鱼际等感觉粘上后,顺对方之撮化,左手封对方中节或另一手,同时进步,插挡和套步,顺力将对方按出或推出。
斜走单鞭
动作:同第十九式,与第四式相同,惟走势方向是向东南方,是斜角,故称斜走单鞭。
如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
1.左右平带
接上按式。
左手朝上微翻掌,向左随身体带回,右手在距左手尺余,掌心向上,托时之意,随身向左移,重心在左脚,左脚以后跟为轴随手臂向外转,右脚后跟不动,前脚掌回扣,与手臂同向 图19
当转至东南角 即左脚尖向东南,右手由仰掌旋臂成向外、向下的抓掌,左掌变托掌,向右以右脚为重心拧带;脚法与前相反,即以右脚跟为轴向右侧随身、手臂移45度,左脚以同样方式回扣45度 图20
2.平撩上架
左脚收回,随身起立,左手护右肘,右手从斜前方突出 图21;然后右手翻掌,掌心向下,向左前划圆捧起,左手由护右肘到身前成十字架手;重心在右脚,左腿随机提起蹬出,左手划弧后,拍打左脚脚面 图22
3.顺拉单鞭
重心仍在右脚,右手由掌变成勾手,气下沉,左脚、左手由腰带动一起向左前方挥迈而出.变成左弓箭步 图23、图24.
要点:
①在左右平带过程中,拧劲等暗劲是关键,要求也很严格。
②像两掌二方向相对,意为把持手和肘,时时可采挒制住对方,往返之变是根据对方力的变化而变化,折叠过程中的身、腰、脚均要一致变化,体现整体性,才能制敌。
③图20、图2l的插撩之变,即为变化无方之意,根据对方空处、破绽处而击,上架十字手,下出进腿,落步而顺掌到,动作是圆而连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用法:单鞭之用,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每一个动作是一个技击用法的母式,这一母式本身可以发劲击人外,还可演化出多种招式。
①动作之左右平带,就是若对方朝我中上部一拳击来,我一手粘拳头、一手托臂肘,运用听劲掌握对方力向,既可采挒拿脉、反骨,也可把架肘靠而放出对方。
②若对方力大,肯定会反抗我之力,我则顺其力变成拧撮而击空胁。
③若对方中胁击不成,则上击姻喉,架肘击档腿,乘机进步而放发。
关键是手脚进肘,身腰要捅跟而上.有一种捅挤之势。
世界上最凶猛的虾 天空蓝魔虾vs雀尾螳螂虾谁厉害?
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过天空蓝魔虾,这是一变异虾种,通体蓝色,而且性烈好斗,只能单独饲养。天空蓝魔虾vs雀尾螳螂虾结果如何呢?在体型相同的情况下雀尾螳螂虾肯定是更厉害的,它的杀伤力我们在文章开头就说过了,而天空蓝魔虾还是依靠钳子来攻击的。 雀尾螳螂虾全身五色斑斓的,十分吸引人的眼球,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虾。然而俗话说越美丽月危险,雀尾螳螂虾漂亮不假,但它性情十分刚烈,攻击力非常强,是世界上最凶猛的虾。它胸前大螯钩有超强的弹射力,比子弹的速度还要快,快到在水中可以产生冲击波。 毫无疑问,雀尾螳螂虾一定是世界上最为凶残的虾了,它的攻击力究竟有多惊人呢。雀尾螳螂虾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内将捕肢的前端弹射出去,最高时速超过80千米每小时,加速度超过0.22英寸口径的手枪子弹,可产生最高达60千克的冲击力,瞬间由摩擦产生的高温甚至能让周围的水冒出电火花。 曾有科学家下海捕捉雀尾螳螂虾时戴着手套也被其弄伤了手指,血流不止。带回实验室放在量筒里,量筒也被雀尾螳螂虾击得粉碎,凶猛可见一斑。可以说雀尾螳螂虾就是海洋世界中无可匹敌的“拳击手”,所以天空蓝魔虾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雀尾螳螂虾,攻击威力比子弹还猛 用炫丽夺目来形容雀尾螳螂虾还不为过,它的外表由红、黄、蓝、绿、橙等多种颜色组成,体长最大为18厘米。许多人都将将它与皮皮虾搞混,都问雀尾螳螂虾是不是皮皮虾,其实不是,从外观上来看皮皮虾就是普通的灰褐色,没有其他的颜色。 就是这样一只手大小的雀尾螳螂虾却能爆发出比子弹还强的威力,它胸前大螯钩有很大的弹射力量,这对附肢弹出最高时速超过80千米每小时,加速度超过合5.588毫米口径的手枪子弹,瞬间由摩擦产生的高温甚至能让周围的水冒出电火花,产生海下冲击波,这一拳的力为1500牛。如果人类能具备这等臂力,足以把棒球扔到地球同步轨道。
朱雀-陈式太极拳四五六式六封四闭和单鞭和金刚捣碓
陈式太极拳第四式六封四闭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同时两手先各在原处旋臂划一小圈(以引起动作),即右手大顺缠转臂捋至腹前,左手小逆缠拥至胸前,两手形成合劲;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手以大拇指一侧贴近右胁向里滚转,成手心向左,右手逆缠使手心翻朝下(图15甲、乙)身微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同时,右手转臂顺缠、左掌小逆缠’两手合住劲,向右上方弧形挤出。图16 动作二:身再微左转,重心再移回左腿,左腿变实时,右手顺缠上托,劲贯掌指,指勿软;左手逆缠转臂手背一侧腕关节弧形向左上棚,劲贯手背,五指斜向下垂勿软。(图17 -18)身体继续微左转;同时两手顺缠翻掌于两耳旁,掌心斜朝外。(图19)随即两掌合劲向右下按始深深呼一口气,深呼气完止时,恰恰双按到底,以呼主,动作配合为宾);同时,身体随双手右按右转,重心着移于右腿,左脚向右并步以脚尖点于右脚旁。(图20)要点:1.两手由合转开或由开转合,都要以腰脊为轴(身体的转动)来带动;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直竖,不要前俯后仰;两掌下按时,要气贴脊背,裆口圆虚,以右手为主,左手为宾。2.六封四闭这一拳式,是指六成封四成闭的意思。它的作用跟华佗五禽经内"金刚抖力相象。两手下按时,须撮嘴悠缓呼出一口深长之气,这对调整呼吸系统有极大帮助。陈式太极拳第五式单鞭动作一:身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同时右手顺缠向内、左手逆缠向外各翻一个圈,随即右手变勾手右举,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也随着以脚尖点地辗转。图21- 22动作二: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脚,身体下蹲,即以左脚跟向左虚虚贴地铲出,此时胯根更撑开,随着重心左移,渐至左脚尖落地,左腿变实。(图23-24)动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顺缠,缠至左侧,高与肩平时,以掌根微下按;当左手缠至左方转按时,右手配合着微微顺缠向外形成开劲;两腿虚实比例也同时加大,一经形成单鞭,即松开后胯,将身体转正。(图25-26)要点:1.动作一中,两手在身右各翻转一个整圈时,须运用腰脊作轴来带动,才能做得圆劲洒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右脚跟通过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开后胯,当再转正时,又表现出该劲从左手指横过脊背,乃至右手合拢地勾上的。该动以左脚跟落地为实,但要注意"虚"非全然 .无力,"实"非完全站煞,因为左脚跟落地辗转时,重心在左腿上也随着身体的转动有所增减。2.动作二中,左脚左迈,要求脚尖翘起,以脚跟贴地轻轻铲出,如猫捕鼠时迈步一样,能稳而不滞、轻而不浮,显得既沉着而又轻灵。3.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单鞭就是一个好例子,左手左缠时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体转正时,意又转注于右手上,所以图25与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转到右手。4.此式以左手运动为主,加大左手的运动量,因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运动得少。另要求左手转臂向左如柔软的鞭子一样甩出去,将劲运到左掌中指上(如图25)。由于该式与右手运动为主的懒扎衣相对,因此懒扎衣与单鞭为太极拳第二势,呼为二仪势。另外,虽皆以练一只手为主,但须牵动到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节节贯串。这种要求比双手练习全动要困难些,须以运用特点五作为重点。5.太极拳八个特点要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八个特点联合运动的拳。过,就某一个动作而言,则以某一个特点为主要内容,其余特点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运用其余特点了。因此要明确前面所提特点五,仅是指该式中以此特点为主而已。6.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劲以曲蓄而有余",所以在做该式时必须注意使右胯及关节微屈,不要伸直。陈式太极拳第六式 第二金刚捣碓动作一:身微左转,裆口放宽;同时两臂下沉,左重右轻,左掌在左侧逆缠一个整圈,右勾手变掌外顺缠转为手心朝外上方,双臂外搠并合住劲。图27动作二:两手扩大缠丝圈,’以左逆、右顺缠自左而上合住劲地向右运转;左手移至右胸前,掌心朝右;右手运转至右 侧,高与头平;当两手开始向右运转时,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图28)以下同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二的后部说明,惟方向不同,该式完成时是面朝正东。(接图5-6)动作三与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三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是面朝正东。(接图7-8)要点:1.动作一中,两手各缠一小圈来引动后面的动作,为该式准备动作。2.图27中的两手合劲,与前面合式姿势里的合劲不同,而是开势中的合劲,应予分清。3.图28中的姿势,是两膊相系着经过左逆、右顺各缠一圈后而形成的,同时是两膊相系下合住劲,运用以腰脊为轴的身法来完成的。4.其余同第二式"金刚捣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