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受母亲的影响,蒋介石从小就对佛教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发迹后,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游历名山大川,只要遇到有寺院的地方,他都会去烧香拜佛。
蒋介生一生不但信奉佛教,他还对风水和看相有着异于常人的痴迷。
他母亲过世后,他迟迟不肯安葬其母,就是要为母亲寻找一块风水宝地,以期福荫家人,让蒋家的子孙后代能兴旺发达。
1926年,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把孙传芳的部队在南昌团团包围了。
当时,蒋介石的总司令部设在南昌城外,总司令部旁边正好有座关帝庙。
一天晚上,蒋介石约白崇禧去关帝庙求签。
俩人来到庙里,迎面走来一位和尚,和尚见来了两位军人,一身戎装、气宇轩昂,一看便知是上级军官。
蒋介石、白崇禧上前向和尚施礼,并且说明了此番来庙里求签的想法。
和尚便把香案上的一桶签拿了过来,让蒋介石抽签。
蒋介石顺手就拿了一根,看了看签上所写的字,却不知是何意。
和尚问蒋介石:不知将军想问何事?蒋介石紧锁着眉头说:我想问军中之事是否顺利?
和尚仔细看了看签上的文字,微笑着对蒋介石说:恭喜将军,你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一定能旗开得胜,关键是你要截断后路啊!

蒋介石谢过和尚后,和白崇禧两人回到了军营。
他始终记住和尚叮嘱他的那句要截断后路。
于是,蒋介石命令白崇禧急调过来一个师的兵力,紧挨着他的司令部。
第二天夜里,南昌城内的孙传芳部队为了突破包围圈,挖了地道从城内爬出来,偷袭蒋介石的司令部。
幸亏蒋介石早有准备,不但打退了偷袭之敌,还俘虏了大批孙传芳的部队。
蒋介石喜悦之余感到暗暗吃惊,没想到寺庙的签卦竟然如此灵验。
从那以后,他对此更是深信不疑。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回到了家乡浙江奉化溪口。
回到家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雪窦山雪窦寺求签问卜。
蒋介石和往常一样顺手抽了一根签,寺庙和尚看了看签上的字文对蒋说:灵堂的陵寝是一道龙脉,宛如一弥勒佛,有印山、明堂,后人一定能够发达。
没想到蒋介石并没有因此而高兴,他轻声叹了口气说:只可惜我已经下野了,不久就要离开那个伤心的地方了!
和尚看了看伤心的蒋介石,接着问:施主能否把八字告知于我,我再给你看看以后的命运如何?
于是,蒋介石就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告诉了和尚。
和尚双手合十,煞有介事地算了一下。
忽然面带喜悦地说:恭喜施主了,你以后定能逢凶化吉!你的八字,今年流年是丁卯,犯天狗星,所以交秋之后冲动,不死也受伤,但正在运行,后福无量。
远则两年,近则一年,必能东山再起,而且你以后的地位比现在更高。
后来,蒋介石来到日本,又娶了宋美龄,而且重新上台,做到了国民党总裁的位置,完全印证了大师的预言。
蒋介石不但对风水算卦深信不疑,他还对看相情有独钟。
他不但找人给自己看相,甚至会给他的政敌看相,以便了解谁会对他构成威胁。

有一次,蒋介石找到了一位民间看相奇人。
据说此人能给五岁的小孩看相,便能断定他今后一生的富贵穷通。
相士仔细端详了蒋介石的面容,大吃一惊地对他说:阁下的面相是我看相生涯中最显贵的,是具足了人间五福之相,贵不可言啊!
蒋介石听后大喜,立刻命令随从拿出大洋感谢相士。
随后,又神秘兮兮地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照片,放在了相士面前说:请先生再给此人看看面相。
相士接过照片,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惊讶地对蒋介石说:此人面相显隆,绝对是人中龙凤,也是贵不可言,绝不在先生之下啊!
蒋介石听后,瞬间面色由晴转阴,和相士道了一声别,急冲冲地就走了。
原来,照片上的人就是李宗仁。
从那以后,蒋介石对李宗仁、白崇禧桂系更加提防,生怕他俩夺了他的总裁之位,直到1949年蒋介石离开南京去了台湾。
1965年李宗仁落叶归根,由美国回到中国。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白崇禧居然和蒋介石去了台湾,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徐庶为什么会离开刘备 而选择去投奔一代奸雄曹操呢
还不知道:为什么离开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徐庶离开刘备,看似是孝心,但仔细一想,其实是内心最在乎的核心价值,核心失去了,乱了方寸,崩溃了,就如同我们说的中年忧虑。当年徐庶的母亲被曹兵所掳,徐庶,别说为刘备效力了,就算是自己好好生活只怕都不能,他当然要去投,不仅仅是为了母亲,在我看来,更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他自己内心的安宁。 徐庶画像插画图 人生在世,都有自己最为看重的东西,自己视为根本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宝物,甚至是虚幻的某一种精神,或者品质都行,但是这种东西,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根本,若是失去了这个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内心世界也就崩塌了,人也就不是人了,会变成一具,一个没有灵魂的存在。 老版三国的徐庶 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避免像徐庶一样,失去了自己看重的核心价值后,变得慌慌张张,无所事事呢?我以为,我们可以从这三点做起。 《三国无双》中的徐庶 首先,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当然就是守好自己最看重的东西,守护好自己的核心价值,不要出现徐庶那种母亲被曹军掳走这种事情,自己看重的人,看重的物,自己坚守的道义和信念,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当然也就不会因为失去这些而乱了方寸。 徐庶画像 其次,那就是做好预案,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自己人生的核心价值,自己最看重的东西,若是有一天会失去,会不在自己的掌握中,这种事情若是发生了,自己应该如何面对。自己要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如何应对发生这种情况之后的局面,自己给自己做一个预备计划,或者说,有一个大概的想法,若是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自己不至于乱了方寸,可以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去应对。 电视剧中徐庶告别刘备 最后一点避免陷入崩溃状态的办法,就是给自己双核心价值,或者说自己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不能只有一个,可以是多个,若是失去了其中一个,但是为了其他的,也要坚持保证自己的状态,不要崩溃,能冷静的继续走下去,做出正确的抉择,不让自己陷入慌乱之中。 刘备送徐庶 最近一次看三国,看到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我就感觉,徐庶离开的背影有些落寞。人生中有自己奋斗的信念,也有自珍视的情感,但是当这些发生冲突的时候,让自己不崩溃,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是我们应该从徐庶身上学到的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孩子犯错,唐高宗李治让其父亲带回家教育,父亲回去之后做了什么?
孩子犯错,让其父亲带回家教育,父亲回去之后做了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这件事情发生在唐高宗永隆元年(680),主人公名叫高真行,他的儿子叫高政。 高家门第很高,高真行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之一,。高士廉出身王族,还是与兄妹的亲舅舅。当时,长孙无忌兄妹寄居在舅舅家,高士廉发现年轻的李世民胆略过人,便将外甥女许配给他,外甥长孙无忌从此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 高俭,字士廉 大唐建立后,高士廉前来投奔,李渊与李世民父子甚为敬重,授予高官。由于出身贵族,高士廉不但精通文史,而且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雍容华贵,成为满朝王公大臣竞相效仿的对象。 高士廉为官颇有作为,在地方移风易俗、兴修水利,在中央屡次担任要职,成为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并将爱女东阳公主下嫁于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高士廉去世后,已是迟暮之年的李世民竟要亲自前往哭悼,可见其地位之高。高宗李治继位后,十分注重两家的关系,下旨让高士廉的灵位放在太宗宗庙,享受祭祀。 然而,不幸的是,长孙无忌专权擅势,被李治与一举扳倒,连累了高家。当时,高士廉的长子高履行继承了爵位,担任,由于他与长孙无忌的表兄弟关系,被贬官下放,不久便郁郁而终。这件事对高家打击很大。从此,高履行的五个弟弟,高至行、高纯行、高真行、高审行、行便夹起尾巴做人,生怕再出事端。 李世民剧照 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圣旨下到了高真行的家里,说孩子高政犯错,让他前去领人,带回去好好教育! 高真行顿时心惊胆战,脸色惨白,因为他知道儿子可能牵扯到了大案!因为,刚刚发生了太子谋逆大案,而高政在太子李贤府上担任正八品典膳丞。于是,高真行叫来弟弟高审行与侄子高璇,共同商议对策。然而,三人显然因惶恐而丧失了理智,商量出了一个的糊涂计策,酿成了悲剧。 高政被领回去之后,父亲高真行一刀便刺向了他的喉咙,叔父高审行刺向了他的腹部,高璇砍掉了他的头颅,并丢弃在了大街上!如此人间惨剧,。 长孙无忌剧照 可以想象,高真行做出手刃亲子的决定,内心一定非常痛苦,但可以看出,高真行水平有限,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悲剧完全由于他的愚蠢与恐惧造成的。 首先,太子李贤谋逆案,是高层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武则天要权力,但儿子李贤翅膀硬了,也要权力,才发生所谓的谋逆。其实,案件是经不起详查;证据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高政参与谋反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受到了太子的牵连。 其次,经过表兄长孙无忌事件,高真行应该知道,武则天一向。如果高政真是太子心腹,早就被斩草除根了,怎么可能放回来呢! 高真行对政治太不敏感了,没有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他错误地认为,这是与武则天对他的考验,故意将儿子放回来,考验他们能否与太子李贤划清界限。他们不但没有弄清太子谋反的实质,而且还也没有弄李治放孩子回来的真实意图。 武则天剧照 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按辈分来讲,高政应该是李治的表兄弟。虽然长孙无忌犯了错,但这层关系没有变。而且,高宗一向仁慈宽厚,将高政释放一定是念着这层关系,做了宽大处理。将高政痛打一顿,关个十天八天,给高宗做一交待即可,或者严厉一些,打个半死。 而高真行显然被恐惧迷失了心智,变得自私起来,错误的将高政之事上升到能否保住高家门户;能否保住自己的前途的高度,才做出,弃尸街头的荒唐行为。他们只想着自己,没有想到皇帝的感受:难道我让你们教育孩子就要如此惨绝人寰吗?皇帝的宽广胸襟何在,人伦道德何在? 所以,李治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对他们的行为十分鄙夷,于是,将高真行、高审行贬官边地,不久,二人便在后悔与自责之中郁郁而终。 恐惧使他迷失了心智,愚昧使他变得自私,高真行的行为毫无道德,毫无底线,不仅使浩荡皇恩化为泡影,还搭上了儿子的性命。这一人间悲剧的酿成,实在令人! 李治剧照 浅见拙识,以就正于方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