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拳提膝上冲拳 分臂提膝上冲拳
①并步立正:双脚并齐,两腿伸直,左右两手自然下垂于两胯外侧。
体成并步立正势,目视正前方。
图1
②右迈步左右分掌:重心左移,体下蹲。
左脚左内碾地30度成挺腿踏实。
右脚随左内碾地向右侧方迈一步成屈膝踏实。
与此同时,双手由体两胯外侧向体前交叉、向上、过头顶向左右两侧划弧270度分掌,高于肩,手心向下。
体成右屈膝左右分掌势,目视右手。
图2
要点:松肩、活胯,分掌快速有力。
③提膝右上冲拳:上动不停,上下同动,重心在右,体上升。
右脚前掌右内碾地60度成直腿踏实。
左脚随右内碾地向上提膝,脚背绷直。
与此同时,左手上翻手腕180度向上、过头顶向右腋下逆时针划弧约180度压掌。
右手随左手压掌变拳,收回右腰侧上翻手腕经左压掌内侧向右肩上方冲拳,直臂,拳心向前。
体成左提膝右上冲拳势,目视左侧方。
图3
要点:提气、收腹,左膝上顶,压掌、冲拳快速有力。
醉拳并步砸拳 并步震脚右拳砸
①进步摆掌:重心在右,休下蹲。
右脚右外碾地45度成挺腿踏实。
左脚随右外碾地向左前方落一步成屈膝踏实。
与此同时,左手由右腋下向上、经而门左上方向前、向下顺时针划弧摆掌。
右手变掌内翻手腕向右侧后下方逆时针划弧摆掌,与肩同高,掌心向下。
休成左屈膝前后摆掌势,目视左手。
图4
要点:挺右腿、沉胯、松肩,前、后摆掌快速有力。
②并步震脚砸拳:上动不停,上下同动。
重心在左,体上升。
左脚左外碾地15度成屈膝踏实。
右脚随左外碾地由右后下方提起,经左小腿内侧向下震脚并步屈膝踏实。
与此同时,左手由体前向前下方划弧压掌 上翻手腕180度,手心向上。
右手由右后方变拳向上、过头上方向前下方、向左手掌上划弧砸拳,拳心向上,贴掌。
体成屈膝并步砸拳势,目视右拳。
图5
要点:松肩、活腕,砸拳、震脚脆快有力、响亮。
金-24式简化太极拳一二式起势和左右野马分鬃图解和视频
24式简化太极拳起势和左右野马分鬃教学视频:24式简化太极拳1起势1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视前方 图100.【要领】头颈正直,下颊微收,身体放松,收腹敛臀,气沉丹田,两臂自然垂于体侧。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间距同肩宽,手心向下 图101【要领】两臂上抬时配合吸气。3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视前方 图102【要领】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屈膝松腰敛臀,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24式简化太极拳2左右野马分鬃1上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臂上提收至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图103、104。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 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左手 图105、106、107。3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度一60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手臂内旋收至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左手 图108,109,1104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 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右手 图111, 1125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度一60度,脚掌慢慢踏实,右腿前弓,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同时右手翻转向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 图113, 114, 1156左腿向左前方迈出,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左转,右、左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右下、左上分开,左手高与眼平 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左手 图116, 117【要领】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行,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带动上肢做动作;移动重心时上体要保持平稳,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宽松舒展。
摇光-杨式太极拳一二三式预备式和起势和揽雀尾
杨式太极拳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 眼向前平视。图1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 "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 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 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3.精神要自 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 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杨式太极拳第二式起势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 视。图3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 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 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 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2.练习太极拳 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 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 "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 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 后面动作中也有类 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 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 意了。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 ,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 ,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 似停非停"。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 、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杨式太极拳第三式揽雀尾一左右掤式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 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 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 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 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掤出,左掌高与肩平,腕微里屈,掌心斜朝右面上方;右掌向前而右弧形下采至 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 图6。动作一、二为左掤 ,动作三、四为右掤。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 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随下移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弧形抄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 子视。图7动作四:右脚向右 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蹬 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体,右小臂同时向右 西上掤,右掌高与肩平,肘稍低于掌;左掌随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棚。图8-9和图9的正面图注:关于动作说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臂外旋 ,如以右手心朝里 图乙为例,就是把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开尺骨而向"外旋"转 如由图乙向外旋转而成图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一侧向掌心 或拳心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 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 如由图甲向内旋转而成图乙。要点: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 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 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 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6.右臂前掤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掤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于前棚,要以上体直 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后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 保持"立身中正"。二捋式动作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外旋,右臂内旋,使右掌心翻朝外下 ,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图10动作二: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继续移向左腿,坐实左腿,成右虚步;两臂稍沉肘随转体继续左 捋,左掌至左胸前,右掌至右胸前;在开始左捋时,眼神先关及右臂左捋,将要捋至尽处时,眼神稍关及左手,即渐渐转向 前 西视。图11-12要点:1.两臂须随腰左捋。左掘时两掌不可向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 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拳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2.左捋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摇晃;关键在于"上下相随"、"不先不后"。如果,下肢后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后仰。3.在捋的动作过程中,由于翻掌、沉肘和向后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 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搌。这点在循着棚、搌、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捋"式也同样只 向左《或右捋,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 右"下"捋或向"下"捋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 的。4.掘时左臂松松捋住,捋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捋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用一 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搌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于两膊相系"。三挤式动作:身体微右转;同时体重渐渐移向右腿,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随着转体,右臂外旋 使右掌心翻朝里,左臂内旋使左掌心翻朝外,右臂呈弧形横于胸前,右肘稍低于右腕,左掌在右小臂里侧,以右小臂与左掌 向右 西挤出;左掌随挤随着贴近右脉门内侧;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右臂。图13-14 要点:1.前挤时上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 须稍低于腕。2.挤出后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四按式动作一:右臂微内旋使掌心翻朝下,左掌经右掌上侧交掌而过,随即两掌分开,距离稍狭于肩, 两掌心皆朝下,两肘渐屈下沉,带动两掌略向下抹回;同时重心渐渐后移,坐实左腿;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抹回。图15-16动作二:两掌向前按出,两腕高与肩平;同时,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眼向前平视,眼神 要关及两掌前按。图17要点:1.重心渐渐后移时,右胯根 股骨头关节微向后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2.两掌要随陪后坐抹回。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 不可耸肩。两时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后仰。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 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后翘。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后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 习运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