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水 > 功法典籍

火-咏春八手攻防之捆手和拦手和耕手和摊手

时间:2024-10-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捆手是以擒抓手法自前上方至后下方.呈斜45度角瞬问发出肘底力,

捆拉对方小臂,令对手身体失重突然前倾的一种手法。

捆手并非死死地抓住对方的臂腕不放手,而是富有弹性和变化的捆拉手法。

捆手使用的前提是肘底力的灵活运用;否则就变成两人斗力捆拉的局面.仍是大力打小力.人高马大之人将占尽优势。

捆手多与口字冲拳结合起来使用,又称捆手冲拳 图049.捆手练得好,可凭借瞬间捆拉之力,令对手突然失重,前冲数步甚至失重摔倒。


捆手训练的目的:练习肘底力与腕力,平衡自身重心,练出腰马合一的发力。

拦手

拦手是用来拦截敌方上路和中路攻击的一种手法。

由拦手可以变换出多种攻防转换的手法,如拂手、枕手、标指手等。

拦手有两种形态:第一种是小念头拳谱中的双拦手动作 图050.用于练习一气贯通的循环招式变化;第二种是单拦手 图051。

用于破解近身抓腕锁臂的擒拿手法。


拦手训练的目的:练习变招换劲发力技术.增强肘底力与手臂藤条劲。

耕手

拼手.又称耕打。

耕手是以肘部为轴.自身体中线向体侧斜下方.呈半弧形切削出的手法 图052。

耕手的发力原理是,运用大小臂之间的整体支点轴承式旋转之力.来化解攻击,这样以我之整体力量应对敌手之局部力址.对手很难克服。


耕手时常和日字冲拳配合使用.称为耕手冲拳;多用于消解中路攻击的腿法和拳法。

耕手冲拳是一种防守反击性的手法。

在街头打斗中用之最广,多用于反击敌方攻来的正蹬腿 图053

耕手训练的目的:提高大小竹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养成防守反击的本能反应。

摊手

摊手是手肘归于身体中线心窝处,以肘底力催动手臂缓缓前伸的动作。

摊手摊尽停住后的手型是:手心向天.手背向下.指向正前方 图054,


摊手是小念头拳谱中日字冲拳后的第一个手法,也是咏春拳中配合使用最多的手法。

摊手多与日字冲拳配合使用.称为摊手冲拳。

从攻守同期与攻守合一的实战意义上讲,摊手是指摊开对方攻击的拳脚的同时,另一只手已经攻向对方中线要害部位。

摊手是顺应对方的攻击而变的.所以在咏春拳中摊手多属被动手法.而不是主动的。

摊手化劲测验:受测者做出标准合格的摊手动作。

测试者对受测者的摊手施加上提下压、左右横推、前拉后推。

受测者必须随时保持手肘归于中线,无论如何受力或被推拉,腰马无任何倾斜动摇。

无论外来劲力如何强大,受测者绝对不可以仅用手臂的力址去对抗,而应将劲力回收到腰胯部,以腰胯带动周身之力来支撑化劲。

当然,如果对手突然撤消施加的力量,受测者不可以有失衡冲身的跟进动作,而应摊手与马步基本不晃动,仍处于原位置。

摊手训练的目的:提高肘底力、念力以及手肘与身体之间的整体劲力。

除了咏春八手标、圈、伏、膀、捆、拦、耕、摊之外,咏春拳尚有一个最经典的起始动作—问手。

有人认为,问手不过是一个起式而已.不具备攻击效果。

殊不知,咏春拳历来有问手原理的讲法。

所谓问手原理,指的是在实战中.根据对方的进攻招式变化,来感应对方的重心所在,感应对方的力角、力度、方向及轻重变化。

问手的标准动作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放在人体的中轴线上 图055.前手称为"前锋手".后手称为"护手",是一个攻防兼备的起式。

问手源于木人桩法的第一式动作"对桩手"。


咏春拳历来有"讲手"的礼仪,讲手指的是同门之间或者和别派高手之间切磋武术。

比武切磋开始之初,双方对峙时.咏春门人往往使用问手的起式 图056,既表示以武会友,点到为止;又可以将平时通过藕手训练获得的灵敏肌肤感应力.通过问手发挥出来,随时变招,或直冲对方重心,以攻制攻,或牵引对方来力,后发制人。


咏春拳除了标、圈、伏、膀、捆、拦、耕、摊八手之外,还有问手、侧掌、正掌、按掌 又称禁手、桐掌、抹手、弹手、拂手、枕手、窒手、横掌、底掌、昂掌、脱手、擒拿手、攀颈手、抱排掌、杀颈手、铲手、打眼手、圈割手等。

因咏春流派分支较多,也有沿用古传招式名称的手法,如三品掌、扑翼掌、半摊膀、双飞掌、破排掌、穿心掌、阴阳掌、内帘手、外帘手、蝴蝶掌、锁喉指等。

各派招法名称虽异,但红花绿叶木是一家,修炼内涵相同。

咏春拳虽然手法众多,用法各异,但其历来讲究"有定式而无定招"。

不同的手法都在攻防转换中瞬息万变.没有固定的位置限制。

因此,不能单凭某招式的名称和某种手法出手位置的高低,来评断某人的行拳动作是否规范.是否是正宗传人;只须行拳严守法度,发力刚柔分明.动静有法.深明咏春要义.便是咏春同道。

木-咏春拳小念头九至十二式左侧掌和右摊手等

九、左侧掌—左正掌—左摊手—左圈手收拳 图048-图055接上式,当左护手拉至胸前后,肘底催力,左掌向右侧推出.推至与右肩侧齐平,成左侧掌;左肘回拉左掌至胸前中线处,成掌心向前,五指向天状,后左正掌沿中线向前推出;正掌力尽之时,手腕上翻变为左摊手前直;随即以左圈手收拳。此咏春拳小念头作用:锻炼侧面与正面两个角度的掌劲发力,加大腕部与手臂弹抖力。 十、右摊手—右护手—右三伏手 图056-图076具体动作变化参照左手"一摊三伏"动作来做。此咏春拳小念头作用:"一摊三伏"训练是小念头拳之重心.应着重强化练习。练习时.应以念力配合绵长的呼吸驱动手臂做极其细微、缓慢的运动。正因为是以念力驱动手臂做极细微的运动.故而旁人以肉眼观察若不仔细,是难以察觉手臂在运动的。一般而言.每只手做"一摊三伏"的时间约15分钟,两只手共计用30分钟完成动作;习练者若能每天在每次千遍的口字冲拳结束后,坚持训练30分钟的"一摊三伏",月余则筋腱拉长、骨节强韧,周身弹抖劲力大增.功力必然会突吃猛进。十一、右侧掌—右正掌—右摊手—右圈手收拳 图077-图084具体动作参照第九式左手动作重复一遍。十二、左按掌—右按掌 图085和图086接仁式.左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左掌按下后停住不动,右拳变掌沿身侧下按。掌心向地。此咏春拳小念头作用:拉拔肩关节,提高肩部、背部与腕部配合向下发力的协调性。注:也有流派将按掌称作桐掌或禁手,名称虽异,原理相同。

水-咏春拳小念头一至四式二字钳羊马和下交叉耕手等

咏春拳小念头拳谱的所有动作,都是以二字钳羊马的定势马步为支撑完成的。除了预备式开马和收式动作需要移动脚步外,整个拳谱所有手法的变化过程中,扎马姿势始终固定不动,以此练习马步的稳定性与手法变化时的腰马合一劲力。须注意的是,小念头拳的训练与常规武学训练有很大不同。首先,因为常人的习惯是善用右手发力做各种动作,而左手的灵活性偏弱,因此小念头拳的所有手法动作演练,都是先练习左手,然后再练习右手,以此来培养习拳者左右手均衡发力的习惯;其次,小念头拳中的许多手法如双窒手、双弹手、双按掌、双枕手等,练习时都是双手一起练,但实战时却并非双手一起用,而是各种手法配合使用,以求用最合理的角度、最短时间和最近距离攻击对手。习者久练之后必有深刻体会。小念头拳谱的标准动作分解如下: 一、预备式 图001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两腿侧,舌顶上颚,目视前方,呼吸自然。作用:以平和的心态、放松的肢体与柔和的呼吸来调动人体先天的机能。二、二字钳羊马 图002-图004双膝微曲,双手握拳尽童上提至两胸侧,双肘向身后拉双拳,至拉不动时双拳贴身定住;双脚以脚跟为轴向两侧外开.旋转成"一"字形,然后双脚以双脚掌为轴向两侧外开,旋转成"八"字形;双膝内嵌上提.含胸拔背,沉肩竖颈,下领微收,臀部勿外凸,身体重心落于两脚脚中心连线上。从身体侧面看,整个身形略似一个倒放的"S"状。作用:通过二字钳羊马的结构定型,锻炼腿部的力量与支撑,提高周身关节、筋骨与肌肉的协调性。三、下交叉耕手—滚手—上交叉摊手—收拳 图005-图007接上式,双肘发力催拳,双拳自胸前变掌向前下方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成交叉耕手;双肘继续发力上提两前臂,两前臂自下而上保持交叉之势,向前上方滚动前撑;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成交叉摊手;随后.双肘迅速回拉双拳,收至两胸侧。作用:锻炼肘底力,提高手臂在上下两个方向的弹性支撑力。四、左日字冲拳—左摊手—左圈手—收拳 图008-图016接上式,左臂贴左肋向内摩擦旋转,催左拳至心窝前一拳距离处稍停,肘底发力将左拳自心窝中线处,向前上方45度角轻快击出,左臂打直,呈左日字冲拳状;左臂伸尽之时,左拳变掌前伸,掌心向上,掌背向下,呈摊手状;动作不停,左掌以手腕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至手掌绕腕部旋转一周后握拳,左肘发力收拳。作用:提高中线发拳力量,神拉左侧肩关节,同时提高左腕腕部的柔韧性。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