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陈式太极拳预备式 身体中正站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外撇,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点: 预备式是开始动作前意识上和姿势上的准备,它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即头要正直,顶要虚虚领起,如悬挂着一样地顶劲;唇轻闭,齿轻合,下颏微内收;沉肩即两肩微前卷,并放松下沉;含胸拔背,即胸部不内凹外凸地含住,脊背要有上下对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陈式,太极拳,一二三,预备,金刚,捣碓,懒扎相关的知识】
陈式太极拳预备式
身体中正站立,两足距离比肩略宽,两足尖微外撇,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1)
要点:
预备式是开始动作前意识上和姿势上的准备,它要求: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即头要正直,顶要虚虚领起,如悬挂着一样地顶劲;唇轻闭,齿轻合,下颏微内收;沉肩即两肩微前卷,并放松下沉;含胸拔背,即胸部不内凹外凸地含住,脊背要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裆要开,并有圆虚之感;两膝微屈,立而不挺直,膝关节留有预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
上述要点,不单在做预备式时,而且在做整个拳套的任何动作时,都必须刻刻注意。
另外,如上所述,各方面固然各有要求,但又彼此互有影响。
例如:由于肩微前卷和松沉,就易于做到含胸拔背、精神内固、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由于膝微屈,则裆易开而圆(裆即两便之间的会阴部分,开裆即觉得有气提起和这部分皮肤不下荡)。
陈式太极拳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身微下蹲,两肘微屈,两掌心朝下(两手有合劲之意),眼向前平视。
(图2)身体微左转;同时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前斜角抬至高与肩平,两掌心仍朝下。
(图3)身体右转,并继续下蹲,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在转体的同时,两手仍以左逆、右顺缠,向右后方展开,掌心朝右后方,手指舒展勿软。
(图4)
动作二:左脚脚尖翘起,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前方铲出,随着重心前移,渐至左脚踏实;同时两掌仍以左逆、右顺缠,向右后方继续展开并微沉,在左脚踏实的同时,两手随体重前移。
(图5甲、乙)重心向前移于左腿,身体随着左转,右脚前上一步,以脚尖点地;同时两手自后向前左逆、右顺缠,左手手心朝下、屈肘向前挤出,右手随着右脚上步时前撩,两F形成合劲。
(图6)
动作三:右掌变拳由外向上顺缠,左掌由内向下逆缠;同时右脚提回。
(图7)左掌落至前,右拳随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脚向左脚旁蹬地震脚。
(图8)
要点:
1.缠丝劲就是太极劲,是构成太极拳的核心。
它是由两个对立的基本缠丝统一起来的。
套太极拳的任何动作,始终不可离开缠丝劲。
因此,缠丝劲贯串于一切动作过程的始终。
顺逆两个缠丝是整套拳的动作所普遍具有的,拳式内各个动作都有顺逆缠丝,因此,顺逆缠丝是属于普遍性的基本缠丝。
而里外、上下、左右、前后、大小,这五对是形容各个动作的缠丝在方位和大小上的不同点,所以是属于特殊性的方位缠丝。
但并不等于在普遍性的顺逆缠丝上只具有单一的~对方位缠丝,而是根据各个动作的要求,有些是单一的,如左右顺逆,有些则既有上下的不同,又有里外的不同'如动作三(图7)就是这样。
关于缠丝劲可参看特点三,并在特点三中有缠丝图可参考。
2.此式为太极拳十三势的第一势,中间经过了五对缠’劲的运用,最后一捣(震脚与右拳下击于左掌心内),即表这一拳式结束。
3.震脚的作用,是使全身气往下沉,并有利于血液循环譬如,站立过久感到疲乏,而环境又不允许走动时'两脚脚尖点地,将脚跟提起,再下落微震,这样运动数次,同能收到恢复疲劳的功效。
另外,震脚的轻重可根据练者每与身体的强弱而定,但无论轻或重都必须使下沉的劲整。
的整否,还可根据震脚声加以判断。
4.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沉肩"E预备式要点中所释,"坠肘"即两臂在任何动作中'肘关节保持一定弯屈,不可挺直;肘尖并有下坠之意。
5.陈式太极拳中的掌,要求手指后弯,就是除大拇指其余四指全部向手背方面微弯(参看各图中的掌型)。
这可使气贯注于指肚间(气达两梢),还可警惕和消除臂部拙力的缺点。
陈式太极拳三式懒扎衣
动作一:身先微左转,再转为微右转,随即转正;两手在小腹前随转体自左向外而上向右而下绕一小圈‘为图8的姿势)。
接着身体再由微左转,转为微右转;同手左逆、右顺缠,合劲交叉于胸前;由左腿实转为右腿实。
(图9)两手扩大缠丝圈,右上顺缠、左下逆缠地分开,形成开劲;开时由右腿实变为左腿实。
(图10 -11)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即以脚跟向右贴地铲出;同时两手继续划弧,由大开转为双顺缠大合(图12甲);重心渐渐右移,右脚尖踏实,身体微左转,右手稍左展。
(图l2乙)
动作二:身微右转,随着重心右移,渐至右腿变实;同时两手由合再开,右手大顺缠向右臂展开,左手小逆缠后翻掌置于左腰前,左掌心朝上。
图13身体转正,调整后胯,全身松开,气往下沉。
(图14)
要点:
1.当右足迈出时,须恰是右手向左顺缠下沉时,要有右手向左下沉而将右足向右压出去之感。
等到左逆右顺再合后,这一动作充分表现出特点五"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
2.陈式太极拳在每一式开始时,都要由内部引动外部,因此在外形上有一个小圈来带动后面的动作。
如由预备式开始做金刚捣碓时,两手在胯旁屈肘稍提,即手心朝下微按,形成合劲,然后动作起来;由金刚捣碓开始做懒扎衣时,两手则在腹前绕一小圈(如图8中两手的虚线)。
在每一式完成时,都有一个调整的动作,如金刚捣碓最后是一捣,而懒扎衣最后是身体转正,调整后胯。
3.此式充分表现了上下(手与足)相随的关系。
划一个圈转到上搠时手为虚,手下的脚变为实,反之则为虚。
这也是求得内劲中正的关键(但提腿独立者除外。
因~足站立,为了保持中正,平衡重心,站立的独足是实,实足之上的手仍然要实)。
这在图l0和图11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4.懒扎衣为陈式太极拳的基本拳式之一,它以左小里逆缠与右大外顺缠所形成;要求做没有凹凸、缺陷和内劲不断'尤以小里逆缠为难,须多加注意和练习,才能达到要求。
在懒扎衣这~拳式中,尤其要注意收(紧缩圈时)中有放、放(放开圈时)中有收的劲,其窍门在于收放过程中将里外缠丝的成分加多些,就易于达到这种要求;只有达到这种要求,才能"牵动往来气贴背"。
5.两臂转为合劲,由于气贴脊背和两膊相击,使搠劲不丢'则产生"合中寓开"的妙用;样由于两膊相击,在两臂分开成为开劲时,内部却又具有合劲,又产生"开中寓合"的妙用。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