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传授至今有四种握拳法。
1.赤背马猴 亦称扣拳
四指二节卷屈扣紧,三节与拳背平直,拇指掐扣于食指弯曲处,整拳要握紧 图2-1。
2.通背猿猴 亦称凤头拳
三指屈握成螺丝状,抵住拇指根部肉胖.拇指伸直压于中指侧,食指第三节要伸出,食指一、二节卷包住拇指尖.整拳要握紧 图2-2.
3.天降石猴 亦称平拳
四指卷屈扣紧,拇指屈压于食指、中指第二节之上,拳面要平,拳要握紧 图2-3 ,
4.六耳称猴 亦称尖拳
四指屈握,中指凸出成尖,拇指第一指节压于食指、无名指的第二指节上并抵住中指第一节骨节处,整拳要握紧 图2-4
歌曰:
金豹露爪赤背马,凤眼鹅头通臂猿。
天降石猴专点穴,六耳称猴中路拳。
掌型
1.摔掌型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伸直.掌心微合,手指不可僵直 图2一5
2.拍掌型
五指分开伸直,成最大扇面.虎口要圆,手心要空,五指尖要有扣意 图2一6
3.插掌型
四指并拢自然伸直,小指、无名指向里微扣,掌心微合,拇指向内弯曲 图2一7
4.凹拢掌
五指并拢、伸直.掌心至五指均呈凹状,掌指尖微扣 图2一8
掌型之变化,是根据掌之所用部位不同而定的。
掌分六面,五指各有其用。
用掌尖则为插掌、截掌等;用掌心则为拓掌、推掌等;用掌面则为拍掌等;用掌轮则为劈掌、砍掌等;用掌根则为撞掌;用掌背则为摔掌、引手掌等;用掌上沿则为挑掌等;用拇指根节则为裂门掌,中食指为指路手;用中指、无名指、小指则为将手掌等等,不再细述。
爪型
1.虎爪型
五指分开,一、二节弯曲成爪,各手指之间要张开。
主要用于扛爪、捋手 图2一9
2.鹰爪型
食指、无名指、小指向内卷曲,拇指张开.一节手指向内弯扣,虎口张圆;中指伸直,一节向内弯扣。
主要用于黄鹰掐嗉等手法 图2一10
步型
1.弓步
右脚前上一大步,屈膝半蹲,小腿垂直地面,脚尖微内扣。
左腿挺膝伸直,下胯,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十趾抓地。
重心所放位置为前腿七.后腿三。
如左腿膝微屈,其余相同,重心所放位置为前腿六,后腿四 亦称虎步常用亦可。
图2一11为右弓步。
左弓步亦相反对称。
2.马步
双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下蹲,两脚内扣.两大腿与地面微平行;上身正直;两手心朝下,平伸于身前:目视前方 图2一12
3.仆步、半仆步
两脚左右开立。
右腿屈膝全蹲,大腿和右臀部靠近小腿,右全脚掌着地,膝脚相合外展;左腿挺直平仆,脚尖里扣,全脚掌着地;上身直立微左转 不许撅臀、猫腰,左臂立掌顺左腿斜下伸直,右臂掌与左臂立掌成一条直线.伸于左斜上方,头顶项领;目平视左方向。
此为左仆步,右仆步亦相反对称。
如右腿半蹲即为半仆步 图2一13
4.丁步
两腿并步,屈膝半蹲,左全脚掌着地;右脚跟提起,前脚趾虚着地面,贴靠干左脚脚弓处,重心落于左腿上;上体正直;两臂自然松垂,头顶项领;目视前方 图2一14。
5.提膝步
左腿屈膝下蹲,内扣;右膝弯曲提膝,小腿松垂,放于左膝前,合膝裹胯,尾间中正,右脚前掌着地,微内扣,脚跟虚提;上身正直;两掌自然下垂;重心放于左腿上,头顶项领,浑身放松;目视前方 图2一15。
左提膝步亦相反对称。
高提膝步,后腿微屈即是。
此步型是技击中主要步型。
由虚步细化而来。
在套路中为了表演好看,亦可做成虚步,即前脚前伸,脚面绷直,脚尖虚点地。
6.五五步
在提膝步基础上,前脚全脚掌着地、踩实,脚尖内扣,重心放于中间,两脚各担五五。
此步型为双重步法,只在站桩和发力时用,其余运动过程不允许 图2一16
7.四六步
在五五步基础上,前腿后撤少许,重心后移,后腿六、前腿四,即是 图2一17
8.三七步
在五五步基础上,前腿后撤半脚余.重心后移,后腿七、前腿三,即是 图2一18。
9.一九步
在三七步基础上,前腿后撤,重心后移.后腿九、前腿一,即是 图2一19。
似提膝步。
通背拳还有其他步型,这里不作详细介绍.待操手或套路中再作说明。
玄黓-通背拳鸽武缘在实战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鸽武缘确切欠缺这几项在实战中起到什么作用呢?1快速的反应能力其实就是攻击和防守的肌肉记忆,武术的对抗是两人互动项目,不是一个人在那里自己玩,所以反应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欠缺了反映能力,那么你打别人可能会很慢,别人打你,你根本来不及防守。以拳击为例,若是能在实战中自由的闪躲拍击对方的来拳,需要长期大量反复的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有躲闪格挡成功希望(还不是百分百)2距离把控和攻防时机就像你了解自己手中的武器,什么时候开始攻击,什么距离攻击,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攻击效果。电影《最后的武士》中有个经典桥段,由农民组成的日本新式军队,还未完成全部训练就被派去与身经百战的武士作战。黑暗中,由于农民组成的新军害怕,并且不了解步枪性能,所以忍不住早早开火,由于当时步枪射击精度低,导致几乎没几枪命中武士,而当时的步枪装填又很慢,导致二次装填时候武士趁机骑马冲过来斩杀了大部分新军!这里就是一个打击距离最典型的例子,你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或者自己使用的武器应用距离。武器效率很难发挥出来。鸽武缘不具备打击距离,那么他的打击力量会被削弱很多。6. 能实战的技击技术,什么叫能实战的技击技术?练和打其实是不同的。你平时练习的技术,打实战不一定那么用,传武里,为了套路的美观和顺畅,往往会把动作改大一些,或者把本应该一个节拍的动作,拆解成两个动作,以便于观赏和看清楚,比如压打合一这种技术在很多武术门派都有,也很简单,就是一只手压砸对方手的同时,另外一只手去攻击。但是在套路演练里,为了美观好看,经常把它练做先压,然后再打。所以你练传武如果不去实战,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原来传武实战用的和平时练习的技术不一样!9.灵活的头脑和构思并运用战术的能力,这一条无需讲太多,因为一个没打过实战的人,不可能构思出实战的战术,就好像一个没上过战场的人,他想象的战场和真实的永远有差距。说到这里,也许有人问,难道实战就是功夫真假唯一的标准吗?我认为肯定是。就好像一把手枪,哪怕它镶满了钻石和黄金,但是它的核心功能还是一把武器啊。如果不能发射,那只能算作玩具,而不是武器。一道菜做的再好看,如果不能吃,你觉得这叫食物吗?那只能叫模型. 最近也有人提到,刘文擘和张伟丽都去跟鸽武缘学习了,难道不能证明他实战厉害吗?这二位大神去学习,什么也证明不了,因为这二位以前没见过这种发力,处于好奇,也处于学无止境去找鸽武缘学习发力和求教一些活肩膀问题,并不是向他求教这东西能不能实战。若是能实战,那也是他们二位吸收了以后能实战,鸽武缘本身的功夫是没法实战的。另外,中国比鸽武缘厉害的通背拳高手多去了,但是鸽武缘是网红,恰巧被这二位看到,并且他人还在北京,距离近,所以就找他了,就这么简单。那么关于鸽武缘的铁砂掌,一掌打断砖头能否用于实战呢?答案是打普通人或许有用,(你练过打排球,给普通人一大嘴巴也挺疼)但是打练过现代搏击的是完全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1. 这些击打硬物视频中无一例外都是先固定好、甚至瞄准好几下再打,而人再实战中是会跑的,即便没练过的人也不可能站在那里不动让你打。用李小龙的话说,木板又不会还手2. 视频中的打击全都是再发力充分的情况下,而没打过实战的人没有距离感,打击力度会大打折扣,甚至发力都发不出来。3. 无人干扰环境下和实战环境完全不同,无人打扰环境下你去砸苹果和砖头,你可以有足够时间运气和调整心态,而实战中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运气调整心理,你可能还没运气,对方两个直拳就给你打躺在地上吐泡泡了
玄武-形意拳基本功五行拳之钻拳基本练法和技击用法
金生水来水濡金,肺肾两家本相亲,劈开火山通丹灶,钻出肾水返昆仑。 基本练法由三体式开始。左手向回、向左前画一个圆弧,并翻至手心朝上,回到原来位置;同时,左脚向前垫进半步,脚尖外撇,使两脚成错综八字,并吸气一口;右手握拳,拳心朝下,虎口紧靠腹部,眼看左手 图2一7。呼气时,右拳经胸前向前上方连拧带翻顺左臂脉窝钻将出去,拳心朝上,高与口平:同时,右脚向前膛出一步,脚尖朝前方;左脚跟步,两脚成三体桩步 图2一8;右拳与右脚上下相照;左掌亦同时扣掌自右肘下捋回,握拳停于脐下,拳心朝下,虎口紧贴小腹,眼看右拳。此为钻拳右式。再向前垫右脚.进左脚,打钻拳左式,动作与上相同,惟左右相反 图2-9、图2一10 回身动作如欲向后转身,左式右式均可。设是左式钻拳,欲向后转身,左脚尖先极力向回勾,勾至两脚成倒八字形;左手同时撤至左小腹前,手心朝下;随即迅速向右转身,同时右脚提起向前垫半步,脚尖外撇;右手亦同时散拳变掌,经右腰间向右再向前上方划弧,翻至掌心朝上,高与口平,肱屈约130度左右,成图2-9的姿势。然后进左步,跟右步,左拳钻出成图2一10之姿势。再依前继续练去即可。若欲收式停住,可在打出右式钻拳后,接着打一个左式劈拳,然后按照劈拳收式的动作收式停住即可。 用劲要求顶头、竖项,两肩两胯抽劲,腰要塌下,提肛缩肾,气向下沉。拳有向前向上的钻劲,肘要极力向身体中线裹劲,小臂外旋,小指上翻。发出拧劲,如同用改锥拧螺丝人木一般。另一手则小臂内旋,掌向下翻,有将对方手腕 或小臂扣住,向下压、向回带的劲:肩抽、胯合、腰塌,便做到"束身而进",身子如同要从狭缝中挤进去一般:故拳经曰:"其形似闪",又曰:"如水流之曲曲弯弯,无孔不人"。钻拳之气,发于肾、、其气起自涌泉,直上贯脊柱而入于肾脏,再上而经俞府臂内侧,贯人中冲,复自中冲冒出来,故其劲刚劲敏速,令人难以捉摸,这就是"似闪"之意。练此拳时,务要手法、步法、身法,协调一致,手到脚到,整齐如一。还要胆大、心细、身活,敢}几进步上身,敢于近打,远则无能为也。 技击用法钻拳本为肘打,故用力在肘,肘极力向身体中线裹挤,则周身防护严密,使对方无隙可乘,我又可束身而进,以螺丝之旋劲,攻击对方。这就是拳经上所说的:"先打顾法后打人"的意思。从手法而言,前手为截、盖、压,抚于对方小臂 或手腕上,将对方进攻的手控制住,后手则紧跟着以仰拳向对方之鼻、下须或前胸上钻进击。如能同时用进身过步,往往可将对方打起来、摔出去。若对方体重力大,恐一击不能胜之,则我可不先用过步,而以前足横踩他的脚面,同时以拳钻击他的下颇。也可不必进脚插档,进步小一些,连续进步,步步扁踩,一步一钻,则对方根基必被摇动,然后奋力一击而胜之。这就是拳师们常说的:"好汉经不住三钻拳",指的是连续二钻,必可取胜。若与崩拳结合起来,上钻下崩,一钻一崩,脚上总是半步或寸步,名曰"连环攒子锤",则威力更大。这里应该指出,用钻拳进击时,不论上步大小,也不论是进步、半步或寸步,应要脚踏中门而入,以我之中,击彼之中。不可走侧门,走偏则无用也。 祛病养生练钻拳以祛病养生时,不练其"似闪"的快速,也不打其"手脚齐到"的整劲,而是要柔顺、协调。注意动作与呼吸之配合,体会腰脊间的旋转和伸缩活动。钻拳练的是一气之流行,其气发于肾,如水之委婉曲折,无微不至。肾为何处?西医认为肾是位于腰部的脏器,左右各一。两肾后面上部与隔肌相贴,下面由内向外依次与腰大肌、腰方肌、腰横肌相邻接,它能维持人体内环境的恒定。其健康与否,与其结构和肾血供应有决定性关系。人体血容量的大约20%注入于肾,每天约为1 700L左右。如果任何因素改变了肾血管的正常供血机能.都将改变肾脏的功能。中医认为肾除了两个肾脏之外,还包括生殖泌尿系统及前列腺、胰岛、肾上腺、女子胞等重要生殖腺和内分泌腺,包括命门在内,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明代名医张景岳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亦非此不能发."故肾又被名为"作强之官":《形意拳要论》中说:"背脊十四骨节皆为肾,此固五脏之位。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通于肾髓.故为肾。至于腰则两肾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尤为诸脏之根源。"练钻拳时,身体上下相随,手足相顾,两手画圆,两肘交替向身休中线裹挤,形成了全身以腰为主宰的运动方式,整个脊拄不停地蠕动,不但头、颈上卜肢肌群参加了运动,脊柱前后肌群不仅参与脊柱及其相邻部分的运动,还要参与维持脊柱的协调和平衡,使卜下肢运动时具有稳定性。在练钻拳时,我们可以用手摸到腰脊部筋膜和肌肉有节奏的运动:脊柱一伸一缩,肌肉一张一弛,内气一起一伏,两胁一开一合,直接按摩和激发了肾脏、肾血管和神经,改善了脊柱本身和腰部脏器的供血状况,起到了洗髓作用,肾脏可得到充分调养而增强其功能,人体废物也得到及时排泄,同时还叮以增强黄韧带、棘间韧带、前后纵韧带等脊柱附属韧带的牢固性,防止脊柱病的发生。肾气充足后,元阴元阳得以互根纹济,肾水上潮以济心火,肾精化气,还精补脑:故钻拳可以强肾固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