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第四十六式 六封四闭

动作与第四式"六封四闭"动作二相同。
接图1 8~2 0
动作二:身再微左转,重心再移回左腿,左腿变实时,右手顺缠上托,劲贯掌指,指勿软;左手逆缠转臂手背一侧腕关节弧形向左上棚,劲贯手背,五指斜向下垂勿软。
(图17 -18)身体继续微左转;同时两手顺缠翻掌于两耳旁,掌心斜朝外。
(图19)随即两掌合劲向右下按始深深呼一口气,深呼气完止时,恰恰双按到底,以呼主,动作配合为宾);同时,身体随双手右按右转,重心着移于右腿,左脚向右并步以脚尖点于右脚旁。
(图20)
要点:
1.两手由合转开或由开转合,都要以腰脊为轴(身体的转动)来带动;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直竖,不要前俯后仰;两掌下按时,要气贴脊背,裆口圆虚,以右手为主,左手为宾。
2.六封四闭这一拳式,是指六成封四成闭的意思。
它的作用跟华佗五禽经内"金刚抖力相象。
两手下按时,须撮嘴悠缓呼出一口深长之气,这对调整呼吸系统有极大帮助。
陈式太极拳第四十七式 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五式"单鞭"相同。
(接图21- 26)

陈式太极拳第五式单鞭
动作一:身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同时右手顺缠向内、左手逆缠向外各翻一个圈,随即右手变勾手右举,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也随着以脚尖点地辗转。
图21- 22
动作二: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脚,身体下蹲,即以左脚跟向左虚虚贴地铲出,此时胯根更撑开,随着重心左移,渐至左脚尖落地,左腿变实。
(图23-24)
动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顺缠,缠至左侧,高与肩平时,以掌根微下按;当左手缠至左方转按时,右手配合着微微顺缠向外形成开劲;两腿虚实比例也同时加大,一经形成单鞭,即松开后胯,将身体转正。
(图25-26)
要点:
1.动作一中,两手在身右各翻转一个整圈时,须运用腰脊作轴来带动,才能做得圆劲洒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右脚跟通过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开后胯,当再转正时,又表现出该劲从左手指横过脊背,乃至右手合拢地勾上的。
该动以左脚跟落地为实,但要注意"虚"非全然 .无力,"实"非完全站煞,因为左脚跟落地辗转时,重心在左腿上也随着身体的转动有所增减。
2.动作二中,左脚左迈,要求脚尖翘起,以脚跟贴地轻轻铲出,如猫捕鼠时迈步一样,能稳而不滞、轻而不浮,显得既沉着而又轻灵。
3.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单鞭就是一个好例子,左手左缠时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体转正时,意又转注于右手上,所以图25与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转到右手。
4.此式以左手运动为主,加大左手的运动量,因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运动得少。
另要求左手转臂向左如柔软的鞭子一样甩出去,将劲运到左掌中指上(如图25)。
由于该式与右手运动为主的懒扎衣相对,因此懒扎衣与单鞭为太极拳第二势,呼为二仪势。
另外,虽皆以练一只手为主,但须牵动到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节节贯串。
这种要求比双手练习全动要困难些,须以运用特点五作为重点。

5.太极拳八个特点要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八个特点联合运动的拳。
过,就某一个动作而言,则以某一个特点为主要内容,其余特点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运用其余特点了。
因此要明确前面所提特点五,仅是指该式中以此特点为主而已。
6.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劲以曲蓄而有余",所以在做该式时必须注意使右胯及关节微屈,不要伸直。
陈式太极拳第四十八式 前招
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向左微移。
同时,右勾手变掌,屈肘转臂,竖小臂顺缠至面前,掌心朝左上;左手逆缠向左下方平按,掌心朝下。
(图1 8 6)
动作二:重心右移,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右转,右脚尖外撇;左脚提起,随转体向右脚靠拢,以脚尖点于右脚旁。
同时,右手转臂逆缠横掌向右弧形外展,掌心朝外;左掌转臂下落,随转体弧形右移,掌心朝右。
(图1 8 7)
要点:
此式动作有如执着长枪舞动一样,两臂为合劲。
光是左掌如执枪柄一样向左上领起,右掌在右向左上横托,如执枪杆一样,将左腿带起,这时腰的右侧皮肤紧,而左侧松,这是一个运用腰部使人感到舒适的特殊动作。
朱雀-陈式太极拳四五六式六封四闭和单鞭和金刚捣碓
陈式太极拳第四式六封四闭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同时两手先各在原处旋臂划一小圈(以引起动作),即右手大顺缠转臂捋至腹前,左手小逆缠拥至胸前,两手形成合劲;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左手以大拇指一侧贴近右胁向里滚转,成手心向左,右手逆缠使手心翻朝下(图15甲、乙)身微右转’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同时,右手转臂顺缠、左掌小逆缠’两手合住劲,向右上方弧形挤出。图16 动作二:身再微左转,重心再移回左腿,左腿变实时,右手顺缠上托,劲贯掌指,指勿软;左手逆缠转臂手背一侧腕关节弧形向左上棚,劲贯手背,五指斜向下垂勿软。(图17 -18)身体继续微左转;同时两手顺缠翻掌于两耳旁,掌心斜朝外。(图19)随即两掌合劲向右下按始深深呼一口气,深呼气完止时,恰恰双按到底,以呼主,动作配合为宾);同时,身体随双手右按右转,重心着移于右腿,左脚向右并步以脚尖点于右脚旁。(图20)要点:1.两手由合转开或由开转合,都要以腰脊为轴(身体的转动)来带动;在左右转动时上体仍须直竖,不要前俯后仰;两掌下按时,要气贴脊背,裆口圆虚,以右手为主,左手为宾。2.六封四闭这一拳式,是指六成封四成闭的意思。它的作用跟华佗五禽经内"金刚抖力相象。两手下按时,须撮嘴悠缓呼出一口深长之气,这对调整呼吸系统有极大帮助。陈式太极拳第五式单鞭动作一:身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同时右手顺缠向内、左手逆缠向外各翻一个圈,随即右手变勾手右举,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也随着以脚尖点地辗转。图21- 22动作二: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脚,身体下蹲,即以左脚跟向左虚虚贴地铲出,此时胯根更撑开,随着重心左移,渐至左脚尖落地,左腿变实。(图23-24)动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顺缠,缠至左侧,高与肩平时,以掌根微下按;当左手缠至左方转按时,右手配合着微微顺缠向外形成开劲;两腿虚实比例也同时加大,一经形成单鞭,即松开后胯,将身体转正。(图25-26)要点:1.动作一中,两手在身右各翻转一个整圈时,须运用腰脊作轴来带动,才能做得圆劲洒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右脚跟通过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开后胯,当再转正时,又表现出该劲从左手指横过脊背,乃至右手合拢地勾上的。该动以左脚跟落地为实,但要注意"虚"非全然 .无力,"实"非完全站煞,因为左脚跟落地辗转时,重心在左腿上也随着身体的转动有所增减。2.动作二中,左脚左迈,要求脚尖翘起,以脚跟贴地轻轻铲出,如猫捕鼠时迈步一样,能稳而不滞、轻而不浮,显得既沉着而又轻灵。3.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单鞭就是一个好例子,左手左缠时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体转正时,意又转注于右手上,所以图25与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转到右手。4.此式以左手运动为主,加大左手的运动量,因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运动得少。另要求左手转臂向左如柔软的鞭子一样甩出去,将劲运到左掌中指上(如图25)。由于该式与右手运动为主的懒扎衣相对,因此懒扎衣与单鞭为太极拳第二势,呼为二仪势。另外,虽皆以练一只手为主,但须牵动到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节节贯串。这种要求比双手练习全动要困难些,须以运用特点五作为重点。5.太极拳八个特点要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八个特点联合运动的拳。过,就某一个动作而言,则以某一个特点为主要内容,其余特点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运用其余特点了。因此要明确前面所提特点五,仅是指该式中以此特点为主而已。6.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劲以曲蓄而有余",所以在做该式时必须注意使右胯及关节微屈,不要伸直。陈式太极拳第六式 第二金刚捣碓动作一:身微左转,裆口放宽;同时两臂下沉,左重右轻,左掌在左侧逆缠一个整圈,右勾手变掌外顺缠转为手心朝外上方,双臂外搠并合住劲。图27动作二:两手扩大缠丝圈,’以左逆、右顺缠自左而上合住劲地向右运转;左手移至右胸前,掌心朝右;右手运转至右 侧,高与头平;当两手开始向右运转时,重心右移,右腿变实。(图28)以下同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二的后部说明,惟方向不同,该式完成时是面朝正东。(接图5-6)动作三与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三相同,惟方向不同,该式是面朝正东。(接图7-8)要点:1.动作一中,两手各缠一小圈来引动后面的动作,为该式准备动作。2.图27中的两手合劲,与前面合式姿势里的合劲不同,而是开势中的合劲,应予分清。3.图28中的姿势,是两膊相系着经过左逆、右顺各缠一圈后而形成的,同时是两膊相系下合住劲,运用以腰脊为轴的身法来完成的。4.其余同第二式"金刚捣碓"要点。
震-陈式太极拳二八至三十式掩手肱捶和六封四闭和单鞭
陈式太极拳第二十八式 掩手肱捶动作一:两手分向左右开劲。(图1 0 7,附图1 0 7的正面图)以下同第十四式"掩手肱捶"动作一、二 三、四,惟方向不同;第十四式完成时,左脚在东北,右脚在西南,而此式完成时,左脚在西南,右脚在东北。(图108 -109,再接图52-54要点:与第十四式"掩手肱捶"要点相同。陈式太极拳第二十九式 六封四闭动作一:身微左转,重心微后移;同时两手先各在原处旋臂划一小圈(以引起动作),即右手大顺缠转臂捋前,左手小逆缠搠至胸前,两手形成合劲。(图1 1 0)身微右转,重心前移,左腿变实;同时,右手转臂顺缠、左掌小逆缠,两手合住劲,向右上方弧形挤出。(图1 1 1)动作二:身体左转,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前提起。同时,右手顺缠上托;左手逆缠转臂,以手背一侧腕关节弧形向左上掤,五指下垂。(图1 1 2)身体继续微左转,右脚前迈一步;同时两手顺缠翻掌分置于两耳旁,掌心斜朝外。接图19以下同第四式"六封四闭"动作二后部的说明。图20(图19)随即两掌合劲向右下按始深深呼一口气,深呼气完止时,恰恰双按到底,以呼主,动作配合为宾);同时,身体随双手右按右转,重心着移于右腿,左脚向右并步以脚尖点于右脚旁。(图20)要点:参看第四式"六封四闭"要点。陈式太极拳第三十式 单鞭动作和要点皆与第五式"单鞭"相同。图21- 25,后接图113陈式太极拳第五式单鞭动作一:身微右转即向左转回;同时右手顺缠向内、左手逆缠向外各翻一个圈,随即右手变勾手右举,左掌弧形移至腹前,在身体左右旋转时,左脚也随着以脚尖点地辗转。图21- 22动作二:接着重心全部移于右腿,提起左脚,身体下蹲,即以左脚跟向左虚虚贴地铲出,此时胯根更撑开,随着重心左移,渐至左脚尖落地,左腿变实。(图23-24)动作三:左掌自腹前稍向右上托,即弧形向左顺缠,缠至左侧,高与肩平时,以掌根微下按;当左手缠至左方转按时,右手配合着微微顺缠向外形成开劲;两腿虚实比例也同时加大,一经形成单鞭,即松开后胯,将身体转正。(图25-26)要点:1.动作一中,两手在身右各翻转一个整圈时,须运用腰脊作轴来带动,才能做得圆劲洒脱,并要使该动作表现出:劲是从右脚跟通过脊背上升而形于左手指,然后松开后胯,当再转正时,又表现出该劲从左手指横过脊背,乃至右手合拢地勾上的。该动以左脚跟落地为实,但要注意"虚"非全然 .无力,"实"非完全站煞,因为左脚跟落地辗转时,重心在左腿上也随着身体的转动有所增减。2.动作二中,左脚左迈,要求脚尖翘起,以脚跟贴地轻轻铲出,如猫捕鼠时迈步一样,能稳而不滞、轻而不浮,显得既沉着而又轻灵。3.太极拳要求意气须换得灵,单鞭就是一个好例子,左手左缠时意注左手,待到完成身体转正时,意又转注于右手上,所以图25与26不同,前者意注左手,后者已移转到右手。4.此式以左手运动为主,加大左手的运动量,因为在整套拳中左手比右手运动得少。另要求左手转臂向左如柔软的鞭子一样甩出去,将劲运到左掌中指上(如图25)。由于该式与右手运动为主的懒扎衣相对,因此懒扎衣与单鞭为太极拳第二势,呼为二仪势。另外,虽皆以练一只手为主,但须牵动到一动无有不动,以达到节节贯串。这种要求比双手练习全动要困难些,须以运用特点五作为重点。5.太极拳八个特点要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中,也可以说太极拳是八个特点联合运动的拳。过,就某一个动作而言,则以某一个特点为主要内容,其余特点为次要,但并不等于不再运用其余特点了。因此要明确前面所提特点五,仅是指该式中以此特点为主而已。6.太极拳的任何动作,都要求"劲以曲蓄而有余",所以在做该式时必须注意使右胯及关节微屈,不要伸直。